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行为学学科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2-10-26王莲香徐筱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行为人规范学科

李 远,王莲香 ,徐筱红,缪 琼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湖南 株洲 412012;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湖南 长沙 410008)

试论行为学学科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李 远1,王莲香1,徐筱红1,缪 琼2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湖南 株洲 412012;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湖南 长沙 410008)

分析人类良好品行的养成过程并探讨和论述行为学学科形成对人的影响,提出学科形成的必要性、条件、学科特点、学科前景和可行性分析。旨在指导、规范人类行为,以更好地服务于人和社会。

行为学;学科形成;必要性;可行性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人的行为可分为外显和内在行为。外显行为是可以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言谈举止;而内在行为则是不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意识、思维活动等,即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1]。

人类从生存开始,行为活动便会自始至终贯穿和作用于我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人群的生活当中,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的质量及其身心的发展,为此,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行为学学科形成的必要性

1.1 行为教育学科化是行为教育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1.1.1 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的被教育人的受教育程度受家庭经济情况、教育人本身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1.1.2 教育机构的教育现状 小学、初中的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行为教育有体现,但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行为教育的执行情况并没有达到预计水平,这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对后期的高等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等教育将行为教育融入了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但是专业课程教师的行为能力素质和重视程度不均等,大都主要看重自己本专业的教学而忽略了行为的教学。因此,没能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体系。

1.1.3 社会监管、约束教育现状 该教育针对的主要是社会行为人,取得的成效显著,但是仅仅想依靠道德和伦理的约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精神文明建设和管理真正的真谛是帮助行为人主动、自愿地遵守和服从。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形成需要反复运用多种刺激方式作用于行为人,使之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和深层次的理解来指导行为。

1.2 良好的行为方式是人类保证生活质量的必然需求

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是生存,生存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通过教育、实训考核、社会监管等多种途径干预、规范行为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良习惯,目的是使之形成规范的行为方式。若干个规范的行为方式的综合便会形成一个人良好的品行。良好的品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在整个过程中有效的规范行为手段是灵魂。其具体联系与影响见图1。

图1 良好行为方式与生活质量的联系与影响

1.3 良好的行为方式是适用于各工作岗位的需要

人类可以根据自我的个性需要或专业选择等决定自己的工作方向或工作性质,然而工作过程是需要融合多样生活元素才能完成的创造价值的总体。例如,医生执业除了要求有过硬的技术以外还必须要求科学严谨的精神、较好的医患沟通交流能力以防止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设计师除了要有制图、绘图的技术外还需要有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学习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已经在各学科中有所融入,但是并未系统地进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需要通过感官刺激、考核训练等多重途径的外界干预措施进行教育的,帮助行为人形成规范的行为方式,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培养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更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满足能适应不同职场共同的、不可缺少的需求。

1.4 规范的行为方式能帮助行为人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规范、统一的行为是精神风貌的体现形式之一。例如,上课前学生与教师互相行礼、军人之间行军礼等。良好的精神风貌对于帮助行为人化解各类矛盾、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心理健康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5 良好的行为方式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求

良好的行为方式促进形成友好、互助、互信的社会氛围,为家庭、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行为学学科的分支学科可适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环境时期的教育,这样,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不同团体(如企业、机关等)形成有特色的文化,这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1.6 行为学学科的形成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行为人和群体开始注重心理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迅速。严格意义上讲,心理活动是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学作为一门学科将其规范和完善对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行为学也将对伦理学、思想政治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孝道、诚信、时间观、规律作息观等这样一些行为在以上学科中有所体现,行为学强调的是督促行为人将以上观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2 行为学学科形成的必要条件

2.1 行为能力的培养要贯穿行为人的整个教育过程(见图2)

图2 将行为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我们将行为教育过程分为教育前期、教育初期、教育形成期和教育管理期4个时期。

2.1.1 教育前期 教育前期是指在进入教育机构前的教育期。这是行为教育水平不均衡的时期,也是行为教育的重要时期。俗话说:三岁定终生。可见,教育前期对于行为人品性的养成有重要意义。在行为人的习惯和人格形成初期,最早主要是依靠家庭赡养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教育,所有关系人均可对其构成教育影响。行为人自我的言行举止、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教育认知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教育行为人的受教育质量。为此,行为教育要贯穿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人,以形成一个受教育行为人教育或感染下一代受教育行为人的良性循环过程。

