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文学意象刍议

2012-10-30罗志祥陈吕芳

关键词:莎士比亚译本客体

罗志祥 陈吕芳

(荆楚理工学院 外语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中西方文学意象刍议

罗志祥 陈吕芳

(荆楚理工学院 外语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中西方意象理论都关注客体形象和头脑中的形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二者起着桥梁作用的语言。中西方文学意象都要传达特定意义,通过现存的事物来表达隐藏的含义,通过客体意象为主观情感找到出口。

文学意象;认知意象;中西方文学

一、中西方文学意象的发展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1]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第一次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提出和英文image对应的“意象”:“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1]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指出:“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心目为政,不恃外物故也。”[1]这些概念都反映了意象与语言、认知的关系。

由于西方哲学的影响,现代学者对意象的认知有了新的发展。朱光潜认为:“意象是所知觉的事物在心中所印的影子。”[2]俞兆平指出:“审美意象是一种潜在理性、情感的心理表象,它同时应外化并巩固在显像语词上,并有机地组合在特定的、具有美学意义的整体语境之中。”[2]

作为中国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意象来自于文学实践,是表达作者思想的有效方法。意象将客体主观化,将个人的情感施加给客体。语言成为连接两者的桥梁。意象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讨论,比如可以从文学、美学、心理学角度来分析。

康德认为:“审美的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2]埃兹拉·庞德指出:“意象,是在刹那间所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复合体。意象主义的关键在于它不把意象作为装饰物来使用,意象本身就是言语。”[2]苏珊·朗格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意象,认为艺术作品所创造的绝非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个个意象,意象的真正功能是“它可作为抽象之物,可作为象征,即思想的荷载物”[2]。

从西方学者对意象的认知可以发现,意象作为文学作品传达作者思想的一种手段,先有实践后有理论,这与中国文学意象的发展类似。中西方意象理论都关注客体形象和头脑中的形象之间的联系,以及起着桥梁作用的语言。

二、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展示

(一)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展示

西方学术领域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意象,比如根据意象在作品里出现的频率,分析莎剧的情调和气氛,推断作者的经历、趣味和性情。以唐诗为例,美国学者华兹生对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象作过统计,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山水意象出现的比率最大,这也透露出了中国古人选择意象的习惯。

(二)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展示

西方文学中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意象,包括山、水、花、草等;与人类相关的意象,包括旅行、聚会、战争、农业等;神灵类和民间传说中的动物意象。

表1 唐诗三百首意象统计表

为了便于对中国唐诗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进行比较,我们选取莎士比亚的8部经典戏剧作为代表,见表2。

表2 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统计表[3](P51)

从表2可以看出,悲喜剧中的动物意象还是有差别的。喜剧中的动物意象都是一些可爱的、活跃的、讨人喜欢的动物;悲剧中的动物意象都是一些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动物,如昆虫、爬虫等。莎士比亚通过这些动物意象来表达对剧中角色的个人喜好。

(三)从认知意象看文学意象

中西方文学意象都要传达特定意义,通过现存的事物来表达隐藏的含义,通过客体意象为主观情感找到出口。现代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在《十二象》里指出:“意象就是表意的象。接受这个定义,我们就能在纵的方面承继中国古代的意象论,在横的方面认同西方现代的意象论。接受这个定义,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将有利于中西文艺交流。”[4](P150)例如,对莎士比亚8部戏剧的不同译本的比较,见表3。

表3 莎士比亚戏剧不同译本意象传达表[3](P335)

译本一作者为梁实秋,译本二作者为朱生豪,译本三作者为方平。不同的比率表明不同的译者对莎士比亚作品意象的传达程度。

[1]任灵华.意象论[J].名作欣赏,2008(8).

[2]刘莉.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09(2).

[3]仇蓓玲.美的变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流沙河.十二象[M].上海:三联书店,2010.

I06

A

1673-1395(2012)08-0011-02

2012-05 01

罗志祥(1982—),男,湖北仙桃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猜你喜欢

莎士比亚译本客体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