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心理咨询师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2-11-10李晓敏郭镇西韩布新
李晓敏② 郭镇西 韩布新△
北京市心理咨询师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①李晓敏①②郭镇西③韩布新①△
目的 了解北京市心理咨询师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问卷(CMH I)》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参加北京市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652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员以40岁以下青年(85.5%)、女性居多(81.3%);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集中于将来从事相关工作(72.9%)及了解自我(50.6%)。学员心理健康总分与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t=20.956,P=0.339),认知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2.00,P=0.046),情绪体验和社会适应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23.48,P=0.001;t=22.11,P=0.035)。对心理学了解非常少、想通过培训来了解自我的学员(6.95◊)及公务员?办事人员(10.9◊)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回归分析表明,学员的经济状况、年龄和对心理学的了解能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结论 学员总体文化程度较高;认知水平较好;部分学员存在情绪困扰和社会适应问题。
心理咨询师学员;心理健康;动机;健康心理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4.5亿人患有神经精神疾病,每年自杀未遂者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5个属于精神障碍[1]。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变迁所带来的价值冲突、职业选择、生活事变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个体频繁处于应激状态,由此引发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2]。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咨询工作纳入到科学规范的职业化管理体系中,已成为我国心理咨询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现阶段心理学服务于我国社会的重要形式[3]。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建立一支职业化、高素质、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专业队伍,对于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减轻人们的生活压力,缓解各类社会矛盾,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发现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深层原因,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4]。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人格特质等也左右着心理咨询质量的高低[5]。正如心理咨询学家卡夫卡(R R Carkhuff)所说:“咨询是生命的流露”[6],心理咨询师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咨询的效果。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是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有力保障,而作为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员,其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
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有良好的人格特质,而女学员较男学员在人际交往和适应性方面有更高水平[728]。张红静等人采用MM P I对心理咨询师学员进行人格测验,发现学员中轻躁狂(M a)分数异常的占40%多,社会内向(Si)均分过低,认为该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格偏离。李儒林等人在采用SCL-90对川北医学院心理咨询师学员心理健康测评分析中发现,学员的心理健康总体是较好,但学员尤其是女性学员的焦虑水平高于一般群体。这些研究结果均反映出心理咨询师学员的部分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以往关于心理咨询师及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测量工具主要集中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 P I)[9]、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量表[10211]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2]等,虽然它们都是公认的信、效度较高的心理测验,但并不能直接测量心理健康,如MM P I和16PF是测量人格的成熟问卷,而SCL-90主要用来测量一个人是否存在某种躯体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多用于临床研究、心理咨询及精神科等领域,它与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等价[13]。针对心理健康测量的工具问题,本文采用了全面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问卷(CMH I)》,以期通过对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探讨,了解将来从事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自身特征及从业动机,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将来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7-9月,对在北京市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学员,根据自愿原则,采用不记名方式,整群施测。问卷在课间休息时发放,在开始测试前,由主试将测试要求向学员交代清楚,然后由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问卷完成后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683份,有效问卷652份(90.9%)。学员年龄20~57岁,平均(31.95±7.37)岁。男性120人,女性530人。高中?职高?中专学历76人,本科学历455人,研究生学历104人。未婚306人,已婚302人,离婚?分居?丧偶39人。无宗教信仰者505人,有信仰者133人。汉族601人,少数民族46人。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教师、医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223人,商业人员(包括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和产业工人)176人,公务员?办事人员71人,在校学生49人,其他(包括城乡无业、失业者,军人,退休离休等)69人。租住房169人,住自房387人,住亲戚家19人。参加三级培训363人,二级培训236人。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人口学、社会学资料、参加培训的动机以及过去对心理学的了解等。
1.2.2 《中国人心理健康问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谐一致,与外部环境适应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包括5个测量维度: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本研究使用的是成人版简版,适用于18~55岁,初中及以上阅读水平的被试。纸笔测验。问卷包括60个描述生活中态度和感受的句子,要求受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使用4点评估的利克特量表,1代表“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比较符合”,4代表“符合”。该量表题间相关平均为0.20~0.30,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高于0.80,间隔8周的重测信度高于0.50,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指标良好,对健康与不健康群体达到有效区分,可采用原始分和标准分计分。本研究的问卷得分采用标准分计分。
1.3 统计处理
理、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所有资料用SPSS 16.0进行数据录入、整
2 结 果
2.1 全体学员
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总分共分为良好、普通、危险和异常4级,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研究结果显示,81.3%学员的心理健康等级为普通及良好。学员心理健康等级分布(分别是16.69%、64.7%、15.26%、3.33%),与全国常模分布(分别是16.5%、65.7%,15.6%,2.2%)比较无显著差异(ς2=3.862,P=0.277),说明学员的心理健康等级分布与常模一致。
