APP下载

形体认知偏差与相关的情感和行为的理论探讨

2012-11-14金林群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形节食形体

金林群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形体认知偏差与相关的情感和行为的理论探讨

金林群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形体认知偏差及偏差引起的满意度的概念,同时也阐述了这两个概念目前的研究现状,并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对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与体育锻炼、节食行为的关系进行论述与研究,进一步讨论了该领域的现状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形体认知偏差;满意度;体育锻炼;节食行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变化,时尚业与消费主义的盛行,西方一些价值观也逐步渗透进来,以瘦为美的观念影响我国公众对苗条体形的偏好。高校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发展阶段,由于受到社会对体形评价与比较的影响,易使认知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走入认识上的“误区”,对原本正常的体形评估的满意度偏低。然而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如潘晓红[1]等人研究58.6%的女孩对自身的体像判断不准 ,估计自己的体重要比实际的重,对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这种由于在认知上引起的不正确的判断,常常会导致大学生采取不正确的应对行为,如不正确的节食行为,其后果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有的大学生甚至不能正确运用体育锻炼手段,盲目采用不科学的体育锻炼来减轻体重,造成身心受到损害[2]。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心理学、体育运动学学术期刊、专著、学术数据库、报刊、互联网等进行关键词的检索,文献检索期从1975-2011年,共收集50篇有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学术综述、学位论文,在此基础上,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梳理,并基于现实的状况,从形体认知偏差出发,通过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存在两种情况,因偏差引起的满意与不满意,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与其密切相关的两个行为----体育锻炼、节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心理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持,并为以往的研究结论做一个理论上的补充。

1 有关概念与理论解释

1.1形体意象理论解释

形体意象是身体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意象作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因素,近年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十分令人注目的研究热点。形体意象是个体对形体的意象,是人们对自己体形的心理感受,是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感觉总和。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对身体意象结构的分析还处于各抒己见的阶段,但不管是身体意象的单因素观还是多因素观,它始终有两个方面组成即对身体的认知和对身体的情感。但由于形体意象始终是身体意象的一个方面,那么形体意象也有两个主要成分:对形体的认知和对形体的情感方面(涉及的满意与不满意的[3])。形体认知(body perception)指个体对自我身体的大小、形态及体重的认知,它是身体意象的一部分,是身体形态在大脑中的反映[4]。例如个体身体的胖瘦、高矮、体重的认知。形体情感(body emotion)一词,在早期文献中更为常见的是“形体态度”(Body Attitude)。1985年Thompson[5]和Psaltis开始提出了个体对自己的体形有理性的和情感的两个方面观点。在早期研究中涉及到的态度研究更是偏重于形体的情感研究。由形体意象理论可知,形体认知进行自我评估后产生形体情感[3]。

1.2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解释

形体认知是形体意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个体根据外在的社会观念,对自己的身体大小、形态及体重认知判断与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不符时,两者之间就存在差距。这个差距的大小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形体的认知偏差程度。这种由于形体认知上引起的偏差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形体自我评估。在情绪体验方面的表现是对自己的形体满意或不满意,这种情绪体验的强弱称为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

理论上讲,形体是否正常是基于生理指标BMI的评判[6],由公式表示为:BMI = 体重/身2①。有关研究认为,根据公式①的理论定义,个体的体型可分为瘦型、适中、胖型三种体型。当BMI>30kg/m2时则定义为肥胖症,超过这个值则认为是不正常的形体。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当个体在认知自己的形体时,并不是孤立地通过内在信息来进行判断的。他(她)们会根据他人的信息和社会的形体的认同度,来对自己的形体进行胖、瘦、适中的归类。这样,个体形体认知偏差产生实际上可能有两种情况:①认知偏差产生于实际生理形体是正常的,但个体认为自己的形体偏胖(或者偏瘦);②认知偏差产生于实际生理形体是不正常的(偏胖或者偏瘦),但个体认为自己的形体是正常的(见图1)

