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卒中急性期步行功能障碍102例临床观察

2012-10-10毕艳梅薛建立

河北中医 2012年10期
关键词:人民卫生出版社患侧步行

毕艳梅 薛建立

(河北省滦南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河北 滦南 063500)

1 河北省滦南县中医院麻醉科,河北 滦南 063500

我国卒中发病率每年约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果早期未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发展到后期会有“画圈”步态、“足内翻”畸形等后遗症[1]。2010-06—2012-02,我们应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卒中急性期步行功能障碍102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10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204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龄40~64 岁,平均(58.0±0.6)岁;病程 3~15 d,平均(10.0±0.2)d。对照组102例,男 51例,女 51例;年龄39~65岁,平均(59.0±0.3)岁;病程 3~15 d,平均(9.0±0.8)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的诊断标准。

1.2.2 排除标准 ①非缺血性卒中所致的步行功能障碍;②大面积梗死或有意识障碍者;③合并有运动性、感觉性失语或智力低下不能配合治疗者;④下肢有静脉血栓形成者(表现为患侧下肢肿胀、局部温度稍高);⑤血压>24.0/14.7 kPa(180/110 mm Hg)。

1.2.3 脱落标准 ①未能按时完成治疗者;②治疗中途自动放弃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1.1 针刺方法 取穴:百会、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脾俞(双侧)、三焦俞(双侧)、肾俞(双侧)、环跳(患侧)、委中(患侧)、阳陵泉(患侧)、承山(患侧)、绝骨(患侧)、三阴交(患侧)、丘墟(患侧)、八风(患侧)。针刺方法:患者健侧卧位,百会顺经脉平刺,环跳以50 mm针直刺,针感传至足底为度,委中、承山、绝骨向上斜刺,心俞、肝俞、脾俞、三焦俞、肾俞、阳陵泉、三阴交、丘墟、八风穴用40 mm针直刺,得气为度,留针20 min,每日1次。

1.3.1.2 康复训练 患者做如下动作每日1次。(1)直立床训练:第1 d患者以45°角站立10 min,以后每日增加10°,至85°止,站立时间最长不超过20 min。(2)运动疗法:①仰卧位,患侧下肢被动活动3~5 min(屈曲、伸展、内外旋、背屈、跖屈),维持各关节正常活动度。②仰卧位,患侧下肢辅助主动屈髋屈膝运动,10个为1组,连做2组。③桥式运动,双桥或单桥,10个为1组,连做2组。④站立位平衡和重心转移训练,每次10 min。

1.3.2 对照组 予针刺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3.3 疗程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间隔2 d继续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采用偏瘫评价表—下肢(上田敏)[3]以及偏瘫功能检查综合判定表(下肢)[3]对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显效:下肢运动功能上升2个级别以上;有效:下肢运动功能上升1个级别;无效:下肢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其病因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其病位在脑髓脉络,与心、肝、脾、肾均有密切关系[4]。百会为诸阳之会,针刺之能振奋人体阳气,以期阳生阴长,利于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气纳三焦,血归包络”,取心俞、肝俞、脾俞、三焦俞、肾俞以调理脏腑,通调三焦气化,使脏腑功能日盛,气血调和,经脉得以温养。三阴交系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该穴有补肾滋阴生髓的功能。髓主精,精生髓,脑为髓海。环跳、委中、承山穴位于坐骨神经、胫神经走行区域,针刺可以改善下肢功能[4]。现代医学认为,痉挛性偏瘫步态,是由于单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康复训练能使脑梗死灶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增殖,侧支循环改善,促进病灶修复及正常组织的代偿作用,从而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1]。康复过程中直立床训练,可以防止直立性低血压,通过患肢负重,可获得直立的感觉刺激,并通过反射机制诱发肌张力。患肢的被动活动维持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以及跟腱缩短。桥式运动提高患者对骨盆和躯干的控制能力。患肢的屈髋屈膝活动为无画圈的步行训练做基础。站立位平衡和重心转移训练,促进患者的平衡反应,增强躯干和下肢控制能力,为正常步行的基础[5]。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患肢功能的恢复,防止误用和废用综合征,减轻后遗症,充分强化和发挥残余功能,争取患者早日达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回归社会[6]。

观察结果表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急性期步行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8,38.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杂志,2010,43(2):146-152.

[3]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2-453.

[4]赖新生.针灸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0,137.

[5]倪朝民.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6]裘亚龙.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96-98.

猜你喜欢

人民卫生出版社患侧步行
更 正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从步行到奔跑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