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构建研究

2012-11-09郭长寿訾风琴黄正宪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城市群沈阳辽宁

郭长寿,訾风琴,黄正宪,王 成

(1.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 110102;2.中国刑警学院警察技能战术训练部,辽宁沈阳 110854)

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构建研究

郭长寿1,訾风琴2,黄正宪2,王 成2

(1.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 110102;2.中国刑警学院警察技能战术训练部,辽宁沈阳 110854)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构建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的支撑条件和主导条件,特别是系统地概括了体育旅游资源,进而创立了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途径、软硬件建设等。针对影响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构建的思想、政策、规划、体制等宏观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辽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和借鉴。

辽宁;中部城市群;体育旅游带;构建途径

1 研究目的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后改名为沈阳经济区)成立以来,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不断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布局,提高本区域和辽宁省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并列的中国著名都市圈,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构建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就是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轮廓和基础,以筹备和举办第12届全运会为契机,全面发展体育旅游事业,从而推动辽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为辽宁经济营造全新的增长点,并促进辽宁中部城市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重组和增值。本研究对于辽宁建设体育强省和旅游强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辟旅游业发展领域和空间,均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和阜新八个城市。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刑警学院图书馆查阅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旅游学、体育社会科学方面的图书17部、期刊论文21篇,在中国知网、维普网等互联网资料库中查阅有关论文28篇,为本研究的开展准备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2.2 调查研究法 ①问卷调查。根据研究内容,编制了有关问卷,制定了相关指标体系。②专家访谈。走访辽宁省、沈阳市和相关体育学院的专家学者14人,征求了他们对问卷的意见与建议,并相应做出修改,最终确定了问卷内容。③实地调查。选取沈阳、抚顺、本溪、营口四市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进行了考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2.2.3 逻辑分析法 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符合逻辑的分析,确保了研究过程的合理性与相关结果的准确性。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6.0社会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符合要求,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 构建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的支撑条件

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支撑条件是某区域发展经济或者某产业的基础性条件,具有自然性、资源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构建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的支撑条件包括自然概况、区位优势、社会文化概况和城市发展水平四方面。

3.1 自然概况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八个城市,以沈阳市为中心。全区面积75 40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0.95%。2010年总人口2 359万,约占全省人口的54.9%。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和东北中心城市,人口约780万;鞍山市人口为348万,抚顺市人口为225万,本溪市人口为155万,以上四个城市为特大型城市。营口、辽阳、铁岭、阜新均为大城市。城市化率65%。八城市基本位于辽东山地和辽西丘陵之间的辽河平原上,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拥有耕地185万公顷,约占全省耕地的48%。

3.2 区位优势

辽宁中部城市群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南部,濒临渤海,是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本省南部地区入关的必经之地,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与全国三大旅游客源地之一的京津唐都市圈相邻,距三大旅游客源地之二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空中距离3小时以内,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尤其是交通优势得天独厚:①以沈阳为中心,其他7个城市散布在距沈阳1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公路总里程20 350公里。各市之间已经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距离较近的城市1小时内到达,较远的城市2小时内到达。以高速公路为核心,其他等级的公路连接成密集的公路网络,极大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距离。②铁路总里程2 300公里。各市均有铁路通过,形成方便、快捷的铁路网络。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最重要、最繁忙的铁路枢纽,京哈、沈大、沈吉和沈丹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目前沈抚城际铁路(全长61公里)已通车,全程仅耗时39分钟。沈阳—铁岭等城际铁路已陆续动工。③拥有国内航线近百条、国外航线近40条。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也是东北亚地区航空中心之一。④海运条件良好。营口港每年的吞吐量达7 500万吨以上,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建立海运业务,2009年吞吐量突破1.76亿吨,成为仅次于大连的东北第二大港,在全国位列第十。优越的区位优势,既能够保证体育旅游流的聚集,又能够保证体育旅游流的分散、流出,在空间上可以相对从容地分布旅游流。

3.3 社会文化概况

辽宁中部城市群社会文化条件优越,教育、科研、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单位、设施和从业人口均居全国前列。以教育和科研为例,目前拥有高等院校63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7%,其中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全国驰名;拥有各级各类科研院所近200家,其中有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7家、重点实验室31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一百万,约占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3%;其中中级职称以上者近70万,约占全省的59%;两院院士29人。经过60多年的努力,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立体型科研机制与体系,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为体育旅游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3.4 城市发展水平

