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及学习倦怠感的考试作弊行为

2012-11-10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倦怠感意向作弊

徐 云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及学习倦怠感的考试作弊行为

徐 云①

目的 探讨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及学习倦怠感对作弊意向与行为的预测。方法 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考试作弊意向量表和学习倦怠感量表对四川省6所高校的228名大二~大四学生做调查,并自我报告大学期间的考试作弊行为频数。结果①有60.1%的被试报告自己有过作弊行为;②学习倦怠感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呈显著的正相关;③作弊行为的意向及实际发生情况与计划理论模型(t=4.603,8.061;P<0.001)及学习倦怠感(t=4.142,4.753;P<0.001)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学习作弊是大学校园较为普遍的问题;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及学习倦怠感能有效评估考试作弊意向及预测作弊行为。

考试作弊;计划行为理论;学习倦怠;大学生

考试作弊行为在高校中近年来有越发普遍的趋势,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众多企业在激烈竞争的情境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表现为渴求专业技能的掌握,能认真投入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作弊恰恰是对教育目标的破坏,并使考试丧失了作为考查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差距的评估功能,长期而言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公众对高等教育的信任度降低,教育事业的声誉受损。同时,研究认为诚信作为相对稳定的特质,个体在校期间的作弊行为与工作中的欺骗等不法行为有密切关联[1]。作弊者往往带有不负责任的冒险性,没有正确建立社会诚信道德观念,在专业领域中很有可能出现舞弊等不道德的行为,尤其对于医学和商业等领域,注重的不仅仅是技能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所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

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研究态度和行为关系的理论框架,国内外采用其对作弊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陈珩[2]定性分析的结果认为道德观念等影响考生的作弊行为;Bolin[3]认为缺乏自控能力知觉到机会二者的交互作用会导致更加频繁的作弊行为,缺乏自控能力的人往往缺乏抑制当前作弊的良机诱惑的能力,自控能力对作弊意向起着中介作用;Passow等[4]研究更强调学生并没有将作弊视为单纯的行为,而是受到不同的环境对作弊价值评估的结果,当判定结果属于高收益低风险时则导致作弊行为的出现。

虽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但考试作弊仍屡禁不止,有学生承认他们不惜违背学习的诚信规范而作弊是达到学校与就业的硬性要求[5],从而缓解焦虑情绪。这就提醒教育管理中消除学生的作弊行为不仅仅只是针对作弊行为制订详尽的监考、处理措施,同时有必要了解其行为产生的心理诱因,从而在心理层面上改变作弊考生的行为模式。目前对影响学习作弊因素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以及中学阶段的作弊行为。国内许多的研究[2,6]均认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以及缺乏自律等心理原因会产生作弊的行为,强调作弊考生的厌学情绪;陈向丽则发现学习作弊更有可能出现在成绩回避与较低学习自我效能的学生身上[7],即其对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评价均表现为负性;马勇[8]认为考试作弊行为是学习倦怠的外在表现,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本研究则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按照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对作弊行为做出分析,同时结合学习倦怠感来探讨二者相互关系,以便考查如何有效改变作弊考生行为意向的心理教育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四川省6所高校的在校高年级本科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28份(87.7%)。其中男生137名,女生91名;大二至大四(含6名医学大五)学生分别为50、134和 44名。

1.2 方法

1.2.1 学习倦怠感量表由徐云等人编制[9],采用1~5级计分,量表共15个项目,包括低成就感、情绪衰竭、学习怠慢和低学习动机4个维度。量表的Α系数为0.735。

1.2.2 学习作弊量表量表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编制[10],包括对作弊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3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对作弊持认可的态度更有可能会实际采取作弊的行为。量表的Α系数为0.885。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考试作弊意向、行为及学习倦怠感现状

大学生考试作弊意向平均分为(2.68±0.62);学习倦怠感平均分为(2.69±0.47)。有162名被试报告自己有过考试作弊的想法,占71.1%,有137名被试报告自己有过考试作弊行为,占60.1%。

学习倦怠感和作弊意向的得分在年级、性别、学校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不显著。实际作弊行为则随着年级的增长其作弊率显著增加,二至四年级的作弊率分别达42%,62%和68%,ς2=8.96,P=0.011。

2.2 学习倦怠感与作弊行为意向的相关分析

学生的学习倦怠感越强烈,对学习的态度越越消极,则越有作弊的可能,见表1。

2.3 考试作弊行为意向、学习倦怠感与作弊行为的分析

对考试作弊行为意向、学习倦怠感与有无作弊想法、有无作弊的行为及实际作弊的次数进行分析,发现均呈显著差异。曾经有作弊想法、有实际的作弊行为的大学生在作弊观得分上显著高于无想法与作弊行为的学生;大学生作弊次数越多,其作弊行为意向与倦怠感得分也越高,见表2。

表2 考试作弊行为意向及倦怠感与作弊行为发生情况的比较s)

表2 考试作弊行为意向及倦怠感与作弊行为发生情况的比较s)

