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体育生活方式发展特征研究
2012-11-09刘志敏李洋洋
刘志敏,李洋洋
(1.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科研所,辽宁鞍山 114007;2.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系,辽宁鞍山 114007)
我国农民体育生活方式发展特征研究
刘志敏1,李洋洋2
(1.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科研所,辽宁鞍山 114007;2.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系,辽宁鞍山 11400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与31~50岁年龄阶段的农民主力军的健身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相矛盾;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农民开始接受城市体育文化和健身手段;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从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移;大部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是自发进行的,农村体育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体育活动严密组织性相冲突;农村体育的发展表现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和农民健身行为发展的非同步性;30岁以下青年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主要生活方式,青年农民静态活动时间少于身体活动时间;农民体育消费表现出滞后于农民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行为发展的矛盾;农民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契合,并影响健身手段选择。
农民;体育;生活方式
2008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后的表彰大会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要求,阐明了今后我国体育发展目标的定位——从体育大国逐步迈向体育强国,指出了体育事业和体育强国的建设要建立在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基础上。可见,群众体育已成为建设体育强国的首要内容,是当前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占总人口一半(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 149 546人,占总人口的50.32%[1])的农民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育生活方式影响着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和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五年,是建设体育强国、推进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阶段。在“十二五”规划第一年,通过调查了解农民体育生活方式,总结出我国农民体育生活方式发展特征,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体质健康水平,填补国内农民体育研究的空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体育强国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新疆19个省、市地区的部分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法 通过走访农民、农村体育管理者、农村体育研究专家了解农村体育相关情况。根据最初收集的佐证资料,经过特尔菲法确定《农民问卷》、《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问卷》,征求专家意见的满意度为89.30%,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检测结果r=0.77,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对北京、河北等19个省、市地区发放《农民问卷》、《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问卷》共23 500和465份。采用现场发放和回收的方式,回收有效《农民问卷》21 351份,总有效率94.30%;回收有效《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问卷》406份,有效率94.20%。
1.2.2 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分类与比较。
1.2.3 比较研究法 将调查结果与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研究》[2]的调查结果相比较(2008年样本量n =14 753),以揭示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法SPSS 17.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农民中,男性农民占52.48%。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布最多,占35.90%,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和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人较少,分别占23.27%和16.38%,呈现出倒“U”形曲线,高中或中专毕业的比例达到24.45%,高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03%(表1)。从家庭收入来看,人均年收入在3 001以上的最少,占8.86%,3 001~10 000元之间的人数最多,占40.86%。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表(n=21 351)
2.2 农民体育生活方式发展特征分析
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3]。体育生活方式从属于生活方式研究范畴,其定义包涵三个范畴:参与体育活动的社会客观条件、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及参与体育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4]。论文从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特征、体育活动时间与频度的特征、体育活动项目的特征、体育活动场地的选择特征、体育活动的形式特征、体育活动的动机特征分析和闲暇时间生活方式与消费特征方面揭示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特征。
2.2.1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特征 有42.69%的农民从不参加体育活动,与2008年的调查结果比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图1)。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有明显增多趋势。这可能与四年来“农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宣传有关。据《中国体育报》报道,全国一共约80万个行政村,到2010年底建成数量为231 306个,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期间10万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的原计划;据调查,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使得农民对“农民健身工程”了解的程度由2008年的20.80%上升到2011年的44.14%,上升幅度高达近24个百分点。虽然目前农民对“农民健身工程”了解的程度是2008年的一倍多,但还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对“农民健身工程”处于“仅听说”和“完全不知道”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参与人数的增长与对“农民健身工程”了解人数的增长呈正相关的特征。
图1 2008年、2011年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情况统计比较图
2.2.2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与频度的特征 我国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多数集中在每周3次和每周2次以上,比例分别为22.81%和20.40%。其中,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频次为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比例达20.37%。不同年龄活动次数差异显著,呈“U”字形分布,即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农民参加体育活动达3次的比例最大,分别达到17.91%和16.44%,而31~50岁的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最少,仅占8.66%。表现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有所增加,但农民主力军的体育行为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的特征。虽然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机械化程度并没有很大提高,农民并没有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农忙季节,农民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长时间、高强度、机械式的劳动致使农民厌倦了体力活动,对体育锻炼产生心理疲劳,使31~50岁年龄段的农民远离体育锻炼,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此外,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2008年比,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与频度的特征是: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与31~50岁年龄阶段的农民主力军的健身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相矛盾。