辽宁中部城市群在历史上曾经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在共和国工业版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沈阳的机器制造、鞍山的钢铁、辽阳的石化、抚顺和阜新的煤炭工业举世闻名。2005年4月7日,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七市市长签署《辽宁中部城市群合作协议》,正式启动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建设。2008年8月7日,阜新市加入经济区,从此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更名为“沈阳经济区”。2010年4月,国务院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沈阳经济区成为我国第8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八城市地区生产总值9 984.7亿元,占辽宁省的66.3%,占东北地区的32.7%。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截止到2010年,沈阳经济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的目标,沈阳、抚顺、铁岭电话区号统一,基本建立和完善了城市间经济协调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基本实现了区域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沈阳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4 构建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的主导条件

4.1 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

从表1的比例分析,辽宁中部城市群世界级与国家级旅游资源并不突出,但它们集中在狭小的75 402平方公里面积内,其含金量较高。如其中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全国仅有38处,辽宁省也只有6处,辽宁中部城市群就占据5处,比例相当惊人。这5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分别是沈阳故宫、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和本溪高句丽五女山山城。再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全国比例很小,但若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历史文化底蕴来衡量,这个比例其实并不低;辽宁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2处,辽宁中部城市群占50%,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问题。此外,辽宁中部城市全部属于“国家级旅游城市”,比例为100%,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旅游资源实力的有力证据。

表1 辽宁中部城市群世界级与国家级旅游资源分布

4.2 A级旅游风景区

由表2可知,辽宁中部城市群A级旅游风景区分布的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最多的旅游风景区为3A级。旅游风景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是旅游产业的终端,也是体育旅游的舞台。根据笔者的统计,与全国其他城市群相比,辽宁中部城市群A级旅游风景区数量仅次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所以发展体育旅游的潜力是比较乐观的。

表2 辽宁中部城市群A级旅游风景区分布

4.3服务性资源

星级酒店和旅行社,属于旅游服务性资源,前者主要解决旅游者“住”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旅游者“游”的问题。在旅游活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住”和“游”无疑是第一层次的要素。由表3可知,辽宁中部城市群星级酒店的数量比较充足,基本可以满足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特别是旅游旺季的需求。需要提出的是,星级酒店的质量亟待提高,以吸引追求高品位、高水平消费的国外旅游者和国内高收入过夜旅游者。旅行社是旅游业的第一窗口,从数据可知,辽宁中部城市群旅游社主要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国际旅行社数量不够。此外,“旅游强县(市、区)”主要反映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和发展速度,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为服务资源,而辽宁中部城市群旅游强县(市、区)数量虽然比较可观,表明地方政府已经将发展旅游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表3 辽宁中部城市群星级酒店、旅行社和旅游强县(市、区)现状

4.4 体育旅游资源

按照目前通用的体育旅游资源分类标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辽宁中部城市群拥有的体育旅游资源见表4。水体、山体旅游资源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体育旅游的主阵地。如抚顺红河谷风景区的漂流项目,每年有65万旅游者光顾;本溪大雅河风景区的漂流项目,每年可接待大约60万旅游者。值得注意的是,沈阳、鞍山常年举办中超联赛、CBA联赛,但有关部门没有抓住商机,丧失了利用重要体育赛事开展观光旅游的绝佳机遇。

表4 辽宁中部城市群体育旅游资源分布

开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是发展体育旅游事业的重要举措。满族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全国现有15个满族自治县,辽宁中部城市群就占了5个:新宾、清原、本溪、岫岩和桓仁,抚顺地区则是满族发源地。此外,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和回族也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主要少数民族。由表5可知,这5个兄弟民族的体育旅游项目众多,以浓郁的民族特色为基础,集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安全性于一体,能够给旅游者带来观赏的魅力和参与的乐趣。目前辽宁中部城市群十分注意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拓展,如利用抚顺满族风情节、千山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举行少数民族体育表演;沈阳市修建了“沈阳陨石山满族民俗村”,设立满族体育项目。