项 目 类 别 作弊行为意向 学习倦怠感有无作弊想法 有(n=162) 58.61±12.06 t=4.603*** 41.48±7.02 t=4.142***无(n=65) 50.23±13.22 37.31±6.43有无作弊行为 有(n=137) 61.15±11.14 t=8.061*** 42.04±7.22 t=4.753***没有(n=91) 48.70±11.81 37.69±6.03实际作弊的频数 0次(n=81) 48.85±11.43 F=35.758*** 37.43±5.88 F=14.852***1~ 2 次(n=79) 54.84±10.47 39.99±6.84 3~ 4 次(n=42) 64.17±9.48 42.64±6.39超过5次(n=26) 70.19±10.86 46.46±7.54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71.1%的学生有过作弊的想法,而有60.1%的学生存在考试作弊的行为,这与国内外报告的比例接近,由于本调查主要针对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而没有涉及考试外的作业抄袭、论文剽窃等行为,所以可以说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十分普遍。本研究发现作弊行为及学习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作弊行为的比率则随着年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表明学生作弊行为越来越严重,说明对学生作弊行为没有及时得到纠正,并且由于因作弊获益从而增加了行为的可能。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分别推断作弊行为的意向受到个体自身道德观念和诚信意识、学风考风带来的作弊价值观以及考场氛围和自我效能感产生等机制的共同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及学习倦怠感能有效预测学生的考试作弊意向及行为,与Stone等人[11]的研究一致。学习倦怠主要反映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和行为,Bolin[3]、A lleyne等[12]认为当对学习等持一种负性的态度时则容易受到更功利的影响,表现出作弊的意向和行为。本研究中学习倦怠感的学习怠慢维度与作弊行为意向达中等相关,更进一步表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时,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似乎就是为了文凭,而不是自身能力的完善,也更容易容易在日常的作业、论文中养成抄袭和剽窃的习惯,在考场中则对作弊行为不会有强烈道德约束力,也会将老师在监考中对学生的宽容和教育知觉为学校和老师的考试制度执行力度小,从而强化作弊的难度不大,而收益更大一种错误的信念。因此,教育者应当意识到正确的教育时机和制度保障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获得个人的成长,毕竟他们在学习生涯中的不良行为有可能延续到他的工作当中,而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研究结果中学习倦怠的情绪衰竭与低成就感与作弊意向的3个维度均显著相关,以往的研究[13215]也认为当个体无法应对学习压力出现的负性情绪体验,对自我学习能力产生负性评价。因此,结合学习倦怠感与作弊意向的研究,作弊行为不单纯反映道德品质的问题,同时也反应出心理诱因,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自我效能感低在面对学习时产生学习倦怠和焦虑等情绪反应,并形成作弊的动机。学校目前主要强调对作弊等不良行为的惩罚,但是根本的制约要从内部来消除其不良动机,因此,既需要通过日常的公开的学术与学习规范的教育和密切的思想交流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同时,还需要针对部分学习倦怠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升其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1]Nonis S,Sw ift C O.An exam 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 ic dishonesty and workplace dishonesty:A multicampus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1,77(2):69277

[2]陈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舞弊行为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1592162

[3]Bolin A U.Self-control,perceived opportunity,and attitudes as predictors of academ ic dishonesty[J].Journal of Psychology: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ed,2004,138(2):1012114

[4]Passow H J,M ayhew M J,Finelli C J,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engineering students’decisions to cheat by type of assessment[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6,47(6):6432684

[5]Davy J A,Kincaid J F,Sm ith K J,et al.An exam ination of the role of attitudi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tivation on the cheating behavior of business students[J].Ethics&Behavior,2007,17(3):2812302

[6]马立武.大学生考试作弊与高校教学管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3):1182120

[7]陈向丽.大学生成就目标、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作弊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2):2432245

[8]马勇.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1):85286

[9]徐云,李娇,张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结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6132615

[10]杜金,向娟,朱鸿,等.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意向问卷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9):112421126

[11]Stone T H,JawaharI,Kisamore J L.Predicting academ ic m isconduct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J].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10,32(1):35245

[12]A lleyne P,Phillips K.Exploring academ ic dishonest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barbados:An extension to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J].Journal of Academ ic Ethics,2011,9(4):3232338

[13]Dyrbye L N,M assie F,Eacker A,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burnout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 and attitudes among U S medical students[J].Jama,2010,304(11):117321180

[14]Sm ith K J,Davy J A,Rosenberg D L,et al.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on cheating among business students[J].Journal of Academ ic and Business Ethics,2009,1:12237

[15]江琦.大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912392

Academ ic Cheating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Study Burnout.

X u Yun.D epartm ent ofPsychology,Chengdu

M ed ical College,Chengdu610083,P.R.China

ObjectiveTo determ ine efficacy of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and study burnout for the prediction of cheating intent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M ethodsCross2sectional survey of sophomore,junior and senior students attending 6 Sichuan province schools[overall response rate,228?260(87.7%)].The survey included the Study Burnout Inventory and Q uestionnaire of Cheating Behavior Intention in Exam ination,as well as item s exploring students’frequency of self2reported cheating?dishonest behaviors.ResultsOf the students who responded to all the cheating item s,137(60.1%)had cheating behavior.TPB modelof exam ination cheating int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 ith study burnout.Scores on TPB model(t=4.603,8.061;P<0.001)and burnout(t=4.142,4.753;P<0.001)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mongm isconduct intention and behavior.ConclusionExam ination cheating is very prevalent.Resultssupport both TPB model and burnout are effective predicted variables of cheating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 cadem ic cheating;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Study burnout;College students

① 中国.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 610083 E2mail:c510213@126.com

2012205227)

猜你喜欢

倦怠感意向作弊
作弊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防止作弊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