图1形体认知偏差产生原理与形体满意方向性解释

从图1可以看出,体形认知的偏差也可能引起两个方向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当个体认为自己的形体是偏胖(或偏瘦)时,表现出对自己的形体不满意。但是,实际上他(她)的体型是正常的;第二种情况,当个体认为自己的形体是正常时,表现出对自己的形体满意。但是,实际上他(她)的体型是偏胖(或者偏瘦)。从理论上讲,如果“偏差”引起个体对自我形体认知是满意的,则这种“认知偏差”可能会提高对形体的满意度的水平。反之,“认知偏差”可能会降低形体满意度的水平。所以,认知偏差引起的个体对自己形体的情绪体验可能是由于不真实的诱因引起。这样,由此产生的情感反应可能导致行为意向的错误,产生不良行为。例如个体是标准的体形,但认知是胖的,就会产生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可能导致过度节食等错误行为;如个体本身是胖的,认知是标准的,即产生满意的情感,也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行为,如产生不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功能行为,从而对身体不利。

1.3形体认知偏差及由此引起的认知满意度研究

形体认知偏差现象已成为比较关注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但多集中在形体认知障碍的心理疾病患者中[7]。我国从90年代开始关注形体意象障碍,并对青少年学生中的现状及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在以往的研究中的大多强调形体意象障碍的病理学特点,而实际的情况是学生中有身体意象障碍的情况比例远远少于认知偏差的[8]。但是近年来也比较关注正常大学生的形体认知偏差的研究,如雷霖[9]等对北京女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调查对象的实际体重指数BMI平均值介于正常值之间,但是理想BMI平均值小于最小的下限而出现偏瘦的现象,大多数被试者认为的自身体形均比实际体形偏胖,同时也阐述了对形体的认知偏差成为了女大学生瘦身倾向的预测因素之一。潘晓红[1]等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江西省南昌市一所师范学校225名学女生进行的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有58.6%的女孩对自身的体形判断不准,她们通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重,其中82.2%的人认为自己比实际的胖。高红艳[10]等采用BMI,测量个体对自身形体的认知偏差值,结果表明,被试对自身形体的认知偏差分值为6.28±3.94,研究显示形体认知偏差与身体自尊之间有相关关系,尤其在女生中进一步表明形体认知偏差是预测身体自尊的可靠变量。综观研究文献,所研究的形体认知偏差主要从体重认知偏差来描述,没有涉及到对形体的其它部位的认知偏差。

形体认知偏差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但是在国内外的相关资料显示,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认知满意度的研究并未出现,而只有关于身体满意度的研究,关于形体满意度也只是一小部分,但其中的满意度没有涉及到由于认知偏差引起的研究,如Sherwood[11]等的研究表明,青春期女孩普遍对自己身材不满意。北美有约90%的女性不满意她们的身体形体和尺寸[12]。一些研究显示很少有人对自己的身材表示满意,人们实际体形与理想的体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3]。然而,在一些研究结果中发现,关于形体满意度的研究结论有着不同的说法:2002年 Anderson[14]调查了1 700例超重和肥胖的妇女,包括四个种族,发现形体满意度与低的BMI值相关,但是Sarwer[15]的研究与之不同,他发现女性肥胖者形体认知明显要差,形体满意度与BMI不相关。路红[16]等调查表明男大学生对自己的形体较满意,不太关注减肥,求瘦欲望低,女生则相反,但叶丽红等调查表明男大学生真正瘦的人只占13%,而认为自己瘦的人占41%,对自己的体形表示不满意[17]。还有潘晓红等研究发现:225个样本中有82.2%的人认为自己比实际胖,但形体不满意的只有45%[1]。本研究认为,各种观点出现不同的结果,真正的内在问题可能是由于引起形体认知满意度的来源问题,也就是说是否是失真的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认知满意度而导致各种结论的不一致。例如其实是肥胖的人,形体认知偏差较大,但是他可能认知是满意的。因此光从形体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分析的结论就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认知满意度的多种情况来分析,那么结论会是更透彻、深入。

2 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与应对行为解释

由Ajzen和 Fishibien (1991)[18]提出的,指出作出参与某一特定行为的决定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遵循逻辑顺序的推理过程。考虑了行为的选择,行为的每一结果都被衡量过,然后才作出行动或不行动的决定,那么这样的决定就反映了行为的意向,他们和其他很多研究者它可以很好地预测会做什么。根据该理论,意向反过来有三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对行为的态度----人们对某种行为完全持正面的或负面的评价;一个是主观标准----人们对别人会赞成或不赞成某种行为的认知;第三个因素是有意识的认知行为控制----人们对自己完成某种行为的能力评价(见图2)。

