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2012-10-19旷宗仁
旷宗仁,章 瑾,左 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旷宗仁,章 瑾,左 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进行分析。投入分析包括投入方向、力度及其比重等。产出分析包括论文、专利等直接产出,以及相关管理部门间接产出报告和农民评价。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投入方向重硬轻软、投入力度不足、创新产出难度较大、效率较低、数量比重不足、评价机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未来农业科技创新急需改变投入理念,加大投入力度,调整评价方式,以便促进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合理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农民评价
Abstract:This paper conduct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in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China,such as favoring hardware at the expense of software in the investing direction,investing insufficiency,difficulty in the creative output,low efficiency,insufficient quantity proportion,unreasonable evaluation mechanism,and so on.In the future,we should not only change the input idea and increase input but also adjust appraisal mode in order to prompt th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Input and output,Farmers’evaluation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1]。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首次超过1万亿元,加上地方各级财政投入,财政用于三农总投入达到2.5万亿元以上[2]。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3]。目前中央与地方已形成共同增加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格局。但是由于农业科技本身的复杂性和种种体制因素,我们至今很难得到一个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全貌,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与改革。有多位学者在农业科技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但由于视角和方法原因主要是对局部问题进行探讨,未能充分展示农业科技创新全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学术和政策价值。本文从投入、产出两个方面利用浅显易懂的数据与方法对我国近年来农业科技研发创新进行描述和分析,力图从整体上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有一个基本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及管理体制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1 农业科技研发创新投入分析
1.1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方向与途径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重点领域为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畜禽水产养殖与疾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环保肥料、农药创新和生态农业,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现代奶业等主题。
根据中国财政部关于“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的“两会”建议提案答复摘要,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工作主要方式包括以下5种途径:①通过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和基金,支持应用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农业科学研究。②通过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经费等专项,建立相对稳定科研支持机制,改善农业科技基础条件,组织开展农业应急性、培育性和基础性科研工作。③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央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部启动了以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包括育种、土壤肥料与营养、病虫害防控、设施设备、产后加工、产业经济等各产业链环节在内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农业科研长效机制和经费支持渠道。④为提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中央财政大力支持农业科技信息入户工作,专门安排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入户示范县建设、科技示范区建设等工作。⑤继续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用于支持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效贡献率。除了国家财政投入资金外,企业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也是越来越大,其所投入农业科技创新资金在国家总体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总量比例呈日益增加趋势。
1.2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1)国家财政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情况。
从国家财政投入来说,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渠道按级别分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按管理部门分,包括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门、农业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财政部门、商务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由于渠道众多,各渠道之间没有统一管理、协调与统计,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目的、方式、重要性、管理办法、统计口径也各不相同,所以要知道总体投入非常困难。国家科技部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统计相对比较清楚,下面主要以此为例进行分析。国家科技部对于科技创新投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形式进行,具体项目类型包括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政策引导类计划及专项、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其中涉及农业科技的主要是前四项。2007年,我国国家主体性科技计划项目当年落实资金共266亿元,投入工作量91728人年,其中用于促进农林牧渔的发展资金22亿元,所占比重为8.3%,工作量为17634人年,所占比重为19.2%[4]。2008年,国家科技经费筹集额为9123.8亿元,其中政府资金1902.0亿元,国家主体性科技计划项目当年落实资金共337亿元,投入工作量23056人年[5],其中中央财政拨款为175.75亿元,用于促进农林牧渔的发展资金和工作量分别为29.6亿元和4346人年,所占比重分别为8.8%和18.8%;另外,国家科技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央安排资金3亿元,带动地方政府、银行贷款、单位自筹等方面资金为19.5亿元,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投入中央财政资金3亿元,带动其他配套资金为40亿元[6]。2010年,我国国家主体性科技计划项目当年落实资金共335亿元,其中用于促进农林牧渔的发展资金28亿元,所占比重为 8.4%[7]。
