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东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类型特征分析

2012-11-01陈晓荣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华东地区体育锻炼人口

陈晓荣,姚 磊

我国分别于1997、2001、2005和2007年对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详细呈现我国体育人口的发展情况,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华东地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都得以持续发展,至2010年,华东地区有3个省份农村人均纯收入已经走在全国前列[1]。同时,农村体育发展也开始受到华东地区各省的重视,正走向全面、健康、稳步的轨道,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缺乏能够反映该区域农村体育人口特征的详实数据。为此,本课题组对安徽、江苏、山东等农村体育人口进行全面调查,为华东地区各省规划发展农村体育提供重要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华东地区的安徽、江苏、山东不同类型农村体育人口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每周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时间和每次锻炼负荷为标准将其划分为5种类型:(1)主动体育人口:每周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时间≥60 min,大运动负荷;(2)经常体育人口:每周体育锻炼2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时间≥30 min,运动负荷适中;(3)适度体育人口:每周体育锻炼1次,锻炼时间≥30 min,运动负荷适中;(4)偶然体育人口:每周体育锻炼<1次,每年<47次,或锻炼时间或锻炼强度不够;(5)非体育人口:1年中没有任何体育锻炼。。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在参考吕树庭[2]、唐宏贵[3]等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华东地区农村的实情,设计封闭式问卷。经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均符合社会学调查要求。

(1)调查对象的抽取,依据华东地区6省1市2011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层,分为经济条件好(浙江、江苏、上海)、较好(山东、福建)和一般(安徽、江西),在每一层随机抽取一个省份,分别为江苏、山东和安徽;依据各省内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和各省包含的县的数量,最终抽出21个县;按照人口PPS系统抽样,每县抽取2个乡镇,共42个;同样在每个乡镇抽取2个行政村,共84个;在每个行政村采用随机起点等概率系统抽样及等轴抽样,随机抽取100名村民进行调查。

(2)问卷发放,由于某种原因,部分村民不能完成调查,本研究采用替补调查。共发放问卷8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7 164份,有效回收率为85.29%。

1.2.2 访谈法 本研究就农村体育发展、村民体育参与、村民体育意识等情况,访谈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健身点组织者和部分农民体育参与者。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类型体育人口的人口结构特征分析

2.1.1 区域分布 调查显示:江苏省农村主动体育人口的比例为1.8%,山东省为1.4%,安徽省为1.0%;经常体育人口比例分别为 9.1%、7.6%和 5.3%;适度体育人口为 16.1%、14.1%和13.1%;偶然体育人口为14.8%、15.2%和15.8%;而非体育人口比例分别为57.8%、62.1%和65.8%。数据表明:(1)华东地区农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城市滞后,存在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人们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改善经济水平,对于体育的需求不是很强烈,导致农村体育人口发展困难。(2)华东地区不同类型体育人口的区域差异较大,江苏主动体育人口和经常体育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山东和安徽,江苏居民体育锻炼的情况要好于山东和安徽(见表1)。

表1 不同区域农民参与体育活动质量情况(%)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1)经济因素,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点打造基地,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传统的革命老区——安徽和山东,而且人口结构转变快,人口素质高,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意识和资源较为丰富。(2)文化因素,苏南浓郁的吴越文化不仅使村民崇尚文化教育,而且家喻户晓的昆曲,集说唱和舞蹈于一身,使人们崇尚音乐舞蹈和武术杂技。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使得生于斯长于斯的江苏农民更为注重身心健康。(3)政策因素,江苏被列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资助对象已经覆盖全省行政村,而安徽只占18.3%,山东占31.8%。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严重影响农村体育人口的发展。

2.1.2 年龄结构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华东地区农村体育锻炼的人口趋向成年型和年轻型。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主动体育人口、经常体育人口和适度体育人口比例中以16~25岁最高;26~45岁年龄段在主动体育人口中排第2,在经常体育人口中位居第3;66岁以上在经常体育人口中位居第3,而在主动体育人口中最低,但在适度体育人口中占据第2位;偶然体育人口中16~25岁占31.7%,66岁以上占32.2%;26~60岁在适度体育人口中只占22.1%,在偶然体育人口中也只占到19.8%,这种现象在经常体育人口中也是一样(25.9%),只有在主动体育人口中稍微有所提高。可见,当前农村青年人的体育参与率较高,而中老年人体育参与情况不是很乐观。