然而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作为对行为的态度,以及作为产生对某种行为的认知,势必引起个体的行为意象,从而产生外显行为,而这个行为一般表现为体育锻炼与节食行为(见图3)

图2 计划行为理论解释

图3 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与应对行为解释

从图3可知,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情感,即形体满意度。这种由于偏差引起的情感,势必引起个体对身体的管理。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形体的满意度作为个体的对行为的态度和行为认知,产生行为意象,这个行为意象有节食意向和体育锻炼意向,最后产生体育锻炼和节食行为,这种由于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导致的两种行为,就可能产生行为的选择错误。因此未来研究要在个体做出错误行为中来看,是否是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是个体产生错误行为的因素,也就是说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是否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进而通过心理方面的指导,来纠正个体的错误行为。

3 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对于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认知满意度与体育锻炼的有关研究,在我国尚未见到,在国外对两者的关系也颇为少见。近年来,国内运动和锻炼心理学领域已有一些研究者进行锻炼对身体自尊、情绪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何颖,2002;杨剑,2002;徐霞,2001;黄志剑和拟刚彦,1996)[19-22]。身体自尊(body esteem)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21]”。从身体自尊的定义看出它包括形体部分的满意度,但又不同于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研究表明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它可以预测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状况的手段(Sonstroem,1996)[22]。谢琴[24]等采用PSPP问卷测量了学生的身体自尊,对137名大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对身体自尊和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都能预测体育锻炼的参与。然而根据Fox[25]的建议,对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应该作进一步的研究,身体自尊包括自我价值感。但是身体自尊涉及的身体很多成分,如身体吸引力等,但形体只是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因此作者在国内还没有发现有关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对体育锻炼之间关系研究的文献。在国外也只有少量文献发现形体满意度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例如,Genevieve的研究指出,那些对自己体形不满意的人,如认为自己超重、骨瘦如柴和不成比例的人,即使这些人需要锻炼也想锻炼,但因担心锻炼时给人留下不好印象,却不去锻炼[26]。Davis和Fox[25]发现高水平锻炼的女性比低水平锻炼的女性的形体满意度高。后来Davis和 Cowles[27]发现体育锻炼与形体满意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可以提高身体自尊,从而提高形体满意度。 Dionne[28]等人发现在年轻女孩中形体满意度与体育锻炼没有相关联系。研究可以看到Davis和Dionne研究结论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从中应该考虑:形体认知满意度的根源是什么?是否是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这个问题是值得进一步去研究。本研究认为个体的形体认知偏差较大,那么形体认知满意度就越低,假设个体在这时候进行体育锻炼,但他实际的形体是符合生理要求的,因此体育锻炼对他的形体改善无多大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认为体育锻炼与形体满意度无直接影响,从而产生研究结论的不一致。看来,形体认知偏差及其引起的形体认知满意度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待与进一步研究。

