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隔网球类运动的“流畅回合”之趣
——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

2012-11-09李杰凯吕兆峰何兴忠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网球比赛运动

李杰凯,兰 彤,张 樯,吕兆峰,何兴忠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00102)

试论隔网球类运动的“流畅回合”之趣
——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

李杰凯,兰 彤,张 樯,吕兆峰,何兴忠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00102)

隔网球类运动集竞技、健身、娱乐功能于一体,深受人们喜爱。“流畅回合”作为该类运动的种系核心要素,确立于起源时刻,并始终主导着该类运动项目的进化,是参与者和观赏者得以感受运动快乐的源泉。依据复杂系统整体论的哲学视角,在系统阐述隔网球类运动中“流畅回合”之娱人致趣原理基础上,提出以“流畅回合”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旨在加深对该类运动项目规律的认识,丰富隔网球类运动的基础理论,同时提高教学训练的效益。

隔网球类运动;流畅回合;核心要素;教学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乒、羽、网、毽球、藤球和排球等运动项目由于赛场中间的网子把双方队员隔在两边,而被称之为“隔网运动”。这些隔网的球类运动原本属于活动性游戏,但都在自身的历史演化中成为具有广泛普及性的竞技、健身和娱乐运动项目。隔网球类运动在全世界广泛普及,赛事频繁,商业化程度较高,人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类运动项目。在对隔网球类运动进行研究时发现,人们都知道隔网球类运动“好玩、有趣”,也知道正是由于“好玩和有趣”而使得参与的运动人口众多,但却不能表述过程中“好玩和有趣”的原因,即使是目前我国最权威的有关隔网球类运动教课书也没能将其娱人致趣的原理阐述清楚。于是人们往往用体育的总体功能替代隔网球类运动独具特点的趣味性,以“健体强身,休闲娱乐”来一而概之。如果说人们从事隔网球类运动的直接好处如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就是健身和娱乐,那就好比说梨子与橘子都是水果,都有营养一样,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从梨甜橘酸的味觉品尝中,人们能感受到酸与甜不同的特点。依据类似的比喻,我们发现诸如打网球与游泳同属体育运动,但具体的好处有哪些或存在哪些不同,却在这类运动项目的教课书中很难找到,这是目前大多数运动项目术科理论体系存在的共同缺憾。如此看来,关于不同类群运动项目的“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非常必要,对于深化认识不同运动项目内在的科学原理,把握内在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拓展运动项目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哲学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鉴于各类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研究的必要性,本文在前期“运动项目分群教学论的建构研究”[1]的基础上,将隔网球类运动当作一个类群,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以准确阐述运动项目娱人致趣的原因为出发点,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观察的方法,探索隔网球类运动项目的娱人致趣原理,力图为更加科学地解释隔网球类运动的本质,提高教学训练效益提供理论的借鉴。

2 隔网球类运动的传统理论评述

隔网球类运动是一个大致包括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毽球、藤球和排球等运动项目的体育运动文化范畴,有着运动场地、设施、运动规则和运动规律相近似的共同特点。在传统的隔网球类理论认知中,它们在本质上都属于竞技活动性游戏,这一点并不存在任何争议。然而在相关的教课书当中,由于受传统竞技体育教学观和机械还原方法论的影响,人们为了便于教学往往把“运动制胜”作为理论建构的出发点,把制约与战胜对手放在核心地位,强调“教学的参赛目的”。运动项目固有的趣味性大多被忽视,人们很少研究,在教科书和文献中也很少提及,通过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一直是无人关注的空白领域。在这样的逻辑起点上,人们把运动过程中的个体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而对于该类运动的“双边整体性”关注不够。我们知道,游戏的趣味源自整体化的过程,离开了整体性就必然陷入分割的机械论。结果是当我们把鲜活的运动项目从运动场拿到课堂上来的时候,运动项目引人入胜的神韵就丧失了一半,在教师的教材构建中每构建一次就又丧失一点,最终让学生学习的恰恰是机械枯燥的动作。难怪有学者呼吁:当游戏体育运动变成体育学科时,游戏的哪些特征是应该让它失去的?哪些是可以丢掉也可以不丢掉的?对于上面这样的思考我们过去似乎做得不够[2]。

