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外部约束视角的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整体思路探讨

2012-11-01郇昌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城乡政府农村

郇昌店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持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促进公平成为对公共服务安排者之政府的政治合法性诉求。供给公平对实现社会公平意义重大,公共服务供给公平是让公民享受福利性质同等的公共服务[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市场经济”导向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带来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但同时也面临“公平缺失”等问题的严峻考验,其中尤以城乡发展不公形成的“三农问题”为甚。进入21世纪以来,鉴于“三农问题”的严峻性,探索“三农问题”的格局、成因与解决路径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战略的日渐推进,以城促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被广泛提及,并演化为中国城乡改革的重要政策指向。自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及后,2005年中央政府提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关系方针,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10年中央政府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群众体育是我国公共事务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制约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短板之一。2012年,全国群体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向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能,公共体育事业投入不足,基层公共体育服务能力薄弱,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差距较大。”纵观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公平问题从“内隐”到“外显”的嬗变过程,这不仅反映从关注竞技体育等“面子工程”到体育民生价值的实质性转变,同时体现我国体育领域利益格局的演化趋势,揭示公民社会的不断崛起并重视权益维护的热情。在此背景下,探索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路径成为当前各界必须重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不难想象,中国体育的深层次转型将是中国体育摆脱现实困境的必然选择,而中国体育的改革又难以摆脱体育所处的宏观政治、经济等强势要素的牵制与渗透。因此,要合理科学制定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方略与政策,必须在充分考虑城乡经济社会与体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将体育整体纳入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宏大背景而进行综合考量。因此,本研究系统分析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所面临的约束要素,进而提出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整体思路,以期为我国城乡群众体育改革发展提供建议。

1 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的约束要素分析

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要义是在不削弱城市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体育发展。因此,对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约束要素的分析,需更多地从导致农村群众体育的贫困因素入手。现有研究在探讨我国农村群众体育滞后原因时,将基层政府财政短缺[2]作为主要原因。不可否认,财政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财政压力说”可推论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失衡只是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不足以扩展为社会经济等框架内讨论的问题。而根据“财政压力”提出增加财政投入的观点,并以此延伸出相应的制度与体制保障保证,很可能消减城乡群众体育差距这一问题的研究场域。

研究认为,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失衡强调的“财政压力说”,只是从财政投入视角对该问题的剖析,制约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发展还有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决策者的行为等要素。因此,本研究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政府财权事权配置及决策者行为取向等对城乡群众体育发展进行分析。

1.1 城乡二元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城市优先发展政策取向采取城乡分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从而形成典型的城乡分割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直接形成不均衡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以及差异化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量严重不足[3]。与社会发展相对应,公共服务亦实行二元供给模式:城市公共服务基本由政府提供,而农村公共服务以自我供给[4]和制度外供给[5]为主。这种优先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汲取型发展体制,必然造成群众体育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的落后。

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发展中亦有体现,其中以1979-1984年体育事业恢复发展阶段尤为明显。1978年,原国家体委召开城市体育工作调查会,同年9月转发《关于加强城市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恢复广播操、工间操制度,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1981年,全国省、市、自治区体委主任会议,提出“当前优先发展城市体育”、“当前强调优先发展城市体育”的工作思路。1981年,原国家体委3次提出要优先发展城市体育,使用词语口气逐步加强,并要求恢复基层体育协会,把体育场地建设列入城市建设规划[7]。至此,国家确立优先发展城市体育的思路。学者认为,城市体育偏向源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城市体育偏向是造成我国城乡体育分野的重要原因,城市获得的体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显著优于农村[6]。这一阶段,政府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学校体育为重点,积极加强对职工体育的领导,优先发展城市体育的同时兼顾农村体育[8]。由于坚持城市体育优先发展的思路,城市体育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农村体育只是城市体育的附属品[9]。也有学者对城乡体育的共生关系进行研究,在确定寄生、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3种类型后,认为1978年《关于加强城市体育工作的意见》颁发后,城市群众体育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农村体育处于寄生状态。此后,尽管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发展农村体育,但城乡体育差距依然巨大,城乡群众体育依旧属于偏利共生模式[10]。寄生与偏利共生都是共生的畸形状态,互惠共生才是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应秉承的价值取向。学者指出,包含体育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的城市偏向格局,引导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的城市偏向措施,注定体育资源主要是覆盖城市而非农村[11]。