2.1.2 教育初期 教育初期是指幼儿教育至托管教育前的时期。大多指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期。该时期是从家庭行为人教育到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教育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行为教育需要从两方面着手:(1)加强对受教育行为人一般习惯的教育,如礼貌用语、尊敬师长、讲究卫生、自信、自强、端正学习态度、有诚信、有责任感等。将受教育行为人行为的履行程度量化纳入考核、奖励当中,将行为学成绩作为一个与其他学科成绩同等重要的判断学生合格水平的标准之一,积极推动行为教育的开展。(2)加强对赡养人教育的指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强调行为教育的重要意义,辅导其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等。

2.1.3 教育形成期 教育形成期是指主要依靠教育机构进行教育的时期。大多指全托管高中、大学等高等教育期。该时期是行为人人格进行塑造的最佳时期,也是行为人最具有个性和思想的时期。规范行为教育方式甚至可以改变行为人一生的命运。教育需要做到:(1)适合年龄层次的需要。不同年龄层次的行为人的思想状态是不一样的,在指导外显行为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内在行为的影响,以帮助行为人端正态度,积极配合教育。(2)适合专业特色的需要。不同专业,依据职业特点与需求,教育的侧重点需要有所体现。(3)适合行为人兴趣的需要。行为教育的方式并不一定是严厉而且枯燥无味的,在这样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行为人学习的潜在意识。

2.1.4 教育管理期 教育管理期是指行为人离开教育机构后进入社会的这一时期。这也是对行为教育较难控制的时期。行为教育主要依托行为人的工作单位对其进行继续教育或者依托社会制度的监管与约束性教育。

2.2 行为指导师的培养

行为指导师应成为等同于教师但是又和教师有所区别的重要职业,其职责主要是指导和管理被教育行为人的行为规范。行为指导师这一职业需要有严格的行为规范标准,依据专业的不同、教育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类。严格评定入选的标准,依据就业年限、取得成绩等进行等级的划分,且待遇应当不低于当地同职称教师的薪资水平。行为指导师本身应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生活习惯,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感染力,从外部形象和内在素养上应成为被教育行为人的楷模。

2.3 行为学考核体系的完善

考核体系的完善是将行为学进行系统教育管理、区别于以往教育方式的重要体现形式。考核的目的是量化标准,是为了提高行为教育的地位、深化行为教育的内涵、加强受教育行为人的认识、发现行为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行为教育的具体实施。

2.4 领导重视

一个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和发展与领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重大课题。因此,必须要有政府的统筹管理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且配套资金要具体落实到位,资金分配要合理。

3 行为学学科的基本特点

3.1 学科教育目标化

强调执行情况,教育并督促其执行,将此作为达到预计行为目标的惟一判定标准。

3.2 学科考核执行标准量化

将执行情况进行评分,涉及执行的不同时期和环节。

3.3 学科教学多元化、个性化

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专业教育方式也应不同,在基本原则上评定规范可有各自标准。可采用模拟情景、心理测试、感官刺激、讲座等多种教育形式。

3.4 学科运用普及化

行为学分支学科可运用到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和不同领域中。

4 行为学学科发展的前景

行为学涉及范围广泛。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学科形成,如行为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系统规范后,依据不同的教育年龄层次可形成教育前期行为学、教育初期行为学等;依据专业的不同可形成医务人员行为学、管理人员行为学等;依据社会职业的不同可形成服务员行为学、公务员行为学等。

5 行为学学科形成的可行性分析

5.1 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现代,学生进入到学习阶段便一直受到该学科相关元素的影响,如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初中及后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高等教育中的心理辅导等,专业课程教育中也融入了该教育元素。这样一些课程和教育元素的存在,为行为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规范得体的行为已成为众人公认的美好追求。

5.2 有着良好的人力资源背景

体育教师、军人、心理教师、德育教师等均可作为行为指导师的较好人选。该人群都接受过良好的有纪律、有组织的规范性教育。教育的很多元素与行为学教育内涵相吻合。

5.3 有着良好的社会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凸显。同时,由于一些盲目追求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引发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例如网瘾治疗机构的兴起、各级各类行为指导机构的兴起、戒毒所的存在等。这都充分说明了在不同时期不间断地针对行为规范进行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强大的社会需求。

[1]吕俊涛.大学生文明行为标准界定分析[J].当代教育,2011(1):21~22.

G40-03

A

1671-1246(2012)08-0017-03

猜你喜欢

行为人规范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来稿规范
论过失犯中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超学科”来啦
论故意不法先前行为人的作为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