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运动会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2012-11-09朱海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运动会赛事设置

朱海涛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郑州 450001)

农民运动会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朱海涛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郑州 45000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近年来关于农民运动会研究的分析和梳理,在了解其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分别从参赛对象、组织形式、项目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农运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析,得出以下结论:为了促进农运会的健康发展,必须明确农运会的价值定位、完善农运会的项目设置、优化农运会的组织体系、转变农运会的管理模式;最后从社会变迁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农运会的发展趋势。

农运会;发展现状;趋势

全国农民运动会(以下简称农运会)是我国一项特色体育赛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变迁已经成为当前全国性重要体育赛事之一。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大,尤其是农村人口比例高,涉及到具体政策和工作的推广和开展注定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因为农运会参加对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项目设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必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目前农运会面临的诸多问题,界内同仁已进行了不懈努力和探索,从对“农民”身份的质疑到对赛事性质的讨论,从对项目设置的思考到对赛事组织管理的探讨,可谓仁智各见。但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查阅与梳理,笔者认为对农运会发展现状的系统研究较少,这不仅说明农运会尚缺少广泛的关注度,也反映出农运会较单薄的理论基础。即使“针对一些基础的解释性论证,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研究。”[1]鉴于此,本研究在了解农运会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的深入解析,提出了利于农运会良性发展的对策;同时也讨论了在社会变迁的前提下农运会发展将面临的新挑战。希望本研究能使人们对农运会的发展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为农运会管理部门实施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1 农运会的产生背景与发展概况

农运会是由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第一届农运会始于1988年10月,当时正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十年之际,国内总体形势呈现较好趋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改革初见成效;同时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尤其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换言之,当时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着悲喜交加的发展境况,不仅受到了1984年初次参加奥运会所取得骄人成绩的鼓励,也经受了同年参加汉城奥运会所遭受惨痛教训的经历。进一步说,在经济社会与体育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下,加之国际局势的变动,我国此时决定举办农运会可谓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农运会与奥运会相似,比赛周期都是4年。自1988年以来,农运会已先后在北京、湖北孝感、上海、四川绵阳、江西宜春、福建泉州举办了六届,第七届将于2012年在河南南阳举办。在历届农运会的举办过程中,其竞赛项目设置都不尽相同,在增加项目、减少项目和表演项目的选择上也随着举办经验的丰富与人们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第一届至第六届农运会的举办概况如表1。

经过体育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农运会现今已发展成为我国一项制度化的重要体育赛事。然而,客观上说,实践中的农运会不论是在社会上的关注度还是在体育界内的影响力都与其自身应具有的程度相差甚远。从农运会当前的发展看,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举办农运会的国家,这自然与我国国情与体育发展,尤其是社会体育发展基础薄弱息息相关。从创办理念和赛事性质上看,农运会的举办本应是为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和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却被赋予了过度竞技化的色彩,且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竞技体育发展所遭遇的通病。

表1 历届农运会概况

2 我国农运会发展现状解析

整体而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农村面貌的改善,农运会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举办规模和参与群体逐渐扩大,项目设置和竞赛规则趋于合理,其赛事组织和管理体系也日益规范和完善。然而,从微观层面分析,农运会的价值定位、项目设置、组织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在实践层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农运会的发展。

2.1 不准确的赛事理念和资格审查降低了农运会的社会价值

一般来说,农运会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方面,国家举办农运会被定位在:“检阅农民体育的新成果,展示农民的新风貌,交流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新经验,为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推动农村改革开放,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2]然而,从各个省份选派农民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过程和比赛结果的影响上看,受过度功利主义影响的夺标指向和政绩目标掩盖了农运会的真义之所在。毕竟,农运会与其他的全国性或全球性赛事不同。既然我们把举办农运会作为一种特殊手段,用以彰显农民生活的精神风貌和检验与促进农村体育健身成果与精神文化的交流,那么过分看重比赛的名次与金牌的多少有何意义呢?如果一个省份获得更多的金牌和更靠前的名次,那么就能说明其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好或是农民竞技水平高吗?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另一方面,我们都习惯认为农运会的参与对象是农民。而对农民的界定,人们更习惯从地域上而非采用社会学判断,认为农民就是生活在农村的、具有非城镇户口的群体。以此计算,我国近14亿人口中满足此标准的农村人口有9亿左右。从逻辑层面看,农运会当前的规模尚远不能满足农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然而,“作为中国农民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会,每届农运会都有‘假冒农民’被禁止参赛或者被取消成绩。”[3]即使在已举办的数届农运会比赛中,因参赛资格和农民身份问题而引发的争议频频见诸报端。面对着这个被视为资格作弊的普遍体育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和质疑的不单是如何限定参赛人员身份问题,而是这样一个耗费较多人力、物力、财力的全国体育赛事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如何得才能以真正体现。