4 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与节食行为的关系

对于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与节食行为之间的直接关系还没有真正揭示。研究显示关于节食行为影响因素,提出社会影响可能是促发女青年节食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对母亲和同伴的模仿,同伴间的竞争、传媒的影响等[29]。我国肖光兰[30]等人在2001年通过对北京女子中学的调查,进行的证实了上述观点。Davison 和 Neale(1998)以及Fredrichson(1998)认为,身体的羞耻感与节食行为有密切关系[31]。Noll 和Fredrichson[32](1998)证实了对身体羞耻感可以很好的预测节食行为。本研究认为身体羞耻感可能为对身体的不满意而引起的。此外钱铭怡和刘鑫[33]使用节食状况量表、进食障碍症状调查问卷、进食障碍调查表中的瘦身倾向与对身体的不满两个分量表、羞耻体验量表及性别角色量表测查了211名北京女大学生,结果发现北京女大学生体形指数和瘦生倾向可以预测节食行为。其实本研究认为身体的羞耻感还是瘦身倾向,还是社会影响等因素,可能是由于个体根据外在的社会观念,对自己的身体大小、形态及体重认知判断与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不符即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认知不满意所为。此外Durkin SJ和Paxton SJ研究显示当女性感受到自身体形与社会所宣扬苗条的理想身材的差距,即形成自我体像的障碍,节食行为随之增加[34]。在我国,雷霖[9]等人对北京市四所高校的499名女生进行研究发现,体重认知偏差可能成为预测瘦身倾向的预测因素,但要预测节食行为仍然要进一步研究。目前也有研究显示:郑日昌[35]采用节食状况量表及进食障碍问卷中的求瘦欲望与不满体形两个分量表测查了北京市一所初中、一所高中、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的344名女生,发现在该研究样本中,节食状况并不与体形指数相吻合,一些体重正常甚至过瘦的女孩也会节食,被试的求瘦欲望显著高于15年前的美国常模,2 5%的被试对自己的体形强烈不满,体重正常和较瘦的被试比过瘦者有更强的求瘦欲望和对体形的不满。本研究认为对节食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形体认知满意度有关;然而肖广兰[30]等也认为女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身体发育高峰:内脏、骨骼的发育以及脂肪的堆积自然带来体重的增加和体形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变化也日趋明显,而社会上一味将苗条作为理想身材,学生所感受到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随着年龄而增加,这种差异加深了她们对自己体形的不满,也成为进行节食的动力,节食的行为随之增加。从文献资料所知,节食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形体认知满意度,也可能与体重认知偏差有关,但没有真正证实,更没有研究显示由于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认知满意度情况的不同,使得与节食行为关系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从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角度来分析与节食行为的关系,因此在今后研究中来考察形体认知偏差是否引起了形体认知满意度,从形体认知满意度的两种情况出发,来真正揭示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与节食行为具体内在关系。

5 现有研究的局限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目前,有关形体认知满意度与体育锻炼及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西方文化背景的研究,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即使有也很局限,而且有些研究,仅是形体满意度与节食,或者体重指数与节食的关系,而关于形体满意度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结论还不一致,本研究认为要分析形体认知满意度与体育锻炼或节食行为的真正原因,就要从根本意义上找出引起形体认知满意度的来源是什么,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不影响研究结果及其外推力。然而这个根源本研究通过资料发现形体认知偏差可能引起的形体认知满意度。为了揭示形体认知满意度与两行为关系研究中提供更为充足信息,今后在考察形体认知满意度时,从最细分的角度引起形体认知满意度诱因即形体认知偏差出发,看看这个认知偏差的特征如何,以及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认知满意度如何?并通过回归方法具体分析它们对体育锻炼与节食行为是否有影响,从而来尝试性地在体育教学中提出对学生自我形体认知的心理引导的一些建议,为纠正大学生的错误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6 小 结

形体意象作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因素,它包括个体对自己形体认知与形体情感二个方面。以往的研究只是从形体认知的满意度来研究,忽视了形体认知有偏差,而引起的形体满意度也存在两种情况,因偏差引起的满意与不满意,导致一系列的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本文通过形体意象及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发现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形体满意度可能是预测节食行为及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之一。

[1] 潘晓红,等.青春期少女自我体像及相关问题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8):542-545.

[2] 丁世勇.论女大学生追求形体美而瘦身误区[J].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9(4):58-61.

[3] CASH T F,PRUZINSKY T. Body images,Development,Deviance and Change[J]. 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1990(127):2-3.

[4] 祝婧媛,徐光兴.身体意象结构与维度研究综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1):39-44.

[5] THOMSON J K,PSALTIS K。Multiple Aspects and Correlates of Body figure ratings::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Fallon and Rozi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1985(7):813-817.

[6] Huon,G.F.,Waltion,C.J.,Lim, j.,Zheng,R.Dieting among Adolescent Gils in Beijing Disoders[J]:The Jounral of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199,7(4),271-279.

[7] Leung F,L am S,Chan I.Disorder Eating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 Gils in HongKong[J].Journal of the Youth Studies,2001(4):36-51.

[8] 高德顺,等.东亚地区四大城市女大学生青春期减肥意向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研,2002,23(2):38.