由此可见,在政府分区域投资体育序列中,虽然城市体育优先发展仅持续一段时间,但鉴于城乡体育资源的差异,对后续我国城乡体育发展的影响依旧比较明显(见图1)。

图1 中国城乡体育发展思路展示

1.2 政府间财权事权倒置

在上述分析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影响的基础上,进而将角度转向政府的财权事权配置。城市体育由于优先获得很多资源,所受财权事权倒置的影响较小,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农村体育的财权事权作进一步分析。

1994年,我国确立以分税制为标志的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在提高中央政府财政能力和明确事权财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上级政府有权决定与下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办法,为了弥补自身收入下降的份额,省级、地(市)市级政府就层层集中下级财力,县乡政府成为集中的最终目标,县乡财政在一般预算收入中份额明显降低[12]。按照我国政府间事权分配原则,农村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县乡财政及转移支付承担。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和转移支付不规范,直接造成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滞后[13]。由此可见,财政投入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影响较大。

具体到我国农村体育事业投入而言,事权财权倒置形成的财政压力更为明显。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但当前这种“以县为主”的体育事权财权规定制约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县级政府作为联系中央、省、市和乡镇之间的层级政府,承担着多项公共事业(教育、卫生、文化与体育等)的发展职责,而当前公共事业实施的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严重影响县域内公共事业的发展。尤其在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以后,部分地方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体育局与其他组织机构合并,组织机构的变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在对山东部分县市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中,表示现在基层体育工作因组织机构级别和资源的变化,使得农村体育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影响,农村体育事业财权不足、事权过重,影响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因我国体育彩票发展较好,提取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群众体育事业,因此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发挥彩票公益金弥补我国农村体育财力不足。但是,与我国体育发展所需投入日渐增加相比,政府财政对体育投入总量与比例不升反降,以彩票公益金为代表的预算外投入超出政府预算内投入,这需要引起注意(见表1)。

表1 群众体育部门财政拨款与体育公益金的比较(万元)[14]

为了推进群众体育发展,《全民健身条例》执行“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工作报告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规定。但在2011年8月,召开的地方体育局长全民健身“三纳入”的汇报中,“三纳入”现在难以执行到位,部分体育局负责人表示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而部分地方政府存在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代替财政投入的做法[15]。《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规定,彩票公益金自2008年1月1日起按照《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纳入预算管理。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就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制定的,至此彩票公益金完成从预算外资金到预算内资金的转变。而此前因事权财权不对称形成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典型的预算内不足和预算外弥补的畸形投入结构,这种缺陷性的制度设计,不仅彰显部分地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缺位,也不能保障我国农村群众体育发展所需的经费投入(见图2)。

图2 我国农村群众体育投入

1.3 政绩考核制度

客观而言,公共产品的供给受城乡二元结构和政府财权事权配置的制约,但在实践中也与地方政府官员的偏好具有密切联系。学者研究表明,经费不足并非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财力与事权的不匹配、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仅仅是造成公共服务失衡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才是根本原因[16]。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绩观引导下的政府官员考核、评价与晋升机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虽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呼声由来已久,但由于制度转型缓慢,对官员政绩考核还是注重经济建设等硬指标,对包含体育在内各种软指标重视不够。因此,官员基于晋升压力会优先考虑考核的关键指标,从而致力于各种政绩工程建设。地方政府面临财政的压力和体育的价值判断,基于自身政绩考核之考虑,会倾向于供给一些在执政者视野中较为重要的项目,而政府秉承的这种价值与思路一定意义上导致农村体育发展的滞后。对贵州省9个地级行政区的856户乡村居民的随机问卷表明,文化体育类需求在16类公共服务需求中重要程度为20.1%,位居第6位,但是调研显示,科技、文化体育类公共产品的提供几近空白;42.8%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未提供过任何文化体育类活动,农民在空闲时间的活动主要是看电视、打牌打麻将和聊天;对本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评价的差评率占到52.3%[17]。由此可见,政府的供给偏好与民众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政绩考核制度对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影响尤为明显。即使地方政府对体育事业进行投入,在体育行政部门同样又会因政绩导向进行二次分配,具体而言就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间的资源分割。竞技体育成绩是体现地方政府体育部门工作绩效最直接的指标,也是地方官员晋升的筹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政府对竞技体育事业资金投入多、科研支持力度大等使得竞技体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群众体育则沿用政府与社会协办体制,在开展活动时往往受经济方面的制约[18]。从体育行政部门利益追求看,群众体育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与竞技体育相比,投资群众体育的社会效益在短期内很难被人们直接观察到,体现不出政府“绩效”与“作为”[19]。长期以来,中国体育“抓硬放软”工作思路是不良政绩观的必然结果。在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中,体育事业属于“弱势群体”是不争的事实,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获得的体育事业投入少得可怜。用科学的政绩观衡量农村体育事业不被重视的原因是“不出政绩”[20]。基于城乡间体育资源的差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受不良政绩观影响更为深远(见图3)。

