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强度间歇跑台对大鼠长骨生长影响初探
2012-10-30柏中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0067
□ 柏中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400067)
1、引言
骨骼所受的外周力分为内源性肌肉收缩力与外源性反作用力两个方面,在骨生理学活动中是骨吸收、骨形成的发生部位,也决定了骨重建的形式,能有的效改善骨的结构。而在运动对骨代谢影响中,跑步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本研究旨在对大强度间歇运动给骨生长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为青年健身活动方式的优化提供依据。
2、实验准备
2.1、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采用同一天繁殖的4周龄的雌性SD大鼠20只,平均的体重为92.88g±8.95g。根据体重笔者进行随机的搭配分成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T组),每组10只。
2.2、运动的干预
研究中大鼠进行单只的干笼饲养,自由进食和饮水,以国家标准的啮齿类动物常规饲料进行喂养。动物房的温度维持在18℃~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45%~55%,自然光照。
大鼠进行1周运动适应之后,对照组的大鼠依然常规饲养,不做运动干预。而实验组的大鼠每周进行4次的为期10周的跑台运动。
运动的方案依照以下原则制定:实验组运动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每组之间的间歇时间为30分钟,以提高骨组织对机械应力作用反应的能力,由于这时大鼠的周龄较小,机体处于生长期,故运动的负荷会逐渐增加,到第四周末运动的强度将达到40米/分钟,并且维持到第九周。
表1:运动训练方案
3、实验结果
3.1、对大鼠的胫骨长度和骨量影响
实验组的胫骨长度、干重、湿重、灰分重量、骨灰度、表观骨密度等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目前并无显著性的差异,由而骨灰重和体积获得的骨灰度密度则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组。
3.2、对大鼠胫骨的影响
实验组中大鼠的胫骨骨小梁体积、平均宽度、皮质骨的宽度、类骨质表的面积和类骨质的厚度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骨小梁的数目和生长板的厚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而骨小梁的分离度以及侵蚀表的面积显著的低于对照组。
表2:对大鼠胫骨长度和骨量影响
4、分析与讨论
在过去的时间中,我们发现大强度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其BMD和BMC要低于普通人,尤其是女子耐力项目的运动员更是如此,且应力性骨折发生率也较高。而在运动对动物骨作用的研究中,学者Bourrin等发现5周龄的雄性大鼠以80%Vo2max的强度跑台11周,其胫骨纵向生长被抑制,骨小梁的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的作用也降低,骨量减少了。学则罗冬梅在对雄性生长期大鼠的长骨研究时发现,大强度的运动对骨生长的促进作用要小于低强度运动。学者王人卫、高丽等人的研究同样也发现大强度的跑台运动对动物骨生长或骨量累积有抑制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骨所承受的负荷强度越大,那么其发生适应性反应程度也就越大。
5、结论
通过本研究中10周的大强度间歇跑台运动,使大鼠的骨灰度密度的显著的得到了提高,同时促进了生长板的增生分化,促进了松质骨中骨形成的作用和抑制松质骨骨吸收的作用,增加了其骨小梁骨量。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大强度的间歇跑台运动对动物的长骨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于此同时,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大强度的运动其运动的持续时间不应过长,且中间也需要插入一定的间歇时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效果。
[1]罗冬梅.运动对大鼠长骨发育作用机理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
[2]王人卫,高勇.大强度运动训练对雌性大鼠性激素和BMD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2):121-125.
[3]高丽.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的骨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章晓霜.不同强度运动和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骨骼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