全体学员的心理健康总分(496.10±102.33)与常模(500±100)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差异不显著(t=20.956,P=0.339);认知效能维度,学员得分(507.01±89.17)显著高于常模(t=2.00,P=0.046);但学员的情绪体验(484.94±110.06)、适应能力(492.12±94.69)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3.48,P=0.001;t=22.11,P=0.035)。这说明学员认知水平较高,能良好的完成各项认知活动,但他们可能面临一些情绪困扰和社会适应问题。
2.2 培训动机与心理健康
将来从事相关工作的有72.9%,了解自己的有50.6%,了解他人的有20.7%,了解亲友的有17.4%。统计分析表明,为了解自己而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心理健康总分最低(480.38±107),低于全国常模,也低于为了解他人(480.38±107.07)、了解亲友(495.14±97.69)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504.54±99.01)而参加培训的学员(t=23.24,P=0.001;t=23.08,P=0.002;t=22.44,P=0.015;t=23.99,P=0.002)。说明为了解自己来参加培训的这部分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关于学员参加培训的动机,选择
2.3 从人口学指标了解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因素有哪些?统计表明,不同性别学员在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职业学员的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差异(F(3,487)=4.34,P=0.005)。其中,公务员?办事人员得分最低,低于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人员,差异显著(P<0.01),说明公务员?办事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不同学历学员的认知效能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2,627)=4.86,P=0.008),高中?中职?中专的学员得分低于大学本科或硕士?博士学历学员,差异显著(P<0.01),说明受教育水平对认知效能的影响较大,学历较高的学员的认知水平较高。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对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主效应显著(F(3,574)=3.49,P=0.016),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经济状况很好、较好、一般、差4组得分依次减少,彼此之间差异显著(P<0.01)。
2.4 对心理学的了解程度与心理健康
过去对心理学的了解程度与学员心理健康是否有关?统计分析表明,过去对心理学有不同程度了解的学员心理健康总分差异显著(F(3,619)=10.73,P=0.000)。在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分维度,对心理学了解较多的人得分均最高,对心理学了解非常少的人得分均较低。说明对心理学了解非常少的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他们参加培训主要是为了解自我(86.4%),帮助自我;而其他学员是为了将来从事相关工作而参加培训。
2.5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以心理咨询师学员的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以学员基本情况的各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对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经济状况、过去对心理学的了解、职业和居住条件。上述变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回归系数越大,影响越大。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率(R2=0.133),见表1。
表1 学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学员中以青年、女性居多
本研究中女性学员所占比例达到81.5%,与戴嘉佳等人调查的长沙市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中女性学员达82.1%的结果相似,其他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果[14215]。相比男性,女性在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方面比较积极。学员中4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85.5%,这也与已有研究中学员年龄结构相似[14]。40岁以下的女性学员占所有学员的比例达70.8%,反映了青年女性更倾向于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可能是由于这一群体遇到的事业、家庭及就业压力较大,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便更好地与家人、同事沟通[16]。学员中本科学历及以上的占85.8%,这也与国内其他调查相似[7]。由于只有达到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才有资格报考心理咨询师,因此这样的学历构成也很正常。但是,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国家级资格认定的心理咨询者(NCC),至少要具有心理咨询硕士学位;在欧洲,由于各国教育体制不同,有些国家要求从业者具有博士学位。与这些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学员的总体受教育程度仍然偏低[17]。
3.2 培训动机与心理健康
四川心理咨询师学员参加培训主要是完善自我(65.1%),将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职业的仅占38.7%[16],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的结果有些差异。本研究发现,北京市学员参加培训的动机更多的是为了将来从事相关工作(72.9%),其次才是了解自我(50.6%),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北京市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员对于心理咨询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比较乐观,行业认同性较高,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更多。两个地区的学员都有了解自我的需要也反映了他们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水准,主动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7]。统计分析表明,为了解自我而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心理健康较低,可能是由于他们本身存在某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而他们在参加培训之前已经意识到自身的这些问题,所以希望通过培训来解决困扰自身的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3 部分群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学员的总体心理健康得分与全国常模没有显著差异。学员认知效能得分较高,由于认知效能对应个体智力及其他能力的发挥,分数较高可能是由于学员的受教育程度水平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员占85.7%,能较好的完成各项认知任务。情绪体验得分较低,可能是由于部分学员存在某些情绪困扰,导致情绪稳定性较差,情绪调节不良,积极情绪体验不足;适应能力维度得分较低,可能是由于部分学员遇到了社会适应方面的某些挫折和变化,导致他们消极信念较多,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耐受力。学员这两个维度得分较低,说明学员可能存在情绪困扰和社会适应问题,想通过培训来解决这些问题,有50.6%的学员想通过培训来了解自我,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在不同职业领域,公务员?办事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能是由于这个群体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与人打交道,需要处理较多的涉及人际关系的事情,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在回归分析中发现,经济状况对心理健康有反向预测作用,经济状况较差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满足了低级的需要才能追求更高级的需要,因此,收入较低的人相比收入高的人可能会更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可以选择的调节内心的方式也就更少,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3.4 心理学的了解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国内有研究者通过前、后测发现培训对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8]。也有研究指出,参加专业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后,非职业工作者的工作绩效、人际沟通能力和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再就业资历的提高,都有着质的飞跃[14]。