表5 辽宁中部城市群少数民族代表性传统体育项目

5 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体系主要内容

5.1 构建途径

5.1.1 扩大“银色旅游”规模 所谓“银色旅游”,指的是以冰雪、温泉旅游项目为主的冬季体育旅游,现已成为中部城市群旅游业的主要特色之一,也是辽宁旅游业的品牌项目。沈阳的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滑雪场、东北亚滑雪场和白清寨滑雪场,辽阳的弓长岭滑雪场,均已能够接待高、中、低各个层次的旅游者,可以提供滑雪、爬犁、雪地摩托车等体育旅游项目。一年一度的“沈阳国际冰雪节”,已经成为东北冬季旅游的重点节目。鞍山的汤岗子温泉、辽阳的汤河温泉初具规模,本溪的水洞温泉、阜新的天水谷温泉正在开发中,均有康复、理疗、疗养等功效。在保持老景区、老项目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各市的具体情况陆续上马新的项目,在“银色旅游”上规模、上档次的同时,还要呈集群效应,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

5.1.2 因地制宜,开发水体、山体体育旅游资源 依托现有的旅游景点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是比较经济实惠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壮大积蓄经验。首先应利用水体旅游资源,如沈阳的棋盘山水库、卧龙湖水库、浑河,抚顺的大伙房水库,本溪的水洞、观音阁水库、桓仁水库、关门山水库,辽阳的汤河水库,铁岭的清河水库,营口的鲅鱼圈海面,开发漂流、游泳、探险、冲浪等项目。其次,利用山体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如在沈阳的棋盘山、鞍山的千山、辽阳的龙峰山、本溪的关门山上开展登山、森林探险、攀岩、狩猎等活动。

5.1.3 突出特色,科学合理地布局休闲娱乐项目 高尔夫、保龄球、瑜伽、健美操等休闲娱乐型体育旅游项目,重在健身、陶冶情操,深受中产阶级以上阶层的喜爱,同样也能吸引可观的旅游者。目前中部城市在这个领域的投资较大,但收益和产出不尽人意,症结在于没有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因为此类项目全国各大城市均已具备,一些中小城市也已上马,要在横向比较中脱颖而出,赢得游客的青睐,就必须办出特色,以自己无可争议的竞争力来拔得头筹。需要指出的是,休闲娱乐项目在品种、级别等方面应科学合理布局,既重数量又重质量,坚决避免项目雷同,以防止旅游资源的浪费。

5.1.4 以赛事促观光 中部城市是我国竞技体育发达地区,同时也是赛事相对比较频繁的地域,如沈阳常年举办足球中超、中甲联赛,鞍山常年举办篮球CBA、WCBA联赛,抚顺、本溪举办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沈阳还曾举办过亚洲足球世界杯十强赛、北京奥运会足球小组赛。2013年的第12届全运会,将为中部城市提供更多的大型赛事。对于体育旅游来说,体育赛事无疑是培育实力、积累经验、扩大辐射力和提高知名度的绝佳机遇,因此需要毫不犹豫地把握和经营,以赛事促观光,以观光带赛事,丰富体育旅游产品种类。

5.1.5 节庆搭台,体育唱戏 举办节庆是增强旅游的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以最小的成本赢得最大的旅游乘数效应,是世界旅游业广为青睐和推广的发展模式。目前沈阳经济区八城市的旅游节庆已经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时空分布均匀、产品亲和力强的体系,沈阳国际旅游节、国际冰雪旅游节、卧龙湖观鸟节,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辽阳广佑寺佛教文化旅游节,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国际玉佛文化旅游节、南果梨节,本溪枫叶节,铁岭民间艺术节、生态休闲旅游节、清河国际旅游节,营口望儿山母亲节、海滨温泉节、红酒温泉节,阜新蒙古贞敖包文化旅游节、篮球节,跨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蕴含着深邃的地域文化风情,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有些节庆,如沈阳国际冰雪旅游节、阜新篮球节,本身就是体育旅游的节日;有些节庆,如本溪枫叶节、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铁岭生态休闲旅游节,体育旅游的成分较大,可以因势利导地经营;其余节庆虽然与体育旅游有一定距离,但完全可以深入发掘,从而培育出体育旅游的生长点。