以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中央财政投入科技计划资金虽是科技创新关键来源,但在整体科技经费中所占比重并不多,地方政府、企业资金、银行贷款等是我国科技创新更加主要的资金来源。第二,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比重偏低,但工作量偏大,这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艰难。如国家主体性科技计划项目中促进农林牧渔发展的资金比重一般为8%左右,但工作量所占比重却为近20%。
(2)企业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情况。
从企业科技投入来看,其投入主体包括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但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因此本处主要以大中型企业涉农科技投入为主进行分析。
表1 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情况 (单位:亿元)
表1显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涉农行业企业共筹集资金总额少,比重低,2007年和2008年分别仅为6.1%和4.5%,远低于农业GDP占全国GDP 11.1%比重,科技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占88%以上,政府、金融机构和国外资金比重较低。
从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活动情况来看,涉农行业企业R&D项目数量、人员全时当量和经费虽然数据有所增加,但所占比重很低,在4%~5%左右,远低于农业GDP占国家GDP比重,2010在全时当量和经费方面甚至下降到4%以下 (见表2)。
从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情况来看,涉农行业企业科技活动中劳务费占总体相关经费比重为2.8%,而资产性支出占相关总体经费比重为4.6%,高于涉农行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所有行业企业相关支出总额3.4%的比重。
通过以上企业科技投入相关数据可以发现:①企业投入是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的主体,其投入科技活动经费远远地超过政府相关投入;②涉农行业企业科技经费、人员和项目投入比重均偏低,远低于农业GDP占国家GDP的比重;③农业行业科技活动劳务费比重和开发新产品经费比重低于全国相关比重,说明农业行业企业科技人员待遇相对较低。
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投入近年在数量上有较快增长,但在比重上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国家财政投入虽然在农业科技投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要引导作用,但投入主体仍然是企业。从总体投入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经费总量约为350亿元,相当于全国科技经费筹集总额3%左右,远低于农业GDP占国家GDP比重,如果与农业GDP相比,约为农业GDP的0.88%,远低于国家科技经费筹集总额占国家GDP 3.01%的比重。国家主体科技计划中涉农行业科技投入比重和涉农行业企业科技经费、人员和项目投入比重均比较低,远低于农业GDP占国家GDP的比重。由于农业科技工作辛苦而回报少,总体比较产出效益相对较低,加上多数涉农企业的规模能力不足,因此涉农企业对于科技经费投入的能力和意愿均不足,总体经费偏少,比重也偏低。全国大中型企业R&D经费占全国GDP比重为0.70%左右,而涉农行业大中型企业R&D经费占农业GDP比重仅为0.32%左右。以上几组数据相互印证,均表明农业领域科技经费投入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表2 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活动情况
2 农业科技研发创新产出分析
科技创新产出包括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两个方面。直接产出主要指专利、论文、成果与奖励。间接成果指经济和社会影响。直接产出比较容易统计,间接产出则难以估量。从科技创新产出数据来源来说,主要包括政府统计报告和农民评价两个来源,其中政府统计报告做得比较多,其内容既包括直接产出也包括间接产出的估计与统计,而农民评价做得相对较少。本文认为,农民作为科技创新主要应用者,其对科技创新产出评价极其重要。因此,本文将从政府统计报告和农民评价两个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产出进行分析。
2.1 政府对于农业科技创新产出的统计
(1)直接产出。
科技创新直接产出包括论文、专利、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奖励四个方面。
从论文产出来说,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结果,1998—2009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在85865~158521篇之间,其中核心期刊论文比例不超过30%,在各年度论文总量比例在6.5%~8.4%之间,近五年维持在6.5%~6.6%。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论文产出较低,质量不高,在国家总体科技论文产出中比重较小。
从专利产出来说,2007—2010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从5.57万项增加到11.31万项,其中涉农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从0.18万项增加到0.26万项,但所占比例从4.1%下降至2.3%。从不同行业拥有发明专利情况来看,涉农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少,比重低,且有逐年减少趋势。
从重大科技成果数量来看,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被定为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创新成果约为3万项左右,其中涉农行业所占比重在12% ~16%之间,且有逐年增加趋势,该比重略高于农业GDP比重。
从国家级科技奖励的分布情况来看,农林牧渔领域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中获奖比重与农业GDP的比重比较接近,在国家发明奖中所获的比重则略低于农业GDP比重,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则几乎没有获奖。
从以上农业科技领域直接产出情况来看,相关创新产出相对较低,除重大科技成果外,相关科技创新产出在总体中比重均低于农业GDP比重,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投入较少、产出较难特点。
(2)间接产出。