[9] 雷霖,王建平,张亮,毕玉,陈薇. 北京女大学生瘦身倾向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152-154.

[10] 高红艳,王进,胡炬波.青少年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7,27(11):30-37.

[11] Sherwood N E,Neumark—Sztainer D.Internalization of the social cultural ideal:Weight related attitudes and dieting behaviors among young adolescent girls[J].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200l,15(4).

[12] Mazur, A1986.U.S.trends in feminine beauty and overadaptation.[J]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22(3):281-303.

[13] Fallon, A. E., and Rozin,P.1985.Sex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desirable body shape[J].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94:102-105.

[14] Anderson LA,Eyler AA,Galuska DA,et al. Relationgship of satisfaction with body size and trying to lose weight in a national survey of overweight an obese women aged 40 and older, Unites States. Prev Mes,2002,35(4):390-396.

[15] Sarwer DB, Wadden TA, Foster GD. Assessment of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 in obese womem : Specificity , severtity, and clinical singnificance, Jounal of Consulting &Clinical Psychology,1998,66(4):651-654.

[16] 路红,等.性别、抑郁、自尊与体像评价:关于大学生体像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5):98-102.

[17] 叶丽红,等.大学生体像烦恼及体像关注性别差异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58-659.

[18] Ajzen, I(1991).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pecial issue: theories of cognitive self-regula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0:179-211.

[19] 何颖,徐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

[20] 杨剑.体育锻炼与人的自我概念发展[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1):27-30.

[21] 徐霞,姚家新.篮球课对大学男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1,21(5):75-77.

[22] 黄志剑,姒刚彦.活动类型和强度以大学男生心境影响的研究[J].国外体育科学,1996,48(4):10-15.

[23] Strong K ,Huon G.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sex based Dieting Status Measure(DISM),Eating Disorders,1997,5(2):97-104.

[24] 谢琴,吴佑年.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5).

[25] Davis. C., and Fox,J1993. Excessive exercise and weight preoccupation in women .Addictive Behaviors 18:201-211.

[26] Genevieve Fridlund Dunton, Margaret Schneider Jamner,Dan Michael Cooper. Physical self-concept in Adolescent girls: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3,74(3):360.

[27] Davis, Cowles 2000.Body image and exercise eating behaviors:143-174.

[28] Dianne,M,Davis,C,Foc,J.,and Gurevich,M.1995.Feminist ideology an apredictor of body dissatisfaction in women. Sex role 33:277-287.

[29] Davis,Cowles 1991.Body image and exercise:A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nd comparisons between physically active men and women .sex roles 25:33-44.

[30] 肖光兰,钱铭怡.节食及相关态度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65-367.

[31] Davison G,Neale J· Abnormal Psychology,7thed·John Wiley &Sons,Inc.1998:206-224.

[32] Noll S,Fredrichson B· Amediational Model Linking Self-objection fication,Body shame,and Disordered Eating.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1998,22:623-63.

[33] 钱铭怡,刘鑫. 北京女大学生进食状况及进食状况的初步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志,2002,16(11):735-757.

[34] Durkin SJ, Paxton SJ. Predictors of vulnerability to reduced body image satisfac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response to exposure to idealized female media images in adolescent girls. J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2,53(4):995.

[35] 郑日昌,北京女青少年节食状况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6):340-342.

PerceptiveDeviationaboutBodyandRelativeEmotionandBehavior

JIN Lin -qun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Technique,Hangzhou 311231, China)

The article uses documentary data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psychology to analysis the concept of body percepting devia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level caused by the deviation. At the same time,the areticle expound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two cencepts, uses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tisfaction level caused by the deviation and Physicial Training, Dieting Action,discuss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in this field, and proposes the future direction .

body percepting deviation; satisfaction; physical training; dieting

G804.85

A

2012-03-20

金林群(1979-),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体育健康与体育心理学理论及应用.

1004-3624(2012)04-0085-05

猜你喜欢

体形节食形体
节食减肥主食有讲究
亲 妈
亲 妈
节食减肥,会让女人很不“性”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鸡霉形体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体形:维持好更重要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
保持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