图3 中国绩效考核对群众体育的影响

综合而言,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失衡既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和财权事权配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官员绩效考核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 推动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整体思路设计

基于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的外在约束,参考公共管理领域的成果[21-22],课题组初步设计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整体思路,含宏观政策保障、中观动力支持与微观操作3个层面。宏观层面解决制约城乡群众体育失衡的宏观问题,即城乡二元关系改革和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的转换;中观层面梳理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即形成适应利益格局转换和财政体制改革的动力要素;微观层面实现农村群众体育优先发展的目标,从供给决策、供给主体(在供给主体转变中含有供给方式的变换)和发展形式等角度予以实现(见图4)。

2.1 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宏观层面的转型

宏观层面需要培育适应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主要从客观城乡二元结构和主观政绩考核机制方面进行分析。宏观层面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是为了维护政府的政治合法性。

2.1.1 城乡关系由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的结构转型 自人类社会形成城市与农村分野以来,城乡关系经历了“乡育城市-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融合”4个阶段[23]。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强调“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强调:“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上述政策体现我国城乡改革从“协调二元关系”到“破除体制障碍”渐次深入的过程。当前,城乡关系逐渐向融合的目标发展,而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城乡统筹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统筹城乡发展不仅包含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而且应将社会公共事业统摄其中。

具体到城乡群众体育而言,二者间关系在逐步改变。《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25]。日前,体育设施等已成为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郑州市颁布的《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期间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的通知》,对区域文化体育设施的科学统筹布局做出明确规定[24]。江苏省江阴市将人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和体育人口纳入《“幸福江阴”建设50项指标体系》,编制《江阴市体育设施规划(2007-2020)》,确立建设多层次公共体育设施体系的任务。张家港市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确定以体育现代化试点工作为主要抓手,通过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组织队伍等推进城乡体育一体化进程。

2.1.2 政绩考核由经济增长硬指标到公共服务政绩导向的转型

长期以来,基于“效率至上”观念的影响,“发展是硬道理”在现实中被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化为“GDP决定一切”,片面发展观引出片面的政绩观。早在200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中,即引导地方政府政绩观的转向。同时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基础政府应去掉“GDP”考核,更加重视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26]。

鉴于当前民生价值的追求成为政府的工作指向,体育的社会功能被重新认识。广州亚运会爆发的“殷杨之争”及其持续争论[27-28]更凸显体育政绩观的多样性;南方日报刊文指出:金牌GDP和经济GDP具有同样的意蕴,都是扭曲的政绩观;北京奥运会,个别体育局因未完成金牌任务的道歉[29]和争论[30],体现各界对金牌政绩观的关注,现今体育服务民生的呼声日渐兴起。2011年,第3届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题为“继承奥运宝贵遗产,发展体育服务民生”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当今世界,发展体育运动、开展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提高国民素质、锤炼国民精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投入少、见效快、综合效益高的重要手段。重视体育、发展体育,促进体育运动的社会化、大众化、生活化,成为全球共识”[31]。由此可见,体育已经成为政府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当前转变政绩观的趋势下,群众体育健身、娱乐等价值受到重视,不仅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手段,而且也是推进健康工程、实施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理应受到政府和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图4 中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思路

2.2 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中观层面的转型

在中观动力层面,主要解决制约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动力问题,主要涉及到利益格局与投入体制2个方面。

2.2.1 利益格局由城市偏向到城乡均衡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中,较突出的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而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动也构成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给中国政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32]。由于农村权益的弱势地位,导致包含农村体育在内的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在体育设施、体育人口、体育文化等层面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形成农村体育事业的弱势地位。

伴随当前社会整体利益格局转变,农村公共事业权益得到重视。尤其国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通过推广“农村体育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挥乡镇文体站的功能来发展农村群众体育。“十一五”期间,共投入118.3亿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受惠群众达3.3亿人[33],但由于我国农村群众体育欠账过多,当前与城市依旧存在差距。《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大对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这体现政策当局对以农村体育为代表的落后体育的扶持意向,体现体育行政部门在利益格局演化中对农村体育的重视。