隔网球类运动深受人们喜爱,但到底是什么让参与者喜爱并乐在其中呢?运动项目共有的“娱人致趣”原理在隔网球类中又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如果说“竞争”和“赢”是让人喜爱的具体原因,那为什么人类要发明出如此复杂的隔网球类游戏来满足这种喜爱呢?这说明许多简单的“竞争”方法不能与之相比,每一种球类运动确实有着与其它运动项目不同的,需要阐释清楚的独特魅力。“竞争”和“赢”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共性,它是由诸多不同的个性中归纳和抽象出来的,以“共性”来解释“个性”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在本研究中,以不同的“个性”来支持“共性”才是最终的目的。隔网球类运动的“娱人致趣原理”研究,就是要通过科学的分析,阐述该类运动项目独特“个性”,解决运动项目领域中类似“梨子甜,橘子酸”的问题,力图通过类似问题的解决,探索通过教学内容来培养运动兴趣的有效途径。

3 依据整体论哲学视角阐释隔网球类运动娱人致趣原理的尝试

3.1 采用整体论视角研究隔网球类运动具备方法论的正确性

在科学思维领域,与传统机械还原论相对应的是复杂系统整体论的思维方法,这两种思维方法相互补充,各自有所侧重,但研究的对象不尽相同,要求较高的适应性。还原论趋向把整体分解成质和点,采用线性的思维方法,而整体论趋向综合的系统整体研究,在许多方面采用非线性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兰在《涌现》——从混沌到有序一书中,广泛地讨论了自然和社会普遍存在的“涌现”现象,提出“由少数的规则和规律可以产生永久的新颖与新奇”[3]。从隔网球类运动的游戏特性来看,它更多地符合混沌理论中的“涌现原理”。所谓“棋无同局,球无同路”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采用整体论来研究类似隔网球类运动等复杂系统具备方法论上的正确性。

3.2 隔网球类运动的核心致趣要素——流畅回合

依据复杂系统整体论的研究视角,隔网球类运动的核心方式乃是球在对手或同伴之间传递的“流畅”。所谓流畅是指一来一往的顺畅和连续的意思。正如排球教课书中一段话所描述的:“在排球运动诞生之初,是作为一种娱乐性较强的游戏被人们接受的。人们隔网拍打,追击嬉戏,以不使球落地为乐。”[4]这句话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了类似排球这样的球类运动,球在人之间相互击打,追求不落地的“流畅回合”是产生乐趣的源泉。运动中个体击打球的技术,以多人同时参加为整体性前提条件,离开了多人参与的整体性,个体的技术就丧失了依存的实体。这就好比没有防守何谈进攻,既无进攻,又何谈防守的道理一样,离开了双方相互击打的隔网运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由于球在对手或同伴之间的流畅运动持续进行,就表现为球的“回合”,所以“回合”又是“流畅”的外在形式。所谓回合是指球在对手之间“来回运动”的次数,“回合”是现实能够反映隔网球类运动真实存在的可观察指标,因此“流畅回合”才是代表隔网球类运动整体性的核心要素。

表1 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男子顶级比赛每分平均回合数统计对比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我们统计了目前世界最高水平比赛的平均每分回合情况(表1),发现比赛的精彩程度与回合数量有一定关系。乒羽网项目每分平均回合数量排序可见,羽毛球的回合数量最高排在第一位,网球排在第二位,乒乓球的回合数量最少排在最后。羽毛球的双打回合数量最多,平均多达8个回合才能决定1分。因此直观给人们的感觉是,羽毛球和网球观赏性更好些,乒乓球的观赏性最差,这一点从这些世界顶级比赛的观众上座率情况就能得到证明。这一事实说明,隔网球类运动竞赛必须具备适当的回合数量,即使是最低的也要维持在1.5个回合以上(大部分得分应在3拍以上),如果大量存在发球1拍得分,就相当于发明了必胜法,比赛的确定性增加而不确定性减少,必将失去多拍流畅回合所带来的精彩。