由于数据不易获得,本文以科技部相关数据为例来分析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科技创新间接产出情况。《国家科技计划2009年度报告》对我国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政策引导类计划及专项中农业科技创新产出进行了说明。从科技部对2008年国家科技计划中所取得直接间接创新产出总结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产出非常巨大:①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②产生了极大经济效益产出,以上各项具有统计数据的项目,新增经济效益产值为4492.86亿元,推广先进技术3万多项,受益农民约8800万;③申请专利、发表论文若干,新建农民组织若干。按照年度报告说法,并考虑到国家科技计划只是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创新计划和项目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应该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能够带来中国农业科技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让农民受益明显并在多数农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但从农业科技创新所取得宏观目标实现成绩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其国际竞争力非常弱小,对经济发展作用也远没有这么大。另外,从农民对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印象和感受来说,他们也并没有受到我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多大影响。这与农业、科技系统机构体制和评价方式不无关系。自成体系的农业、科技系统及其机构、人员有着自身部门利益,其对自身工作成绩评价主要按照其自身观点、上级要求来进行,缺乏国际比较、参照,缺乏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主体农民的参与,导致农业科技系统按照对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总结。
2.2 农民对于农业科技创新产出的评价
农民是农业科技创新最重要应用者,同时也是农业科技创新重要创新者和传播者,其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看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了了解农村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和应用情况及农民评价,本课题组于2010年对全国27个省240个乡镇2400个农民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有一半多的农民参加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活动非常少,另有36.8%农民表示参加比较少,表示参加比较多或非常多的农民仅占10%左右。由此可见,农民对于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参与比较少。
对于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活动的效果,11.9%农民表示没有任何好处,31.8%农民表示无法评价,45.4%农民表示有一点点好,10.9%农民表示好处非常大。该数据表明政府所做农业科技推广活动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效果并不明显,以至于很多农民无法评价甚至表示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少量农民认为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另外,从农民现有农业科技主要来源、最喜欢农业科技来源、农民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途径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民在现有农业科技主要来源中,选择个人经验积累与创新比例最高,占总数41.8%;选择科技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比例分别为17.0%和7.4%;选择农民组织和公司企业比例分别为4.7%和3.0%;选择广播电视、书报杂志比例分别为7.0%和2.6%;选择乡村能人、亲戚朋友、邻居比例分别为7.6%、8.4%和1.5%。个人经验积累与创新是农民农业科技最主要来源,科技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虽然是农民农业科技重要来源但不是主要来源。个人经验积累与创新虽是农民最主要农业科技来源但并不是农民最喜欢农业科技来源,最喜欢来源比例与现有来源比例之间相差22.5%,科技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是农民最喜欢的两个农业科技来源但实际上并不是农民最主要农业科技来源。这种情况说明农民对政府和科技机构寄予了厚望但实际上这种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农民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自身经验积累。此外,关于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途径是自己动手处理,其次是寻找本村里有经验技术能手帮助处理,再次才是寻找乡镇科技人员帮忙解决。这种现象进一步说明国家科技研究和推广机构在农民农业生产实践中所发挥作用有限。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具有以下特点:①投入方向主要以自然科学领域硬技术研究为主,缺少对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软技术研究支持,这是对创新内涵片面理解与应用,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及其科技创新活动整体发展。②投入主体主要为政府和企业,其中又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投入占80%以上。③投入总量偏低,其所占国家科技创新总体投入比重远远低于农业GDP占国家GDP的比重,占农业GDP比重远远少于其他产业。④虽然农业科技创新不乏高水平科技成果,但总体产出效率较低,研究难度很大,论文、专利、重大科技成果等创新成果产出数量均低于其他行业。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在投入方向上应该进行一定矫正,不仅重视自然科学领域硬技术,还应重视社会科学领域软技术创新研究;在投入力度上,开拓投入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在产出评价中增加第三方专家系统和农民评价。拥有与农业产业基础地位相匹配的全方位创新、大力度投入和科学合理评价体系才有可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使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真正起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R].2011-03-05.
[2]赵永平.“三农”投入再加力 农业基础更给力.人民日报[N].2012-02-07(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068256.htm,2011 -12 -31.
[4]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 2009[EB/OL].http://www.most.gov.cn/ndbg/2009ndbg/,2009 -9.
[7]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迟凤玲)
Analysis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Kuang Zongren,Zhang Jing,Zuo T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Develop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
F323.3
A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土农业知识的抢救、管理与创新”(09BTQ009)。
2011-11-28
旷宗仁 (1976-),男,江西吉安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发展与管理、乡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