虽然本研究没有进行后续测验,但也发现对心理学了解较多的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学员,而且在对心理健康各个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中,发现过去对心理学的了解程度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即对心理学了解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过去对心理学了解非常少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集中于了解自我(86.4%),说明他们可能意识到自身存在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希望通过培训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反映了他们可能比较认同心理学对于自身心理的调节作用,才有意愿通过心理咨询师培训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学习心理学可能对学员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强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容易使人心理失衡,学习心理学,学会心理状态的调控和自我调节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师学员以青年、女性居多,教育水平较高。学员参加培训主要是为了从事临床心理学相关职业工作。虽然很多学员都是正在工作的人员,但是他们都有参加培训的需要,说明现在心理咨询师行业正在发展中。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满足对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的要求。为了解自我而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能是他们意识到自身存在某些心理困扰,想通过培训来解决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咨询师培训工作中,对于这部分人群应当给予有针对性的关注和指导。因此,有必要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心理普测,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分析并给予全面的、准确的、有预见性的综合报告,从而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心理咨询员师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对个别确有心理问题的,应建议其首先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然后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从而更好地壮大心理咨询队伍[9]。
[1]谭友果.当前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1(6):3642366
[2]夏雁军,杨坤.对目前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1):52254
[3]杨玉芳.知识创新与心理学的发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1):224
[4]杨凤芝,程海礁.浅析心理咨询师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职业时空,2009,15(6):56257
[5]温培源,霍大同,张日曰升,等.谁适合做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人员资格的讨论(II)[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2142216
[6]乐国安.咨询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49
[7]戴嘉佳,蔡太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员的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3282330
[8]邱昌建,张伟,郭兰婷,等.心理咨询培训对接受培训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调节[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49252
[9]薛继芳,邱惠敏,赵玲,等.心理咨询培训班学员的MM PI测试结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3):2192221
[10]丰丽红,蒋庆飞.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16项人格因素测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21(5):44245
[11]关念红,张晋碚,叶明志,等.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考生背景对考试成绩的影响[J].2007,15(9):8482851
[12]李儒林,汪辉文,胡雪飞.川北医学院心理咨询师学员SCL-90的测评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21(3):2912293
[13]廖全明,苏丹,黄希庭.目前国内常用心理健康量表的回顾与反思[J].心理学探新,2007,27(4):74277
[14]唐女云,方华.心理咨询师培训现状分析--以上海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学员为例[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11:54257
[15]单怀海,张海宁,李建明.心理咨询师资格执业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0):120821209
[16]吴小立,王玲,关念红,等.不同性别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心理行为特点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1):102821030
[17]陈家麟,夏燕.专业化视野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问题研究-对中国大陆心理咨询师培训八年来现状的反思[J].心理科学,2009,32(4):9552957
The M ental Health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ainees in Beijing
.L i X iaom in,Guo Zhenx i,H an B ux in.Institute of
Psychology,Chinese A cadem y of S ciences,B eijing100101,P.R.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ainees in Beijing.M ethodsU sing ChineseM ental Health Inventory(CMH I)to measure 652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ainees in Beijing.Results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Beij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aineeswas consistent w ith the national norm.most of them were young women who were under 40 years.Their purposes of participating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ocused on pursuing relevant work in the future and understanding them selves better.W ho knew little of psychology and wanted to understand them selves better through psychological training had low mental health condition.W ho were civil servants?clerical staff,poor econom ical situation had the lower level of mental health.Their age,econom ical conditions and know ledge of psychology in the past could predict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ainees are mainly young women,most of them identify the consultant industry.They have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s,generally normal mental health condition;parts of the population who are in poor mental health status need our concer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ainees;M ental health;Motivation;Health psychology
① 中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院重点实验室老年心理研究中心(北京) 100101 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通讯作者 E2mail:hanbx@psych.ac.cn
20122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