3.2.1 流畅回合是隔网球类运动起源时刻的基本要素 通过资料和文献研究可以发现,隔网球类运动家族中存在起源过程的衍生关系,网球运动出现的最早,其后是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毽球,由于13世纪后期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运动项目的发明进入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一些形式相近的运动项目起源或多或少都受到前期出现的运动项目的影响,借鉴、派生成为一些新的运动项目赖以出现的途径。这就必然形成一类运动项目具有相近的种系核心要素的事实,隔网球类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正说明了这一点。在现实诸多关于隔网球类起源的文献研究中发现,在介绍起源时都用“打来打去”“来回对击”(表2)等语言来描述最初的运动方式与形态,这种尊重历史事实的描述,为研究该类运动起源时刻的核心要素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使我们认识到球在对手或同伴之间“打来打去,来回对击”这种“流畅回合”运动形式,远在该类运动起源时刻就存在。因此“流畅回合”是隔网球类项目运动形式的核心要素,也是该类运动能够在全世界得以强劲发展,并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所独有的魅力所在。

表2 部分隔网球类起源核心要素的文献描述

3.2.2 流畅回合是主导隔网球类运动项目历史演化价值观的核心 “流畅回合”不仅是该类运动项目起源时刻的核心要素,更是主导其发展和历史演化的核心价值基础。从竞赛的方式来看,“回合”代表了隔网球类得以存在和持续进化的价值观。首先,回合把双方联系在一起,成为相互作用和互为依存的博弈;其次,回合也是比赛的核心,规则使维护回合的一方得分,而使破坏回合的一方失分,回合是计分的基础。只是这种计分方法所隐含的深刻原理在“运动制胜”理念占主导地位时,常常被缺乏整体论思维方法的人们所忽视。事实上,参赛的双方都力图通过不同击球方法的运用,在使球落在规则允许的对方场区内的同时,尽可能地给对手的回击制造不利,进而迫使对手成为破坏回合的一方。在双方实力相当的前提下,这种看似与回合无关的单方分数追求,在力图制对方于死地、同时自己得分的主观努力下,却在客观上“鬼使神差,不知不觉”地成就了整体比赛以“流畅回合”为标志的激烈和精彩。如此分析可见,隔网球类竞赛记分方法的科学之处,就在于分数之争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然地使各种要素不断地重新组合,使得参赛的双方达成流畅回合的均衡,其结果是比赛中不断涌现出球路多变的精彩致趣运动场景。

大量的事实表明,这种价值观在隔网运动的历史演化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该类项目的规则修改、器材革新和技术创新等诸多进化历史节点上,都可发现类似的事实,即每当“流畅回合”遭到破坏,导致观赏性下降时,就意味着潜在“必胜法”的出现,必须通过修改规则,使比赛的“流畅回合”数量维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历史演化中确保流畅回合的价值观不被动摇,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演化中出现的“必胜法”,保持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和观赏性,因为游戏运动一旦被发明了必胜法,也就意味着游戏的消亡。这一点在规则演化研究中能发现大量的证据,如早年乒乓球的“合力发球”、近年“有遮挡发球”和“11分赛制以及小球变大球”的改革;排球“每球得分制”以及对“持球技术判罚”的改革;羽毛球发球技术中的“过腰及过手”的规则限制;软式网球、软式排球的研发等等,都是维护流畅回合,提高观赏性的典型例证。

图1 流畅回合主导的致趣原理示意图

3.2.3 流畅回合是运动参与者和运动观赏者的快乐之源依据混沌理论中的“涌现原理”,以流畅回合为核心的复杂多变对抗是隔网球类运动的基本规律(图1)。以流畅回合为基本规则和规律,通过球的速度、旋转、力量、弧线和落点等要素不断重组,竞赛场上得以不断变化,涌现出永恒新颖和新奇的动人场景。运动过程中,参赛双方围绕着回合展开拼争,球路线点的复杂多变、结果的不确定性、比分的胶着、回合的相持与无穷变化,给选手们以无限的期待和成就感,在近乎忘我的拼争中越发激起战胜对手的意志;每当出现多回合相持的运动场面,现场观众都会随多回合相持的场景而进入情绪激昂状态,完全陶醉在激烈精彩的回合相持之中。可见“流畅回合”是该类运动过程中致人快乐的原因,人们在享受流畅回合所致欢愉的同时,所感受到的必定是那种与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同的特有韵味,隔网球类运动的“甜”与“酸”就体现在以流畅回合为标志的神韵之中。