2.2 缺少针对性的比赛项目弱化了农运会的创办特色

自农运会举办以来,比赛项目设置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最初农运会是仿照奥运会的竞赛模式,在比赛项目中奥运项目占较大比重;随着比赛举办经验的积累和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已开始转向以农民生产生活项目为主。纵观历届农运会项目设置的情况,尽管近几年其已开始体现农村时空环境的特点和农民自身生产生活需求的变化,但是“目前,对农运会的研究,尤其是对农运会所开设的特色项目几乎是研究的空白。”[4]而且在不同的全国性重要体育赛事之间存在明显的项目重叠现象,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与农民运动会在武术、中国式摔跤、毽球、龙舟等项目上重复;农民运动会与体育大会则在拔河、中国象棋、中国式摔跤、龙舟、舞龙舞狮等项目上重复。”[5]除了农运会,还有全国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和民族运动会,不论是参与对象还是比赛项目都有重叠的现象。比赛项目的重复性设置不仅降低了农运会整体的社会价值,而且也弱化了其自身的特色。

2.3 不科学的比赛组织形式限制了农运会的社会影响力

从历届农运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看,农运会的影响力和规模在现代媒介手段的综合作用下开始呈现日益广泛的趋势。确切地说,自第5届江西宜春农运会起,此后的每一届农运会不仅创建和开通了各自的专门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运动会官方网站,而且国家主流媒体和体育总局等体育部门网站也纷纷开设专栏进行相关活动宣传和赛事报道。同时,农运会也已形成了以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活动表演、火炬传递、志愿者服务及吉祥物设计等为内容的创办模式和传统。然而,耗费了如此巨大的资源后,却发现“农运会的召开对广大农村‘全民健身’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6]究其原因,是源于政府主管部门赛事组织不科学还是由于赛事本身的社会影响不大?农运会要想真正成为“以‘小体育’带动‘大体育’,实现‘由农民参与、让农民观看’”[7],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如果体育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试图依赖现代媒介的大力宣传、比赛项目的增加或参与群体的壮大来完善赛事的形式使其更加“国际化”,进而推进农运会的发展,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2.4 不合理的赛事管理制度阻碍了农运会的发展

面对现有的诸多非奥运动会在项目设置上存在不合理和规则不完善的地方,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这“有待进一步与奥运项目区别剥离,同时每个项目也需要在比赛中发现问题”[5]。事实上,真正导致项目设置不合理与规则不完善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赛事自身的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各种类型的运动赛事应运而生。目前,我国现有国家级重要的综合性运动赛事就有7个,即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中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民族运动会和农运会。因为现代体育的赛事组织与管理制度形成于欧美国家,所以这些赛事的运作体系都沿用了奥运会的模式,从项目设置到比赛规则无一例外。可以说,赛事项目之间不明确的管理界限划分和缺少针对性的竞赛规则设置已经成为阻碍农运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我国农运会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明确农运会的价值定位

从时空背景看,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坚持既有的成果和政策,最初农运会召开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赛事本身。然而,毫无疑问,当前及今后举办农运会不应该过分强调农运会的召开是“作为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关怀的具体体现,也表现出它满足当前政治发展需要的政治价值。”[1]相反,应该淡化曾被赋予的政治色彩。如果单方面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体现,那么从长远来看这种人为附加给农运会的意义和价值将背离其初衷,阻碍体育的发展。毕竟事物的发展有差异,更存在共性,其发展必将遵循内在的规律。农运会的服务对象是“农民”,表现的形式是“运动”,真正意义在于“会”。

3.2 完善农运会的项目设置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应该具有自身的规定性与鲜明特色,合理的借鉴和移用相关事物发展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长期盲目的模仿必将造成自身发展特色和存在意义的缺失与弱化。毕竟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时空背景,一旦该事物不具有普适性或失去了特色,将不能继续保留与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那么,此时仅仅通过人们口头倡导或改变外在形式的努力也将不会产生长远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不同赛事之间出现的项目重置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我们应该寻求一些普适性较强和群众基础较广的项目。就农运会而言,其项目设置本应追求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及融健身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价值取向,真正体现植根农村、源于农业、服务农民的“三农”特色。

3.3 优化农运会竞赛组织体系

就农运会的项目设置来说,造成比赛项目重复设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盲目模仿缺少针对性外,更重要的是由我国竞赛组织与体系不合理造成的。以农运会为例,举国家和地方之力举办类似农运会的全国性赛事,如果其产生的价值和影响更多只是停留在舆论宣传的形式上和政府的年终或换届攀比的绩效上,那么对于其参与比赛的主体和周围的观众来说已经名存实亡。鉴于此,我们可以转换一种思路来重新审视当前我国重大竞赛组织管理体系。换言之,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应该综观体育发展的需要,以战略的眼光和持续的努力逐渐优化当前农运会竞赛组织体系,进而避免资源的持续浪费。