图2 2011年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统计图
表2 农民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统计表
2.2.3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特征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1年农民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健身走、跑步(35.49%)、篮球、排球、足球(29.24%)、羽毛球(20.52%)、秧歌、健身操等(19.68%)、乒乓球(19.58%)。说明我国农民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选择简单易行、受场地器材限制较少且普及率较高的传统项目的特点。与2008年比,前五位的体育项目并未发生变化,但在顺序上有所不同,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如健美操、羽毛球、使用健身器械活动等城里人热衷的运动项目,也被广大农民选择作为体育活动的手段,表明农民体育爱好者已经走出心理封闭的束缚,开始接受代表未来健身方向的新兴事物,这是农村体育发展的良好开端。
表3 农民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比较统计表
农民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带有明显的民族地域气息。例如陕北的腰鼓、秧歌,陕南的游泳、龙舟和旱船等文体活动;山东省胶州大秧歌、海阳大秧歌、商河鼓子秧歌三大秧歌分布地域广,传播于整个胶东地区和鲁北平原;长三角地区也曾将抓鱼、挑担子、插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作为农民健身活动开展;湘鄂渝黔边区农民对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频率比较高,这可能与湘鄂渝黔边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传承了喜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关;我国大部分地区传统新年的龙灯狮舞、端阳的龙舟竞渡、重阳的登山活动等也都是广大农民喜爱的体育活动。综合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开展的体育活动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但是,他们平时仍利用婚丧嫁娶、岁时节庆、宗教祭祀活动开展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也为实施农民健身工程提供了另一条发展思路。农民参与体育活动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民族区域体育传统项目为辅的项目选择趋势的基础上,体现了农民开始接受城市体育文化和健身手段的特征,并表现出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导,具有民族性和经济性的特征。
2.2.4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场地的选择特征 从图3中可以看出,农民利用“村内的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和“农民健身工程”建设的体育场地的比例有所升高,达到 55.61%和36.80%,分别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和近4个百分点。其中,2011年农民对场地的选择上排在第一位的是“村内的公共文体活动场所”,代替了2008年调查的“自家庭院”这一结果,并且选择率超过了半数。通过健身场地选择上的变化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体育走向上的发展特征。既从个人“自家庭院”,逐步走向“农民健身工程”场地和文体中心,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说明广大农民的体育锻炼向科学化、文化娱乐方向发展。发展农村体育不只是提高农民的体质,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倡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健身运动,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表明这种变化与现阶段农村体育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图3 2008年、2011年农民参加体育活动场所比较统计图
由于各地区的农民所处的客观环境条件不同,所选场所有一定差异。比如广东省农民对体育活动场所的首选是文体中心(站),占60.80%,其次是本村学校,占51.00%;河南省农民对体育活动场所的首选是“农民健身工程”,占76.51%;广西农民首选的体育活动场所为“自家田头”,占61.9%。这也表明体育锻炼的层次受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制约。但是可以看到,农民开始走出家庭孤立的生活圈,到文体中心、“农民健身工程”场所去参加体育活动,表现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从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移的特征。
2.2.5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特征 从表4中可以看出,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个人锻炼(52.27%)、与其他村民一起锻炼(48.28%)、与家人一起(29.07%)。通过调查发现,除了以上几种组织形式外,部分农民参加村里、乡镇、单位、体育辅导站和体育俱乐部组织的体育活动。说明,现今大部分农民的体育锻炼还是以自发组织为主,农村体育活动组织化水平不高。体现了农村居住分散,自由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与体育活动严密组织性相冲突的发展特征。因此,要想发展农村体育,首先要做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农民体育工作者的榜样作用和严密组织体育活动的引导作用,吸引农民主动参与到集体性的健身运动中来,提高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是自发进行的,农村体育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体育活动严密组织性相冲突的特征。
表4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统计表(n=12236)
2.3 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特征分析
2.3.1 农民对于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特征 从表5中可以看出,农民对体育活动价值最为认同的仍然是“强身健体,增加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四年来,有所变化的就是农民对体育的娱乐价值的认同,由2008年调查的第6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3位。由此可见,体育的娱乐价值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重视。体育活动对改善心理、增进交流方面的价值同样也受到农民的高度认可,选择率超过了半数,表现出农民对体育活动的理性认识水平提高,并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特征。
表5 农民对体育活动价值认识比较统计表
2.3.2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特征 我国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身体健康、消遣娱乐。2011年的调查结果与2008年调查结果大体相同,即农民对体育活动目的的选择上的排序相同,仅是各项所占百分比略有区别。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农业生产力逐渐提高,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此外,电视、广播、互联网络的媒体宣传等外部因素也促使体育开始成为农民消遣娱乐的重要活动内容和形式。表现出健身与健心同步性特征。
图4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统计图
2.3.3 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特征 从表6中可以看出,82.83%的农民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且参与愿望较强烈,有26.38%的农民非常想参与体育锻炼;有56.45%的农民表示具备一定条件后参与体育锻炼。而表示无所谓和不想参与的农民有17.17%,这部分农民主要还是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加上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处在一个体育锻炼与否的矛盾阶段。
表6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比较统计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和健身意识有了明显的改善。体育的强健体魄、娱乐身心、陶冶情操、振奋精神、促进团结合作的特殊功能和作用逐渐被认可和接受。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需求层次反映了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现阶段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已经不仅仅为了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而且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娱乐追求,这表明现阶段农村体育已经具备向高层次发展的需求和体育价值观、体育健身意识等“软”条件。但结合参与体育锻炼农民的数量来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发展的非同步性,这也是现阶段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从图5中可以看出,农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劳动负担重,占35.79%;没有空闲时间,占 26.60%;经济实力不足,占12.42%。制约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因素始终是劳动负担重。农民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特征上,表现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和农民健身行为发展的非同步性。
