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2-11-06杨翠琳邓晓莉
杨翠琳,邓晓莉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临床教学专业基地,福建 厦门 366000)
中药注射剂是采用现代工艺制成的中成药,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中药新剂型。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开发生产和临床应用增多,其药品不良反应(ADR)报道也逐渐增多。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笔者对2008年至2010年我院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临床科室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单,报告人员有医生、护士与药师。回顾性调查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用药时间,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与转归、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逐项录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和年龄
10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患者男59例(55.66%),女47例(44.34%),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88岁,14岁及以下12例(11.32%),15~49岁40例(37.74%),50岁及以上54 例(50.94%)。
2.2 药物类别
10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5类中药注射剂21个品种,最多为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其次为清热类中药注射剂。详见表1。
2.3 用药时间
用药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30 min,最长为30 d。其中在24 h以内的45例(42.45%),大于7 d的22例(20.75%)。
2.4 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与转归
10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判断,很可能47例(44.34%),可能56例(52.83%),肯定3例(2.83%);判断为新的29例(27.36%),其中新的严重的5例(4.72%),新的一般的24例(22.64%),严重的3例(2.83%),一般的74例(69.81%)。经对症治疗后94例治愈,12例好转。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药物与累及系统见表2。
表1 居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
2.5 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106例药品不良反应呈现出多样性,最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反应,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反应17例,发热14例。详见表3。
3 讨论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性别有一定关系,有的女性高于男性,如参麦注射液;有的男性高于女性,如复方丹参注射液[1]。本次调查发现,50岁及以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半数,儿童患者也较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研究表明,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儿童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因药物耐受性差,使用中药注射剂极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2],用药时应加强监测。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所含活性成分、未提纯的杂质、制剂赋形剂和制剂不稳定产生的分解物等,均可成为变态反应的致敏物[3]。张向萍等[4]总结发现,含绿原酸的痰热清、热毒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不良反应多为过敏反应。再者,中药注射剂大多为复方制剂,而提纯、纯化技术有限,质量标准低,可控性差[5],也是容易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表2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药物与累及系统
本次调查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在用药24 h内出现频率为42.45%,年龄50岁及以上患者发生率为50.94%,因此应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加强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应多向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作有关中药注射剂及其不良反应知识的宣教,建议在用药第1天加强用药监护,如尽量减慢滴速、减少配伍、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等。对特殊人群尽量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强调辨证施治原则,减少滥用。有数据统计显示,70%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6]。本次调查还发现,一些常用中药注射剂并不一定是安全的,10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新的、严重的5例,新的、一般的24例,如临床常用的舒血宁注射液就发现了7例新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监护,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1]马鸿雁,辛征骏,孙翠萍,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7):421.
[2]万 英,张 涛.谈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49.
[3]阮 碧,邓年媛,梁照昌,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2):1 061.
[4]张向萍,梁延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及临床药师作用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9):1 696.
[5]姚震宇.我国中药注射剂市场前景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07,28(2):126.
[6]陈文滨,扶 玲.中药注射剂200例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
2010,21(31):2 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