客观上,青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是因为他们离开校园时间不长,学校体育还在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而且在城务工的青年人也将接触到的体育思想和行为延伸至农村,为农村体育发展起到一定的帮扶作用。农村中年人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基本生活,没有闲暇时间和多余精力参与体育活动。主观上,农村中年人对自己的亚健康状况不是很了解,也从不关心,就更谈不上通过体育来增进健康;老年人也因常年的劳作,身体亏损较为严重,而且有时间也是帮家人减轻负担。因此,无论从时间还是精力上,都严重阻碍体育进入他们的生活。

2.1.3 性别结构 根据社会学和国家统计局的公式: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计算得出华东地区农村体育人口性别比达到171.55,比2007年全国体育人口性别比高38.67[4],比全国人口性别比高68.21[5]。说明男性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明显高于女性。

调查显示:主动、经常和适度体育人口中,不同年龄阶段男性的锻炼意识明显高于女性;偶然和非体育人口中,男女无明显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传统文化、传统观念对女性从事体育运动有一定的约束力,女性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精力放在操持农活和照料家庭上(见图1)。

图1 不同类型体育人口年龄-性别比变动曲线

2.1.4 文化结构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与其体育锻炼频度基本成正比关系。其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在经常(31.2%)、适度体育人口(36.3%)中的比例较高,而在主动体育人口中只有3.4%;高中文化水平在主动(41.5%)、经常体育人口(28.7%)中的比例较高;初中文化水平在主动(49.7%)和适度体育人口(30.1%)中也较高;同时,也有近39.7%的初中水平和近47.5%小学以下水平的人属于非体育人口的范畴。人口结构学认为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在7%以下为低水平结构[17]。可见当前华东地区农村体育人口文化结构的水平较低。

主动体育人口中大专以上只有3.4%的主要原因:(1)国家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对该区域的建设给予很大的倾斜,特别是对于农业大省的山东和安徽,一直处于落后的农业大省农村抓住机遇,迎头赶上。(2)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基本都在基层政府的各级管理部门和乡镇各类企事业单位上班,闲暇时间较少,虽然有很强的锻炼意识,但是苦于没有时间。如何改变农村这一人群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锻炼频度是一项很值得去做的工作。

2.1.5 经济状况 调查显示:主动体育人口中,收入在2 000/月以上的家庭占91.5%,经常体育人口为78.75%,适度体育人口为77.9%,而偶然和非体育人口分别为54.9%和40.6%。可见,当前农民的体育参与率与其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在家庭收入来源方面,偶然和非体育人口的收入来源是:农业收入(68.1%、63.6%)、外出务工(42.1%、40.7%)、养殖收入(22.3%、19.4%)和第三产业(15.2%、13.7%)。因此,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极大地限制农民参与文体活动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多数农村家庭的支出还停留在基本生活和生产消费上,体育文化消费属于极为奢侈的层次,在他们看来,挣钱和挣更多的钱比健康更重要。

2.1.6 阶层分布 根据陆学艺的社会分层理论,对华东地区农村不同类型体育人口的阶层进行划分。其中,主动和经常体育人口中中层以上的占主体,中下层和底层的寥寥无几。这是因为,(1)处于中层以上的乡镇企业管理者、村镇干部、知识分子和高级技术人员的经济实力强、文化程度高、社会资源丰富、社会声誉高,他们想通过体育活动来开拓自我市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并实现健身的生理需求。(2)处于中层的个体户、初级技术人员和部分农民工,他们的工作始终都充满竞争和合作,生活环境不稳定、压力大,使得他们渴望通过体育锻炼与社会交流,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他们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生理价值,以期获得较好的身体素质来适应社会的发展。(3)处于中层以下的非技术工人、农民和无业人员,由于资源的缺乏,使得他们的精力完全集中在发家致富上,而且对体育社会功能和生理功效的不了解,更使他们对体育敬而远之。

2.2 各类型体育人口的体育需求特征

2.2.1 体育参与动机 不同类型体育人口体育参与动机的变化特征为:(1)强身健体,随着体育人口标准的提升(越靠近主动体育人口)呈上升趋势;(2)娱乐消遣和丰富生活,适度体育人口选择率最高,偶然体育人口最低,随着体育人口标准的提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美化体形和锻炼意志方面无明显的起伏;(4)改善人际和振奋精神,随着体育人口标准的提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5)感到运动不足和体弱多病,随着体育人口标准的提升呈先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6)为了孩子身体和提高生产效率,随着体育人口标准的提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见图2)。可见,目前不同类型体育人口的体育参与动机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强身健体”和“娱乐消遣”是较为主要的动机,而且随着体育人口标准的提升,呈现参与动机多元化程度越强的特征。