图5 农民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统计图
2.4 农民闲暇时间生活方式与消费特征分析
2.4.1 农民闲暇时间生活方式特征 排在农民闲暇时间生活方式前3位的分别是看电视、听音乐、玩电脑(44.63%)、进行家务劳动(37.38%)和补充睡眠、休息(36.27%)。与2008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在排序上并未发生改变。年龄在30岁以下的农民在参加体育活动方面比玩扑克、麻将、下象棋的人数要多。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体育活动占农民闲暇时间比重的增加,说明农民已经开始认同和接受体育这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农民闲暇时间生活方式的特征是青年农民静态活动时间少于身体活动时间。
2.4.2 农民消费支出特征 与2008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图6),2011年农民对子女教育、购买生活用品、农业用品和体育消费方面有所增加,而在购买书报和旅游方面的消费比例有所下降,但在排序上基本没有变化。体育消费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其比例比2008年有所增加,说明农民体育消费意识有所增强,但存在着体育消费低于日常生活消费的特征。
图6 农民消费支出情况比较统计图
2.4.3 农民体育消费特征 农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每年在体育上的消费100元以下的占44.93%。体育消费是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生活方式的外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体育生活方式的层次和水平。现阶段,我国农民的体育意识、体育参与程度明显提高,但体育消费状况却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矛盾特征。与前几年相比,农民的经济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的经济条件和传统的消费观念决定了农民健身活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和较低的层次。绝大部分农民还不能花钱到高级的俱乐部和健身会所去健身,接受高质量的科学健身指导和服务,在客观上导致了农民选择健身手段的局限性。农民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契合,并影响健身手段的选择。
3 结论
1)现阶段农村体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2008年增加11个百分点。其中频次为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比例达20.37%,活动时间有延长的趋势。同时,农民的健身行为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与31~50岁年龄阶段的农民主力军的健身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的相矛盾特征;在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民族区域体育传统项目为辅的项目选择趋势的基础上,体现了农民开始接受城市体育文化和健身手段的特征;农民开始走出家庭孤立的生活圈,到文体中心、“农民健身工程”场所去参加体育活动,表现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从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移的特征;大部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是自发进行的,农村体育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体育活动严密组织性相冲突的特征。
2)农村体育的发展表现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和农民健身行为发展的非同步性特征。现阶段农民对体育价值的健身娱乐功能已经认同和接受,具有参加体育锻炼强烈意愿的农民达到80%以上,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农民还不足50%。这种巨大的落差可能与现阶段农民的生产方式有关,农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劳动负担重(35.79%)、没有空闲时间(26.60%)、经济实力不足(12.42%)。
3)目前,农民的闲暇时间仍然以看电视、听音乐、玩电脑、进行家务劳动和补充睡眠、休息等为主要方式。但与2008年相比,表现出了可喜的变化趋势。即30岁以下青年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主要生活方式,青年农民静态活动时间少于身体活动时间。
4)农民体育消费表现出滞后于农民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行为发展的矛盾特征。农民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契合,并影响健身手段的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http://www.stats.gov.cn,2011-04-28.
[2]刘志敏.农民健身工程与和谐社会[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15-27.
[3]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5]刘志敏,丁振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4):19-23.
[6]刘志敏,丁振峰,程丽华.我国农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9(5):52-55,23.
Characteristics of Peasants’Sports Lifestyle Development in China
LIU Zhimin1,LI Yangyang2
(1.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Anshan Normal University,Anshan 114007,Liaoning,China; 2.PE Department,Anshan Normal Department,Anshan 114007,Liaoning,China)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interview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present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peasants’sports lifestyle development.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easants’sports lifestyle are as follows: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number of peasants participate in sports exercise has increased and the fitness status of main force of farmers’age of 31~50 are not effective improved mainly in modern sports project,farmers began accept city sports culture and fitness means places where farmers participate sports activities from private space to public space most farmers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is spontaneous,conflict in rural sports lack effective of organization and sports activities tight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performance that rural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farmers fitness behavior development of nonsynchronizationyouth who age under 30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as main lifestyle,body activities time more than static activities time Rural sports consumption is contradicted between lagging behind peasants’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sports development.Rural sports consumption high depended on income and affects the fitness means to select.
farmer;sports;lifestyle
G811.04
A
1004-0560(2012)01-0057-05
2011-09-15;
2011-11-28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
促进体育强国与全民健身运动协调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10BTY030)。
刘志敏(1950-),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责任编辑:刘红霞
◂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