2.2.2 财政体制由以县为主到省市县统筹投入的转型 当前,我国农村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秉承“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格局,为促进城乡群众体育的统筹发展,必须对当前的财政投入体制进行调整。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调整利益格局,构建横向和纵向结合的转移支付体系,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财政的能力,大幅度减少专项资金,从源头上削减中央部门配置资源的权力,使地方政府真正拥有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能力[34]。这样,地方政府才有可能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化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为实现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首先需要调整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配置。增加上级财政对地方财政的支持,改变当前基层地方财政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经费不足的事实。在坚持政府为主体的体制内投资的基础上,还应广开财源,通过项目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村机构、龙头企业以及其他涉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鼓励回乡农民、股份公司、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积极参与农村体育投资。组成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体,其他部门参与资金筹集的新农村体育投资体制[35]。

(4)铺设软垫层聚苯板、浇筑垫层混凝土:根据图纸要求铺设聚苯板软垫层,聚苯板铺设拼缝要严密、位置准确,严禁漏铺。经检查合格后浇筑垫层混凝土。如现场铺设面积较大,可采用短钢筋或者铆钉之类东西将聚苯板固定土中,使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移动。

当前,彩票公益金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内管理,在使用中应该建立科学的监管与激励机制,杜绝以彩票公益金代替政府投入的做法,切实做到群众体育“三纳入”。顺应“三纳入”向基层倾斜的导向,将省、市、县3级统筹资金针对基层,进一步增强县级政府、乡镇文化体育综合服务站的供给能力。

由上述2点可看出,推动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应在顺应当前利益格局演化的趋势下,完成省市县的体育投入统筹,对发展县级辖区群众体育事业,进而促进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3 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微观层面的转型

微观层面主要通过决策方式的转变,改变群众在决策中被“代言”的状况,实现公众体育权益表达和群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政府单一供给向多元生产供给转型,最终实现群众体育外驱式向内趋式发展的转变。

2.3.1 决策方式由上而下到群众利益表达、决策主体兼顾转型政府官员、学者等对农村群众体育发展非常关注,但在其中处于利益主体地位的农民却处于失语地位、被“代言”的境地。由于对代议制政府这一决策主体之无限理性的假设认识,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在群众体育中的弱势地位,导致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窘境。我国首部《选举法》规定城乡居民人大代表比例是8∶1,1979年调整为县人大代表4∶1,省人大代表5∶1,全国人大代表8∶1;1995 年统一调整为 4∶1[36]。

基于对社会公平的重视,公民选举比例才有实现城乡比例统一的声音与实践。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现实困境与意识障碍,在缺乏农村体育最优供给所要求的偏好显示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与现有选举权不足的情况下,建议由“政府决策——农民被动接受”的模式向“自上而下”和“民主表达需求意愿——政府集中决策”相结合的双向决策转变,这种决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凸显农民的意愿,并可与政府集中决策相补充。而决策方式改进应注意需求“主体”、“渠道”和“受体”等领域建设[37],从而使这种新型的利益表达形式得以完成。

当前我国农村群众体育引入多元供给主体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在维持政府投入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民间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激励与利益补偿机制,从而形成政府主体、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供给格局。在这一过程中,生产与供给可以有效分离,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和财政投入,承担农村群众体育的安排责任,而包含政府、民间组织和市场主体构成的多元主体可以通过“委托-代理”、“服务采购”、“政府补偿”等措施提高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

2.3.3 发展形式由外驱式发展到内驱式发展的转型 我国农村体育属于典型依靠外部资金、技术等投入的补偿式、输血型的外驱式发展模式。政府等主体通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援建农村体育场地等形式推动农村体育发展。无须赘言,上述政策和活动对农村体育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不能从外驱式发展向内驱式发展转变,现有的努力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学者研究表明,基于严峻的现实问题而对“三农”施予的松绑式、减负型或者输血型的外部关怀,主要目的是为了舒缓日益紧张的城乡关系和社会矛盾。统筹的主体依然是政府和城市,统筹的动力主要来自行政,统筹方法具有较强的运动式、突击式和功利性特点[39],因此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应从外驱式向内驱式发展转变。

农村群众体育内趋式发展是在依托政府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外部资金、技术和农村现有资源与条件,顺应农民意愿而采取的发展模式。农村体育的内驱式发展,首先要凸显作为体育发展收益主体的农民的意愿,积极引导农民认识体育特有的健身、娱乐与移风易俗的价值,推动农民接受体育进而参与体育。在确立外驱式发展向内驱式转变的目标之后,更应该通过制度与机制建设,完善农村体育内驱式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利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的有利趋势,对包含农村体育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农村公共事业的内驱发展带动下的农村体育发展。发挥社会资本与“精英群体”对农村体育的带动作用,通过积极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实现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增量发展[40]。

