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的超声诊断分析
2012-11-01张敬忠
张敬忠
(吉林省舒兰市妇幼保健院,吉林 舒兰 132600)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发生后血中胆红素量显著升高,引起皮肤、粘膜、巩膜、小便等黄染。阻塞性黄疸发病原因较多,根据原因不同临床采用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应用超声鉴别诊断阻塞部位、性质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09年3月收治9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超声鉴别诊断结果,并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5月-2009年3月收治阻塞性黄疸患者98例,入院后均行术前超声检查。临床症状符合阻塞性黄疸诊断:皮肤、粘膜、巩膜、小便等呈暗黄;粪便颜色变浅呈陶土色;皮肤瘙痒;部分患者出现间歇性发作腹痛,皮肤黄色疣,出血现象等;实验室检查确诊标准[2]: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质、直接胆红质明显增高,尿胆红素及范登白反应检测阳性。全部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53例;年龄18~71岁,平均47.2岁,病程1~15年。
1.2 超声检查方法
患者行超声检查前禁食8~10h。检查时取仰卧位,必要时取左、右侧卧位,于上腹部肋下,剑突下,肋间行纵、横、斜切,探查肝胆皮衣等脏器形态、大小、回声等,以确定梗阻部位及性质;如肝脏表面光滑程度,纹理分布,肝门结构;肝静脉、门静脉等走行,血液流速等。对于显示不清患者应当通过改变其体位、反复探查等方法获得较清晰图像,以利于鉴别诊断。
2 结果
全部98例入选患者阻塞性黄疸发生原因为:胆管结石4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22例(其中胰头癌5例,壶腹癌4例,原发性肝癌8例,胆管癌5例);胆管狭窄6例;胰腺炎7例,胆囊炎8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8例。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两者符合例数94例,总符合率95.9%,见表1。
表1 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3 讨论
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主要根据肝内肝外胆管系统扩张开放,如检查发现肝外胆管内径大于8mm或肝内胆管内径大于3mm即可确诊。胆管结石为引起阻塞性黄疸主要原因,有报道表明,因胆总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占总例数51.2%[3];其他发病原因包括胆管癌,原发性肝癌,胰头癌,壶腹癌等肿瘤,胆管狭窄,胆管炎症等。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因其操作简便,快速,无创,可多次检测,鉴别诊断率高等优点,已成为临床鉴别阻塞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首选方法[4]。超声检查如发现近端胆管扩张,胆管内回声较强,管壁光滑,或伴有声影等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位置变化,可判断为胆管结石;如发现不规则增大,胰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回声强弱不均,应怀疑为胰头癌;如发现胰管,肝内外胆管显著扩张,壶腹部探查到回声肿块,胰头处无明显变化,可初步判断为壶腹癌;但是临床观察发现,壶腹癌因受周围肠道气体干扰,常边界不清且不规则,临床难以与胰头癌准确鉴别。有文献认为,可将超声探查肿瘤直径作为鉴别主要标准,小于等于30mm即为壶腹癌,大于30mm为胰头癌[5]。如发现胆囊饱满增大,囊壁异常增厚或呈“双边征”,可判断为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超声影像表现为胆管壁增厚,管内出现斑点样回声,胆管边缘不清晰,肝外胆管异常扩张;胆管癌则表现为胆囊出现较大回声肿块,管壁边界不清,官腔狭窄甚至部分截断闭合。超声鉴别诊断阻塞性黄疸可探明病灶位置,显示形态学改变,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可有效减少临床误、漏诊,同时方法简便、快速、无创。但对于炎性病变、肿瘤病变较小以及肠道气体干扰较强等情况,超声影像效果不佳,无法明确诊断,则应当考虑进一步行CT、ERCP辅助鉴别诊断[6]。
[1]李殿秋,毛永侠,刘树军.108例阻塞性黄疸的超声诊断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4):268-269.
[2]朱艳,刘宏雄,石培秀.阻塞性黄疸67例超声诊断分析[J].陕西医学,2008,37(3):310-211.
[3]陈继先,苏内林,董云霞,等.梗阻性黄疸的B型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4):53.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872.
[5]高上达,何以敉,林晓东,等.胰头癌与壶腹癌的超声鉴别诊断及其临床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5):378-381.
[6]卢欣连,张炳富,陈寒松.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