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梯形图辅助心律失常教学的实践和评价

2012-10-26许振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梯形图区分度传导

许振华

(广东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梯形图辅助心律失常教学的实践和评价

许振华

(广东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心律失常是心电图的教学难点,为提高心律失常教学质量,探讨梯形图在心律失常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梯形图分析可以提高心律失常教学质量。

梯形图;心律失常;教学方法

心律失常是心电图的教学重点,但由于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大多数学生死记硬背诊断标准,不能很好地理解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学习效果差且容易遗忘。而梯形图是临床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常用工具,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因此,把梯形图引入心律失常教学,探讨梯形图辅助心律失常教学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教学对象和方法

选择我校护理学重症监护专业2007级、2008级和2009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心律失常教学共22学时,内容包括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和停搏,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和逸搏,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扑和房颤,室扑和室颤,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对2007级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对2008级和2009级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梯形图分析进行授课。

2 教学评估方法

采用闭卷考试评估教学效果,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教学效果评价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分析见表1。一般认为,试卷难度P分为5级:P<0.5为难,0.5≤P<0.7为较难,0.7≤P≤0.8为适中,0.8<P<0.9为较易,P≥0.9为易。有效试卷的区分度应在0.2以上,信度应大于0.7。教务系统的试卷分析表明,2007级试卷难度为0.73,区分度为0.48,信度为0.79。2008级试卷难度为0.80,区分度为0.43,信度为0.75。2009级试卷难度为0.78,区分度为0.53,信度为0.85。可见,3个年级的试卷难度均为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可信度。

表1 3个年级考试成绩分析

4 讨论

心律失常的教学内容繁多复杂,心电激动的起源和传导异常都可引起心律失常。对2007级学生采用传统的心律失常教学方法,利用逻辑推理,通过一步步地分析P波和QRS波的形态改变、P波与QRS波的相互关系,以及PR间期的长短来判断心电激动的起源和传导途径,从而诊断是何种心律失常。但很多学生反映,这种思维分析过程隐晦抽象,需要相互鉴别的类型多,自己分析时常常顾此失彼,很难掌握。由于学生刚接触心律失常的内容,在分析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心律失常时心脏的电活动过程,因此也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心律失常的本质,只能死记硬背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和图形特征,遇到实际问题不会灵活应用,这是心律失常难学难教的根本原因。

梯形图(ladder diagram)是由心电图大师Lewis在1934年首先提出的,是用线图的形式来表达心律失常特征的一种方法,经多年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已成为临床上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1]。梯形图利用4条直线构成3横,从上到下的每1横分别代表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模拟了心脏的解剖结构,用点代表心电激动的起源、用线段代表激动的传导方向,由横、点与线段就能清楚地描述出各种心律失常时心脏的激动起源异常和传导路径异常,从而反映出心脏的整体电活动过程,具有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形象直观、简单易懂的优点。

在2008级和2009级的授课开始,先结合心脏的解剖结构介绍梯形图4线3横的结构和画法,接着讲解由正常心电图P波和QRS波画出梯形图的具体步骤,让学生理解梯形图就是心脏电活动的一种形象化的二维表现形式。梯形图的横向代表时间,纵向代表心脏的结构,从上到下分别代表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从最简单的正常窦性心律开始,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分析后,先让学生画出其梯形图,然后由教师纠正错误和点评,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每种心律失常的激动起源部位和传导过程的不同,加深对心律失常时心脏整体电活动的理解。学生普遍认为梯形图分析有助于理解心律失常。

2008 级和2009级学生的考试平均分为(80.19±8.37)分和(77.76±10.10)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个年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梯形图分析的教学效果基本相同。2008级和2009级学生的平均分均高于2007级的平均分(73.11±12.13)分,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提示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梯形图分析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教学质量。虽然梯形图不属于心电图教学大纲的内容,然而在教学中发现,增加梯形图分析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却能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吴祥.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解法[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8,2(2):144~151.

G421

B

1671-1246(2012)15-0076-02

猜你喜欢

梯形图区分度传导
神奇的骨传导
浅谈试卷分析常用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浅观一道题的“区分度”
PLC编译功能的实现
数控机床梯形图故障设置方法研究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单维参数型与非参数型项目反应理论项目参数的比较研究*
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程序的竞态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