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2-10-11刘进成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夹脊椎动脉颈椎病

刘进成

(桂阳县人民医院,湖南 桂阳424400)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中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称之为“项痹”,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20%,以40~60岁人群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平行上升的趋势[1]。由于工作、生活不良习惯的增多,发病趋势在向年轻化转变,因此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椎-基底动脉缺血而出现眩晕、头晕、耳鸣等一系列症状,可伴有视物不清、头痛、耳聋等症状,与颈椎侧弯、后伸等头颈部位置明显相关,严重者可有体位性猝倒。本病有反复发作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有效治疗该病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针刺夹脊为主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分别来自我院康复科和神经内科门诊2008年5月~2011年10月就诊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0岁,平均(45±11)岁,病程最短3 天,最长17 年,平均(9.6 ±6.7)个月;对照组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43±10)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8年,平均(12.6±7.8)个月。两组一般情况、病情轻重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诊断标准[3]。①头痛、眩晕、耳鸣、耳 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②体征:旋颈试验(+),颈部至某一方位时出现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脱离该方位时症状减轻或消失;③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作MRI示有椎间盘突出或椎动脉变细;④多伴交感神经症状如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⑤经颅多普勒(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3 排除标准

①颅内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意外等;②其它原发性疾病可能出现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③虽有眩晕,但影像学及TCD检查无异常者;④耳源性、眼源性眩晕及感染、中毒、外伤等引起的眩晕;⑤颈椎有骨折、脱位、急性椎间盘突出、结核、肿瘤、感染等;⑥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孕、产妇、精神病等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双风池、颈夹脊穴、百会、悬钟。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选取规格为0.3 mm×40 mm华佗牌针灸针,进行穴位常规消毒后,双风池穴针尖朝双侧目内眦方向刺入1.0~1.2寸,双侧颈夹脊穴(颈夹脊穴取C1~C5,每次取2~3组,每次必须取C1或C2夹脊穴中的一组)均采用直刺,其中C1、C2颈夹脊穴缓慢刺入1寸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百会穴沿督脉向后平刺2~3寸,悬钟直刺2寸,均采用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针刺后,风池与同侧 C2夹脊穴以下夹脊穴接G6805-1电针仪(青岛鑫兴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用连续波,频率50~100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留针20~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氟桂利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早晚各5 mg;曲克芦丁(三九企业集团永安制药厂生产),每日饭后0.2 g。10天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判定。临床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能参加一般性活动;有效:眩晕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时仍有复发,生活工作受一定影响;无效:各种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3.2 治疗结果

见表1。两组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位置性眩晕,其发生机制有两种情况[4],一是椎动脉受骨赘的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尤其是椎动脉本身有病变的时候;二是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两种情况均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椎-基底动脉解剖关系复杂,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分4段,紧邻脊神经、交感神经、颈下交感神经节、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至枕骨大孔时弯曲较多,尤其从C1、C2至枕骨大孔弯曲更明显,故颈椎的病变易于引起眩晕,一般认为颈椎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颈椎不稳是发病的重要始发因素。有研究[5]表明针刺可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消除颈部软组织及椎周炎性反应,缓解肌肉痉挛,恢复颈椎力学平衡。还有研究[6]表明,通过针刺夹脊穴、百会能提高椎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血流指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状况,提高大脑供血状况,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1927年Dekleyn和Neuwenhuyze通过尸体证明转颈时在C1、C2处可使椎动脉血流受阻,根据腧穴的近部主治作用,故每次针刺都必选C1或C2夹脊穴中的一组治疗。

传统医学认为,颈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曰:“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于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则有昏厥跌仆之虞”。《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风池穴属足少阳胆径,为手足少阳、阳维脉之交会穴,是风邪入脑之门户,针刺不论内风、外风,均有驱除风邪之作用,且位于颈椎部,根据腧穴的近部主治作用,对颈椎局部病变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悬钟属足少阳胆经穴,髓之会,远取悬钟有清髓热、补髓海、舒筋脉之功效。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通过现代医学研究及传统医学理论也得到了支持,在治疗过程中笔者发觉针刺的即时缓解效果非常迅速,不时有应针而瘥之功出现。本治法在基层医疗中物美价廉,方便适用,值得广泛推广。

[1] 王君鳌,陈文治.传统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与治疗[J].中医正骨,2004,16(11):49 -5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孙宇,陈其福.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2 -476

[4] 周秉文,陈伯华.颈肩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4

[5] 孙方迁,索兴旺,杨标超,等.温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5):50 -51

[6] 孙月华.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07,38(1):62

猜你喜欢

夹脊椎动脉颈椎病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