综上所述,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着眼点在于维持现有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群众体育的补偿性发展,注意资源和政策向农村与基层倾斜,培育农村群众体育的自我发展机制,从而实现我国农村体育内驱式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

3 结 语

从外部约束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城乡体育差异巨大的原因既有城乡二元结构和财政投入体制等客观因素,同时包含农村公共事业决策群体的激励制度等主观要素。研究认为,为了我国城乡体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实现城乡体育发展整体框架的转型,即从宏观(城乡关系、官员绩效制度)、中观(利益格局、政府投入)和微观(决策形式、供给形式与发展形式)等多方面实现。从当前城乡政策来看,在不降低城市体育发展水平的同时,倾向性地实施农村体育优先发展,通过基层政府组织建设、设施供给、活动开展和绩效考评等,推动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实现我国城乡体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进而服务于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使命。

[1]龙兴海,曾伏秋.农村公共服务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石振国,杨小明.城乡群众体育差距分析及其统筹发展途径研究——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4):301-304.

[3]张永翊,任连娣,吴树华.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22-24.

[4]刘文勇.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樊继达.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张战毅,单一飞.由体育政策走向体育公平:我国体育公平机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0):19-23.

[7]王维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政策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8]杨桦,王凯珍,熊晓正,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演进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721-726.

[9]刘开运.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10]刘红建,孙庆祝,陶荣兵.共生理论视角下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的统筹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538-540.

[11]裴立新,王晓辉.我国城乡体育发展差异成因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8-10.

[12]陈颂东.中国的分税制、转移支付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J].理论与改革,2008(2):96-99.

[13]袁艳红.从分税制的角度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约束[J].财政纵横,2009(1):68-69.

[14]董新光.近15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1-6.

[15]部分体育局负责人:财政预算不到位是落实全民健身难点[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1-08/30/c_121933909.htm.

[16]宋小宁,苑德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政治经济逻辑[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2):63-67.

[17]姜平平,代亚松.贵州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序研究[J].科技信息,2011,20(4):29-30.

[18]杨正华,王元丰,马晶.和谐社会背景下竞技体育运动健康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0,31(1):44-47.

[19]杨青松,罗建河.我国群众体育政策执行阻滞效应的多维分析——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6):11-14.

[20]京华时报.警惕形式化倾向农民离农运会有多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10/25/content_2134682.htm.

[21]胡志平.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0.

[22]陈伯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制度创新型”与“经济溢出型”[J].社会科学研究,2010(1):45-50.

[23]冯晚英,魏书华,陈孟平.由城乡分治走向统筹共治——中国城乡结合部管理制度创新研究:以北京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4]中国将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建城乡一体化健身体系[EBOL].http://www.sina.com.cn.

[25]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期间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的通知[R].郑政文[2010]259号.

[26]我国官员政绩观加速转变 从唯GDP到重可持续[EBOL].http://news.QQ.com.

[27]杨明.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EBOL].http://sports.sina.com.cn.

[28]熊斗寅,张洪潭,金汕,等.“杨殷争辩”的思考:中国体育该往何处走[J].体育学刊,2011,18(1):1-7.

[29]郭韬略.河南体育局称为省内运动员未夺奥运金牌担责[EBOL].http://www.sina.com.cn.

[30]钱夙伟.河南体育局道歉背后的金牌政绩观[EBOL].http://www.sina.com.cn.

[31]刘鹏.继承奥运宝贵遗产 发展体育服务民生[EBOL].http://www.022net.com/2011/8-9/454346192948594.html.

[32]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33]五年投入118.3亿农民健身工程受惠百姓3.3亿人[EB/OL].http://www.we.sportscn.com/viewnews-737526.html.

[34]张晓山.城乡统筹发展:利益格局的调整[J].湘湘三农论坛,2010(1):1-5.

[35]齐立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44-48.

[36]选举法背景:城乡居民选举人大代表人口比例变化[EB/OL].http://www.sina.com.cn.

[37]谈智武,曹庆荣,王冬冬,等.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2):151-155.

[38]郇昌店.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运作方式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08.

[39]刘成玉,任大廷,万龙.内驱式城乡统筹:概念与机制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0):27-33.

[40]68岁农民自家院中建免费篮球场32年组织队伍打比赛[EB/OL].http://www.022net.com/2011/3-6/436730162459335.html.

猜你喜欢

城乡政府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新农村 新一辈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