通过对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德约科维奇对纳达尔)第一盘与决胜盘的统计可见,击球拍数最多的1分双方共打了32拍,回合数达到16个。超过7个回合的场景共出现14次,每次都导致全场观众欢呼雀跃,给予选手们长时间热烈掌声,使得比赛过程中全场激奋的高潮出现了多次。在统计的2盘比赛总计168分当中,0.5个回合(1拍,Ace球)就决定1分的仅占全部分数的8.33%;而1~2.5个回合(2~5拍)决定1分的占54.17%;3~6.5个回合(6~13拍)决定1分的占29.17%;当然超多的7个回合(14拍)以上决定1分的也比较少,仅占8.33%(表3)。这些数据说明即使是现代最高水平的比赛,适当的回合数量仍是比赛的核心和美妙所在。

表3 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每分回合数分布的百分比统计

本文提出适当的回合数量是隔网球类运动的神韵所在,并非是说回合越多越好,也不是说越少就不好,这当中有内在的哲理需要阐明。首先,适当的回合是客观存在的要求,失去回合就会失掉精彩;第二,回合过少与过多都属于“小概率”事件,要通过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得分,技术难度太大,所以比赛中出现的机率也非常小,还不到10%,正是由于机率小所以精彩,试想网球比赛中的Ace球比比皆是一定不精彩;第三,参赛双方的实力越相当,出现多回合的可能性越大,只有这样的比赛才会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所以,适当的回合数量才是隔网球类运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表4所表示的是当前乒、羽、网运动比赛的平均每分回合数量的分布,可见大量的得分分布于2~10个回合之间,占总分数的87%,1拍发球直接得分和过多回合的得分所占比例均较少,三项运动加起来也就1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羽毛球的特点决定了不存在发球直接得分的现象,而且回合的分布比较均匀,羽毛球的这种多拍回合的特点也许正是其能够广泛普及的原因和魅力所在;而乒乓球的平均每分回合数多集中于1~2.5个回合,占总分数的70% 以上,大多数在5拍以内结束1分的争夺,这与羽毛球和网球所具有的每分多拍回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表4 部分隔网球类运动比赛每分回合数所占百分比分布情况表

3.2.4 隔网球类运动学习过程中的流畅回合 隔网球类运动的普及源于众多初学者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研究初学者的学习规律对于正确认识该类运动的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一文中指出,教的法子要以学的法子为前提,学得法子要以做的法子为前提,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情,所以要在水里教,水里学[5]。事实上,隔网运动技能的初学阶段都是从整体的回合练起。在初学阶段,首先学会的是以单一动作(如正手攻球)击打相对速度较慢且线路固定的来球,只要能够打到对方场区,逐步形成与同练者之间的回合对攻;然后再学习另一种击球动作(如反手攻球),再后是长短球、正手和反手结合、左右长短的结合直至点线控制等等。总之参加比赛之前,上述各种击球技术都是在连续的多拍回合这种基本形式中学会的。

隔网球类运动的初学阶段,首先需要学会的是人与人之间对球的控制,这种控制就是相对固定的多拍回合,由相对固定的回合向相对复杂的回合,再向完全复杂随机的多拍回合过渡,最终实现对回合的主动操控。从这个意义上看,在隔网球类运动的教学阶段,建立流畅的多拍回合能力也应该成为该类运动技术学习的基本规律。

4 隔网球类运动的教学策略

4.1 依据整体论科学观,深入认识隔网球类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复杂系统整体论科学观的视角分析隔网球类运动,我们发现流畅回合无论在历史起源和演化过程中,还是在运动技能习得和运动兴趣建立过程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这就要求在该类项目的教学训练中采用整体论科学观的哲学视角,把多年沿用的机械论与整体论结合起来,从运动过程的整体性、系统性、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视角构建教学训练的结构,避免单一、割裂与封闭的机械论倾向。

