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中药液灌肠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2012-11-10时文远杨照华熊慧萍
施 斌 时文远 杨照华 熊慧萍 杨 瑾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男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占慢性前列腺炎的绝大部分(90%~95%)[1]。CP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已经明确的致病原因或危险因素寥寥无几,迄今缺乏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比较满意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的身心和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2]。临床上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科于2003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中药灌肠联合药物、单纯中药灌肠和单纯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50例,以观察中药灌肠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中医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共150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6月~10年,平均4.2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不尽、尿道灼热不适感;尿末或大便时尿道滴白;下腹、腰骶、会阴或阴囊部位疼痛不适;部分患者伴有乏力、焦虑、失眠以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计数>10个/HP,卵磷脂小体+~++/HP。按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3),把CP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NIH-CPSI总分1~14为轻度,15~29为中度,30~43为重度。150例患者在10~43分值范围内,其中轻度12例,中度96例,重度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两个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症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每晚睡前口服坦洛新0.2mg,配合中药液保留灌肠。中药灌肠液药物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公英、败酱草、泽兰、赤芍、玄胡、枳壳、川芎、三棱、莪术、丹参、女贞子;由我院中药房采用韩式自动煎药机浓煎至100ml装袋。灌肠时将中药液加热至37℃~41℃,注入输液瓶中。嘱患者排空大便,采取左侧膝胸卧位,暴露肛门,用消毒棉签清洁肛门口,输液器连接输液瓶并排气,关闭调节器,将输液器针端剪掉,并用石蜡油润滑,缓慢插入肛门15~20厘米,调整滴速70到100滴/分钟,将药液缓慢滴入,15分钟左右滴完。滴注完毕,轻轻拔出输液器,嘱患者深呼吸放松卧床1小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每日1次。
1.2.2 对照1组行单纯中药灌肠,治疗方法同前。
1.2.3 对照2组行单纯药物治疗,治疗方法同前。
各组疗程均为21天。治疗前后行前列腺液常规及NIH-CPSI评分以判断疗效。治疗期间绝对戒酒、避免过食辛辣刺激之品,不能熬夜,常规温水坐浴,建议有规律的作息生活。
1.3 观察指标
1.3.1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在医生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填写。
1.3.2 疗效判断标准:①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NIHCPSI计分降到1以下,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正常;②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NIH-CPSI计分减少>15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正常;③有效:症状体征改善,NIH-CPSI计分减少5~15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减少;④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NIH-CPSI计分减少<5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无改善。
1.3.3 副反应:详细记录治疗期间任何不良反应。
1.4 统计 方法 数据均用SPSS1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秩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完成了本实验,未出现明显的副反应。各组在治疗前NIH-CPSI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其中以治疗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1组和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各组治疗前、后前列腺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比较均有降低(P<0.05),其中以治疗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1组和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疗效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组和2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三组治疗前、后NIH-CPSI总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结果比较(±s)
表1 三组治疗前、后NIH-CPSI总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结果比较(±s)
注:各组内总评分及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相比较,P<0.05,治疗后总评分及白细胞计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
表2 三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
3.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常见且较难治疗,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致病[3]。目前普遍认为是多病因协同参与的涉及感染、神经内分泌异常、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精神心理异常等领域的身心疾病。单一药物或疗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2]。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中药等常规药物治疗。但由于前列腺解剖位置深而隐蔽,腺体外有类脂膜保护及前列腺组织内的血-前列腺屏障,加之慢性前列腺炎发作时,其病理特征主要为腺体充血,腺液及炎性分泌物潴留,腺小管梗阻,腺管、腺泡及间质炎性浸润,或有脓肿形成,或瘢痕组织包围,或病灶周围纤维化等,从而影响局部血流循环[4],也不利于药物充分进入腺体组织内,导致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差。
α-受体主要存在于前列腺基质平滑肌、前列腺包膜和尿道黏膜平滑肌中的交感神经突触后膜上。引用α-受体阻滞剂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而改善下尿路症状,因而成为治疗前列腺炎的基本药物[5]。前列腺尿道平滑肌存在的受体主要为α1A受体,故使用α1A受体阻滞剂更有针对性,减少了直立性低血压等副作用。坦洛新是高选择性的α1A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阻断人类膀胱上的α1A受体,使逼尿肌的过度活动降低。由于抑制了逼尿肌中α1A受体,减少了逼尿肌的不稳定性,从而帮助膀胱对尿液的储存逐渐恢复正常;通过阻断尿道的α1A受体,使紧张的膀胱颈和前列腺平滑肌松弛,减少了功能性尿路梗阻,可以改善排空、感受膀胱充盈症状,从而缓解慢性前列腺炎的下尿路刺激症状[6],并解除尿道痉挛,降低尿道内的压力,从而减少以至消除前列腺和射精管系统内的尿液返流。
慢性前列腺炎多属于中医的“白浊、精浊、淋浊、劳淋”等病的范畴。多种诱因常使本病反复发作,久病入络,瘀血凝结,阻滞气机,导致气滞血瘀,脉络阻滞,不通则痛;久病精室空虚,湿浊从精道内侵,而致湿浊壅滞。本病证属本虚标实,尤以标实为主。治当解毒排浊、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兼以补肾。本方中黄连、黄芩、黄柏、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化湿排浊;丹参、川芎、泽兰、赤芍活血化瘀,同时泽兰还可利水化湿;三棱、莪术活血破血,软坚散结;枳壳、玄胡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女贞子滋补肝肾而不恋湿。诸药合用理气活血化瘀、化湿解毒排浊、通络止痛,达到了补肾固本,化瘀排浊,邪去而正不伤,精固而不留邪之功效。中药保留灌肠采用直肠给药,能使药物通过静脉淋巴系统集中地分布于前列腺附近部位,药物直达病灶,使前列腺内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7];同时可减少肝脏首过效应,避免了胃酸等对药物的影响,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较长[8],肠黏膜直接、充分吸收,局部血药浓度较高,更有利于发挥药效。
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和健康观念的改变,现在认为在前列腺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即患者的症状(包括非躯体症状)与情绪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9]。中药灌肠和口服坦洛新联合应用,迅速有效的减轻了排尿、疼痛等症状,而且副作用少,减轻了患者的生活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临床观察结果分析表明,中药灌肠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迅速减轻炎症,消除症状,具有协同作用,较之单纯中药灌肠和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更佳,尤其是对病程长和单一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9-64.
2 鲁军.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进展及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9,23(6):1 -5.
3 Rowe E,Smith C,Laverick L,etal.A prospective,randomized,placebo 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of pelvic electromagnet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with 1 year of followup[J].JUrol,2005,173(6):2044 -2047.
4 顾方六.现代前列腺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35-536.
5 谭育红,朱湘生,刘颖.坦洛新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9,23(7):44-47.
6 Chapple CR.Selective alpha1-adrenoceptor antagonists in benign ptostatic hyperplasia:rational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J].Eur Urol,1996,29(2):129 -144.
7 陈定雄,李群生.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进展[J].广西中医药学院学报,2010,13(2):79 -80.
8 章金飞.中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2):75 -76.
9 Mehik A,Hellstron P,Sarpola A,etal.Fears,sexual disturbances and personality features in men with prostatitis: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Finland.BJU Int,2001,88(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