3.4 转变农运会的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的国情,同时也考虑到各地地域差异和可利用资源的影响,农运会不一定要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从宏观层面看,根据我国当前农村的发展格局,国家应该探索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尝试逐级举办的模式,最终形成从基层到中央,从村、乡、县、市区的纵向多级赛事运作体系和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与各地方政府具体落实的监管体系,真正开始把农运会的开展情况纳入全民健身工作之中;同时可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开展形式各样、项目不同的地方性农运会。

4 农运会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新挑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外在的环境。就农运会而言,其发展不仅依附于我国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而且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城镇化将是我国今后发展的趋势,这势必会改变农村的整体格局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当然也会影响到我国农运会的发展。农村从业人员的缩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会影响到农运会参加对象的来源,也会促使农运会比赛项目及其规则的调整以及赛事举办的价值定位。可以说,参赛对象的多元化、项目设置的现代化、比赛规则的人性化以及赛事组织的娱乐化是今后农运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短期内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农运会的发展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4.1 城镇化趋势将减少真正农民人口的比例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广大的受众群体为农运会的举办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当前我国农村体育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人们的健身常识缺乏、体育意识淡薄、场馆设施简陋、体育指导员较为贫乏及相关体育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决定了举办农运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况,因此应该辩证地看待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特点和今后农村地区发展的趋势。众所周知,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不仅代表一个新生力量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也将逐渐获得城市人群的接受和认同,甚至融入其中。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必将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人口比例越来越少。而农运会的直接参与对象是农村农民或城市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会减少传统意义上农村人口的比例,而且还会迫使农村固有生活方式的消失。从长期来看,由于参赛主体人口的减少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后农运会的发展必将会受到影响。

4.2 生产方式的转变将淘汰一些项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往在田间的劳作方式和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也必将被现代化的手段所取代。这也无形之中又为创建新型的农村体育项目带来了困难。以农运会田径项目设置为例,农运会的田径项目本应该选取奥运田径项目组织形式的可取之处,但又脱离奥运田径项目的目标定位和具体内容。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在仿效奥运田径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农民日常生活生产需要所形成的特色区域性项目。然而,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差异较大,生产生活方式更是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选择普适性较强和群众基础较广的项目注定是不太可能。从现在农运会部分田径项目设置来看,虽然农事三项或男女60米插秧及男女5分钟抗旱提水等项目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较强的针对性,但是其现实意义和健身价值尚值得讨论。从长期来看,这些带有明显阶段性的项目存在的必要性也需要进一步思考。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性一样,便捷的现代化成果的出现必将以丧失固有的生活传统为代价,人们在追求现代多元生活方式的背后必将造成对以往传统生活方式的忽略和遗弃。这是多数事物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和必须面临的挑战,农运会的发展也不例外。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运会竞赛项目的更替必将成为常态化。

5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体育的开展状况仍不容乐观,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就为农运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农运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促进我国农村体育工作开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运会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充分说明农运会的社会价值更加重要,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农运会在发展过程中已产生的和可能引发的诸多问题是保证农运会和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希望通过观念的转变与重塑能使被过度“国际化”形式包装后的农运会真正植根于农村,来源于农业,服务于农民,把农运会真正创办成为一项具有鲜明三农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赛事。同时,农运会的发展还应与时俱进,在追求健身性与娱乐性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体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最终把农运会还给农民,让农运会属于体育。

[1]刘清早,钟金童,刘益青,等.对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的初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2):28 -31.

[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全国农民运动会[EB/OL].中国群众体育网,http://www.chinasfa.Net.

[3]唐 亮,周双纲.对全国农民运动会武术竞赛模式改革与构建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583 -1584.

[4]周 立.全国农运会项目设置的特色化和田径项目的特征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6):122 -124.

[5]唐建忠.我国非奥运动会项目设置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4):33 -35.

[6]周 立.对我国农民运动会发展方向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164 -165.

[7]李 苏.农民运动会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4):7-10.

Analysis of Trend and the 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 of the Peasant Sport

ZHU Haitao
(P.E.Department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Henan,China)

The recent researches about the peasant sport are analyzed and arranged by the method of document and logic.On the basis of know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peasant sport,its current questions are further discussed and explained from the participating player,the organizing form,the items settlement and the managing system.And then the fin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in order to urg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easant sport we should definite the value orientation,complete the items settlement,optimize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change the management mode.Eventually the trend of the peasant sport is scanned again by the angle of the social evolution.

the peasant sport;the 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trend

G812.20

A

1004-0560(2012)01-0112-03

2011-08-21;

2011-10-06

朱海涛(1974-),男,实验员,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

责任编辑:刘红霞

◂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运动会赛事设置
本月赛事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我要参加运动会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栏目设置一览表
春季运动会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