4.2 依托流畅回合,建立“专门性知觉”,培养学球和打球的兴趣

所谓“专门性知觉”是指控制球的能力——“球感”。按照整体论的要求,初学阶段要首先通过多拍回合练习形成良好的球感,这就好比初学游泳者在水里学习游泳一样,在对水的适应基础上规范臂腿动作。隔网运动练习中的回合就好比游泳池中的水,在流畅回合的适应中学习挥拍动作和打球,远比只学挥拍动作再学打球的效果好,因为在流畅回合中学习打球最容易激发运动学习的乐趣。

隔网球类教学首先要求初学者在相对简单条件下完成多拍回合,使初学者获得“击到球”和“打落点了”这种成就体验,因为在流畅回合之中,练习者相互之间都把球打到有效的落点上,这使他们看到和体验到自己所具有的超乎之前的能力,多次连续地成功击球必将导致运动学习兴趣的建立。

4.3 依托流畅回合,培养多打多练的良好习惯

在培养初学者正确学习动机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认识“在对流畅回合的适应中学”是隔网球类运动技能学习的基本规律,提高对“多练多打”重要性的认识,克服“只学不练或只练不打”的倾向,教师和教练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课堂技术教学与课外自主的多练多打结合起来,通过打球次数的积累,形成对流畅回合的操控能力,如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4.4 依托流畅回合,重构隔网球类技术的教学内容的新体系

培养打球兴趣、教会打球技术乃是全体教师和教练员共同的效益理念,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认识隔网运动技能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对规律的新认识和新理解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和教练员要探索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建构方法,把“流畅回合能力培养”作为教材建构的核心,制定出不同学习阶段“流畅回合”的内容形式,逐步形成对变化多端的流畅回合的掌控能力,最终达成会打球的教学目标。

5 小结

依据复杂系统整体论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可见隔网球类运动具有参与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对手的整体性关系,割裂的单方面研究容易丧失独有的趣味性。隔网球类的核心运动形式是球在对手或同伴之间的流畅与回合。流畅回合是该类项目的核心致趣要素,也是得以存在和广泛普及的社会基础,它不仅存在于起源时刻,还主导着该类项目的历史演化。隔网球类运动规则的记分方法,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使参赛双方主观为自己得分,却在客观上成就整体比赛的流畅回合与激烈精彩,因此流畅回合是给予参与者和观赏者快乐的源泉。初学隔网球类运动,应该逐步建立对流畅回合的适应能力,在多拍回合练习中稳步形成打球能力。教师和教练员应该更新理念,构建以流畅回合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新体系,进而提高隔网球类运动教学训练的效率。

[1]李杰凯,兰 彤,甘荔桔,等.广义进化视角下体育教学原理与运动项目分群教学论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2):69-74.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5.

[3]约翰·霍兰.涌现——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

[4]虞重干.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

[5]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2-25.

On the Delight of the Fluent Rounds of Ball Games with Nets: Based on Entertainment and Amusement Theory in Sports Events

LI Jiekai,LAN Tong,ZHANG Qiang,LÜ Zhaofeng,HE Xingzhong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Ball games with nets are very popular among people because competition,body building and entertainment are combined together as a whole.Fluent rounds,as the central element of ball games with nets,were established at their beginning,and have led the evolution of such games throughout.At the same time,they are the source of happiness for both players and audience.According to the wholism of complex system,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entertaining delight of fluent rounds in the ball games with nets and thereafter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with fluent rounds as the core,aiming at further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of ball games with nets,enriching their basic theories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raining.

ball games with nets;fluent rounds;central element;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G808.1

A

1004-0560(2012)01-0001-04

2012-01-06;

2012-01-20

李杰凯(1956-),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训练理论和高等教育理论。

责任编辑:刘红霞

◂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网球比赛运动
选美比赛
不正经运动范
比赛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最疯狂的比赛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