5.1.6 返璞归真,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力度 辽宁是满族发源地,以此为核心,深入挖掘5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娱乐、表演、竞赛功能,使之成为体育旅游新的增长点。首先要通过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活动来开发,如每年七八月份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每年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朝鲜族的聚会等。其次,要与已有的风景区结合起来开发。本溪满族自治县的关门山、九顶铁刹山风景区,岫岩满族自治县的药山风景区,是满族聚集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海棠山风景区,是蒙古族聚集地。这些地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多、体育人文资源丰厚,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地规模性开发。

5.2 软环境保障措施

5.2.1 建立健全高效率、高水准的政策、规划机制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导者,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强势的,政府间的协调、合作无疑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从大局出发,及时出台共同执行的体育旅游政策,为体育旅游确立大政方针,并适时修补、调整,实现区域旅游决策一体化。其次,要制定统一的中部体育旅游带发展规划,明确各自的职责,优势互补,求同存异,实现区域旅游规划一体化。再次,八城市要经常举行调研、磋商活动,及时检讨政策、规划,以及相关地方法律法规的运行情况。如出现问题,则可及时提出修正措施,并督促尽快实施,以确保体育旅游带能够不偏离政策和规划确定的方向。

5.2.2 建立健全高速度、高标准的信息传导机制 信息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体育旅游带的建设同样不能缺失信息的传导。高速度、高标准的信息传导机制,应该包括体育旅游信息的制作、传播、搜集、分类处理、分析、反馈等方面,其范围除沈阳经济区、辽宁省外,还应包括东北和国内其他地区、东北亚诸国和五大洲其他国家。旅游业主管单位和中介机构,务必要重视体育旅游信息的开发工作,将其作为不可或缺的业务纳入管理范围,才能快捷、及时、全方位、全天候地处理和传播有关信息,实现区域旅游信息一体化,为体育旅游带建设创造畅通的信息环境。

5.2.3 建立健全高层次、高质量的市场保障机制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价格机制,统一定价、调价、议价,从制度上杜绝“价格战”的发生和扩展,使得体育旅游价格成为调控产业的重要经济杠杆,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保证各城市的利益,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税收机制。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体育旅游企业求之不得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长期将税收优惠视为企业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很可能会使经营者滋长惰性心理和依赖思想,反而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视角观察,任何幅度的税收优惠既不能无限期存在,也不能无限额增长,所以对于政府和体育旅游经营者而言,稳定、适度、科学的税收机制一旦确立并不断完善,对于双方管理都是一种保障和促进。再次,要建立和完善信贷机制。体育旅游带的建设与金融业有密切的关系。要扩大再生产,旅游企业就需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做大做强后,则需要进入股市,广泛吸纳社会游资;此外,还可以从证券、债券等渠道引入资金。

5.3 硬环境保障措施

5.3.1 提升住宿档次,满足国际游客的需要 国际游客指外国游客和海外华人。接待国际游客,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据统计,接待一名外国游客相当于出口4台电视机。来到中国旅游,国际游客需要将所持的本国货币换为人民币,而旅游的换汇成本只有贸易换汇成本的2/3,相当合算。对于旅游业而言,接待国际游客能够产生极为可观的无形出口效应,且不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和阻挠,不存在贸易壁垒和出口限额的限制,因此是经济发展的上佳选择。但国际游客普遍收入高、知识广、经验多,对饮食、住宿等物理条件比较挑剔,不容易满足。辽宁中部城市群目前有星级酒店357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34家,而沈阳市就有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21家,比较集中,应尽快在其他城市建设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此外,为国际游客服务的大型旅游社也主要集中在沈阳市,显然不利于其他城市相关旅游业务的开展,急需重新布局。

5.3.2 完善交通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国内外游客的出行成本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最发达地区之一,出行条件已经居全国前列。对于游客而言,出行成本包括时间成本、道路安全成本两个部分,既要时间短,又要保证人身安全,所以完善体育旅游带所涉及的景区、景点交通设施,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完善八城市间、城市与景区景点间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建设,全面开通城市间的城际铁路、城际巴士,特别是旅游专线、旅游巴士等,既是降低游客出行成本的战术性举措,也是加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战略途径。沈阳—抚顺城际铁路已经建成通车;沈阳—铁岭、沈阳—本溪、沈阳—辽阳—鞍山、沈阳—新民——彰武—通辽城际铁路正在施工;沈阳—抚顺城际巴士已经开通,沈阳—本溪、沈阳—辽阳、沈阳—鞍山城际巴士正在筹备;这些线路将推动沈阳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建设,也将对体育旅游带建设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5.3.3 加大城市一体化力度 八城市中,沈阳与抚顺距离最近,因此“沈抚同城化”是沈阳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为止,两市全面实施的“交通同网、产业同构、旅游同线、市场同体、环境同治、服务同线”战略已初见成效。其中的“旅游同线”,就是“沈抚旅游一体化”战略的简称。两市共同制定旅游优惠政策,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共同推出旅游线路,互相推荐旅游产品,联合营造旅游品牌,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同享,为建立无障碍旅游区奠定了软硬件基础。2008年,两市分别接待游客5 204万人次和1 2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410亿元和98亿元,所占份额为辽宁省的1/3,可见“沈抚同城化”已是大势所趋,并且为经济区内其他城市间的合作提供了范例。

