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012-10-30李梁华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 李梁华(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1、前言
随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渐渐发生变化。同时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属于“心理亚健康”高发人群。
本研究主要通过研究球类项目内容的体育教学手段来改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确立何种体育锻炼内容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改善有更好的作用;分析EPQ与SCL90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普测发放问卷的对象均华东交通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计800名,生活和学习条件基本相同,其中有效问卷758份,有效问卷率为94.75%。 男生为407人(占53.69%),女生为351人(占46.3%),平均年龄20.84岁。
2.2、实验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2.2.2、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
3.1、本校学生SCL90均分两次调查结果
表3.1:本校学生SCL90均分两次调查结果统计
由表3.1可见本校学生SCL90均分第一次与第二次问卷测试结果:前者各项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后者,两者见显著性差异(P<0.01)。这一结果说明通过一个学期的不同球类项目的体育课教学,本校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各项心理指标趋于正常化。由于球类项目具有对抗性的特点,并且对学生灵敏和协调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通过对球类项目一段时间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
表3.2:本校学生SCL90均分与大学生常模的差异比较
SCL90第二次问卷测试的学生在8项上的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均具有显著性,该结果与近期的研究比较接近。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通过一个学期的不同球类项目教学,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各项心理指标低于常模,趋于正常化。
性别为独立变量作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第一次男女学生间在各因子项目数上均未发现显著差异 (p>0.05)。但以第二次SCL90的男女学生为独立样本进行统计发现,在F3(人际敏感)、F4(抑郁症状)、F5(焦虑症状)、F7(恐怖症状)和 F8(偏执症状)五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男生的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女生的分数。表明球类项目对男生的干预程度高于女生。
3.2、不同球类项目教学对学生心理干预的研究
3.2.1、网球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通过调查得出:在进行网球运动后,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学生在抑郁症状、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方面分值都下降明显,达到显著水平 (P<0.05);其余各项因子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
3.2.2、排球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通过调查得出:在进行排球运动后,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除躯体化、焦虑症状以外,其余七项因子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学生的焦虑症状分值下降明显,达到显著水平 (P<0.05)。
3.2.3、足球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通过调查得出:在进行足球运动后,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除躯体化和恐怖症状以外,其余七项因子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学生的躯体化和恐怖症状分值下降明显,达到显著水平(P<0.05)。
3.3、不同球类项目对SCL90各因子影响的差异
3.3.1、各球类项目与躯干化之间的关系显示:在躯干化中,排球的均值分值最高1.43,与常模均值较为接近,并且明显高于其他三项球类运动。而其他三项球类项目的均值分值都比较接近。
3.3.2、各球类项目与强迫之间的关系显示:在强迫因子中,四个球类项目都小于常模均值,其中平均均值最小的是羽毛球1.55,明显小于常模均值和其他三项球类项目的平均均值。
3.3.3、各球类项目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显示:在抑郁因子中,四个球类项目中,网球、排球、足球三项的均值分值比较相同为1.48,羽毛球明显小于其他三项球类为1.3,同时四项球类运动明显小于常模均值1.76。
这一结果说明:通过一个学期的不同项目的体育课教学,本校心理亚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各项心理指标趋于正常化。
3.4、不同性别、专业学生的运动量三要素差异比较:
对所测学生按的不同性别和专业进行区分对运动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在强度方面,96.4%的女生集中在轻微运动、小强度和中等强度中;全部的文科学生均集中在轻微运动、小强度和中等强度中。
在运动时间方面,有46%的男生运动时间超过30min以上,而63.9%的女生运动时间在 30min以内;城市学生在各时间段分布相当,有40%的文科学生运动时间在31min至59min之间,理科学生仅在21min至30min活动时间人数分布居多,其余各时间段分布相当。
从整体上看,在运动频率方面,有52.1%的男生和42.5%的女生每周活动1至2次,每月活动1次以下的男生仅占5.5%。以上结果说明,女生相对于男生,其参与运动的特点更趋向于小强度、短时间、低频率。
4、结论
4.1、球类项目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4.2、不同的项目对心理各因子的干预程度存在差异。羽毛球对学生的敌对、恐怖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网球运动对学生的抑郁症状、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方面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排球运动对学生的躯体化、焦虑症状方面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足球运动运动对躯体化和恐怖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4.3、女生的运动量存在强度小,时间短,频率低的特点。该特点对改善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女生心理状况不利。文科的学生较理科学生,参与运动的运动量存在强度小,时间长和频率低的特点。不利于球类运动项目对文科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1]林光跃.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联性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3):15-16.
[2]掌玉宏.球类运动干预对改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水平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6):102-104.
[3]张力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15(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