图2 不同类型体育人口活动动机

2.2.2 体育活动内容 调查显示,跑步、长走、跳绳、乒乓球和羽毛球等是参与率较高的项目,而健身路径组合、健身气功和门球、足球等现代项目的参与率较低。可见,当前农民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是倾向于简单易行、不受场地限制和无需消费的项目。其中,主动和经常体育人口趋于带有明显技术含量、现代性和休闲性的项目;适度体育人口的选择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项目;偶然体育人口倾向于常规性、技术含量低和无需付出经济代价的项目。因此,农民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时,与其自身的身份、资源和能力因素有很大的关联。

2.2.3 体育参与的同伴效应 数据显示,除偶然体育人口,农村其他类型体育人口参与体育锻炼都趋向朋友同事、家人亲属,这一点较为符合农村的“熟人”社会特点。但各类型体育人口对于“个人锻炼"的选择率较高,最低都达到35.6%,不同类型体育人口体育活动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朋友同事”是主动体育人口的首选,“文化室组织”也受到这类人群关注(16.2%);“个人形式”是经常、适度和偶然体育人口的首选,但“朋友同事”在偶然体育人口中选择率很低,低于“家人亲属”近10个百分点,而这2项在经常和适度体育人口中的选择无明显差异。但是“村委会组织”在偶然体育人口中的选择尚可(19.9%),主要是这一群体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自身各方面的资源较为缺乏,他们渴望通过带有“公共性”的服务来满足自身的体育需求。而“单位组织”的选择普遍较低,这也客观反映出基层单位组织的体育功能弱化,从而影响人们对它的期望值。

2.2.4 体育锻炼的场所 文化广场、村公共场所和自家庭院是各类体育人口的共同倾向,但这种选择又表现出类型差异。“村公共场所”选择最高的是主动体育人口(22.8%),最低是偶然体育人口(10.3%),这种选择从主动到偶然呈现递减趋势;对“企事业单位设施”的选择较高的为经常(12.7%)和主动体育人口(24.7%),可能与这类人群的自身需求和社会身份、社会资源有关。选择进入本地中小学校园健身的比例都很低,主要是因为学校与居民住地距离较远,而所有人对学校的选择都较低,这可能是学校设施不完备、不对外开放等原因造成的。

2.3 体育消费

在体育消费上,总体呈现低消费的特征,其中主动体育人口较高,非体育人口最低。30元以下的消费是各类型体育人口的共同特征;101元以上主要集中在主动体育人口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农民较低的经济收入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关。

3 结 论

(1)华东地区农村居民体育参与率较低,体育健身还远远没有列入农民生活化范畴之中。(2)不同体育人口类型在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阶层分布和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在参与动机方面,强身健体和娱乐消遣是所有类型体育人口最主要的动机。除此之外,主动体育人口的锻炼动机主要是人际关系、振奋精神和丰富生活;经常体育人口为振奋精神、丰富生活和人际关系;适度体育人口为丰富生活、感到运动不足、美化体形和锻炼意志;偶然体育人口是提高效率和体弱多病。(4)跑步、长走和跳绳是不同类型体育人口的共同选择,主动和经常体育人口对现代性、技术含量高、休闲性强的项目情有独钟,适度体育人口的选择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特点,而偶然体育人口的选择表现出常规性、简单性和无消费性等特点;在同伴效应方面,个人形式,与朋友、同事和家人亲属是主要的锻炼形式;自家庭院、文化广场和公共场所是主要的锻炼场所,而附近学校的选择率较低。(5)当前农村体育人口的消费水平较低,不同类型体育人口的消费比例随消费水平的上升基本呈下降趋势。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

[2]吕树庭.广州市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暨体育人口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1-5.

[3]唐宏贵.武汉市体育人口调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7):65-70.

[4]国家体育总局.安徽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列入省2009年民生工程[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38/n35154/n36411/1009955.html.

[5]孟凡强.我国体育人口性别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3):32-35.

猜你喜欢

华东地区体育锻炼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被评为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本刊“闽台文化研究”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