5.3.4 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构建体育旅游设施基地 体育旅游需要大量的机械、电子、化纤、铝合金等设备。如果长期依赖国外进口,例如滑雪工具、服装,则会形成旅游成本居高不下的后果,并且容易造成因产地供货不及时而耽误旅游进程的后果;如果长期依赖国内其他地区供应,虽然成本相对比较低廉,但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不理想。沈阳经济区是我国装备造业最发达的地区,原材料工业、钢铁、石油化工工业等也居全国前列,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本区域产业优势,以及科技开发、生产的优势,逐步实现体育旅游设施的本地化,着力打造体育旅游设施基地。

6 影响辽宁中部体育旅游带构建的宏观问题与解决对策

6.1 宏观问题

6.1.1 思想观念问题 根据本课题组的访谈和实地调查,从管理思想上来看,大多数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对体育旅游都不够重视,有人甚至是第一次听说。35%的人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内涵、模式表示一定的质疑,认为没有必要提出这个名词,完全可以合并到其他旅游方式中;40%的人将休闲旅游与体育旅游混为一谈;27%的人认为即使存在体育旅游行业,如冰雪旅游,由于成本高、季节性强、产出少,经营举步维艰,所以其前景也不容乐观。75%的受访者认为如果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才会考虑上马体育旅游项目,否则没有必要承受较高的经济投入和经营风险。已经开发体育旅游项目的经营者,认为自己的经营行为主要是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只要投入小、见效快就立即操作;一旦遇到困难或风险,就立刻转向,从无长期经营的想法。

6.1.2 政策问题 85%的受访者,对体育旅游带建设可能遇到的政策问题表示质疑,集中表现为对政府行为的不信任。他们认为无论上马什么旅游项目,各级政府在口头上均表示大力支持,出台了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兑现的不多。尤其是旅游企业在景区、景点建设中遇到一些问题,向政府求助时,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互相推诿,甚至不予理睬,耽误了建设。最重要的是,一方面沈阳经济区各城市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至今没有在体育旅游的立项、开发、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使得体育旅游的开展尚未具备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和政治支撑,一方面各旅游机构的负责人和有关景区、景点的经营者对政策的理解就是倾斜、优惠、方便,因此体育旅游政策方针问题成为“夹生饭”,自然无益于体育旅游带的构建。

6.1.3 规划问题 规划是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宏观性文本,是指导实践的计划书和“方向盘”。由于是新生事物,各级政府尚未把体育旅游的内容载入规划中,没有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步骤、规模等,使得体育旅游带的发展在政策层面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目前已有个别景区、景点上马了体育旅游项目,却没有规划指导,处于混沌管理状态。因为涉及到体育旅游带建设的全局性问题,所以规划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应该在短期内尽快解决。

6.1.4 体制问题 第一,旅游资源多头管辖。由于历史原因,各市的人文旅游资源,或归文物部门管理,或归园林部门管理,或归旅游部门管理,或由各级政府管理,形成条块分割的局面,为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温床。第二,旅游开发多管齐下。为了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个别占有旅游资源的单位,在没有开发资质和资格的前提下,随意开发,盲目经营,不但违反了国家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而且破坏了珍贵的旅游资源。有些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一旦遭受损失,就无法再回复到原生态。第三,旅游管理多家染指。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管理部门,甚至一些无管理权限的单位,都纷纷插手管理旅游景区、景点,政出多门,致使经营者无所适从。

6.2 解决对策

6.2.1 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为体育旅游带构建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解放生产力的前提,是解放思想。体育旅游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在国际旅游体系中却早已成为重要分支。以中欧的瑞士为例,这个国土面积仅有41 285平方公里、人口仅有770.02万(2009年)的“袖珍”国家,发展体育旅游是其既定的国策之一,仅滑雪一个项目,每年平均接待游客1 5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因此从经济意义上来讲,体育旅游业无疑是无烟的“提款机”。此外,与其他旅游模式一样,体育旅游能够增加外汇收入、促进货币回笼、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加速落后地区和偏远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旅游模式不同的是,体育旅游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参与者的身体,增强体质,舒缓都市人沉重的心理压力,改善冷漠、无情的人际关系,健身、健心、健脑、健智,已经上升为一种优异的社会文化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沈阳经济区内的沈阳市、鞍山市而言,将体育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开发是应有的题中之义;对于其他6个城市而言,将体育旅游视为龙头产业更是正确的选择。应该看到,体育旅游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聚居的工程,投入的成本高、开发的风险大、经营探索期长、回报率不稳定,短期内很可能只见社会效益不见经济效益,甚至长期经营也未必能摸索出良性的生财之道,但无论如何发展体育旅游的理念不能改变、构建体育旅游带的信念不能动摇、以体育旅游带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观念不能放弃,使得体育旅游带构建始终具备坚实而长久的思想基础。

6.2.2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主线构建体育旅游一体化体制①体育旅游规划一体化。首先,规划必须由八个城市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将各城市的有关情况、指标、指数等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上来,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在充分尊重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达成共识,并细化为量化指标等写入文本。其次,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可持续性,基期至少要在十年以上,所确定的目标、部署、路径等一经正式敲定,就决不能轻易修改,更不能局部或全局推翻,否则其原则性、严肃性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再次,对各市的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将低水平的重复性项目挡在规划外,从源头制止重复上马背后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确保经济区内各城市体育旅游发展的一致性、协调性。②体育旅游政策与信息一体化。政策一体化,不但可以制约个别城市的自由主义行为,防止无序竞争和见利忘义行为的发生,而且可以有效地检查规划的正确性,将政府的监管作用、服务职能发挥到位。信息一体化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体育旅游带的信息机制,在载体上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空间上要全天候、全方位提供消费者和企业、管理部门所需的各种资讯,在质量上要在最短时间生产出最有情报内涵、科技含量的理论成果,优先发展、提前到位。③体育旅游市场保障一体化。体育旅游产业需要市场保障机制来保驾护航,否则将寸步难行。统一的价格、税收、信贷机制,以及其他市场管理、监督机制,既可以保证体育旅游带正常业务的开展,也有利于充分调动体育旅游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科学配置,因此,沈阳经济区八城市需要尽快构建基于“一个声音”的市场保障机制,统一制定和出台有关政策,统一执法尺度和标准,统一处理有关纠纷和事故,坚决杜绝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将地方保护主义的苗头封杀在摇篮之中。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符礼建.区域经济的特色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16-121.

[3]李 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检验[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8-63.

[4]任建档.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实证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7-131.

[5]梁启东.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战略定位、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08(6):119-122.

[6]维德,布尔.体育旅游[M].戴光全,朱竑,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7]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ourism Belt in Central Liaoning

GUO Changshou1,ZI Fengqin2,HUANG Zhengxian2,WANG Cheng2
(1.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2.Training Department of Police Skills and Tactics,China Criminal Police University,Shenyang 110854,Liaoning,China)

Using literature reviews,investigation and logic analysis,the authors ha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support conditions and leading conditions constructing sports tourism belt in central Liaoning,and especially summarize the resources of sports tourism,and then set up sports tourism belt in central Liaoning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ng way,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so on.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macroscopic problems affecting sports tourism belt’s thought,policy,planning and system in central Liaoning.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Liaoning.

Liaoning;urban agglomeration in central China;sports tourism belt;construction

G80-05

A

1004-0560(2012)01-0028-06

2011-12-05;

2012-01-24

辽宁省社科联2010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部分内容,课题编号:20101s1ktjyx-75。

郭长寿(1964-),男,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文化学、编辑学和传播学。

责任编辑:乔艳春

◂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城市群沈阳辽宁
辽宁之光
沈阳远洋公馆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最小和最大
辽宁舰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