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腑理血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3例临床观察

2012-10-10薛捍臣连秀茹张幽艳袁文龙刘长娟杨永生辛立波孙艳霞魏顺利崔建杰

河北中医 2012年10期
关键词:通腑计分中风病

薛捍臣 连秀茹 张幽艳 袁文龙 刘长娟 杨永生 辛立波 孙艳霞 魏顺利 崔建杰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中医院脑病科,河北 保定 072550)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卒中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每年有200万人新发卒中,存活的卒中患者达700万,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广大人们的身心健康[1]。2010-01—2012-05,我们应用通腑理血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3例,并与常规治疗6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6例均为我院脑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男38例,女25例;脑梗死46例,脑出血17例;年龄35~81岁,平均(60.77±12.23)岁;中风部位:基底节35例,放射冠11例,额叶4例,颞叶3例,脑干3例,顶枕部2例,顶叶1例,大面积4例;辨证分型[2]:风痰火亢证11例,风火上扰证8例,痰热腑实证17例,风痰瘀阻证9例,痰湿蒙神证5例,气虚血瘀证9例,阴虚风动证4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8例,冠心病22例,糖尿病15例。对照组63例,男36例,女27例;脑梗死49例,脑出血14例;年龄38~80岁,平均(61.48±11.59)岁;中风部位:基底节37例,放射冠9例,额叶5例,颞叶4例,脑干3例,顶枕部1例,顶叶1例,大面积3例;辨证分型:风痰火亢证10例,风火上扰证9例,痰热腑实证19例,风痰瘀阻证7例,痰湿蒙神证4例,气虚血瘀证8例,阴虚风动证6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40例,冠心病24例,糖尿病1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确诊[3]。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中风诊断标准的急性期患者,可纳入试验病例[4]。

1.2.3 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引起脑栓塞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对本药过敏者。⑤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⑥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4]。

1.3 治疗方法 根据CT诊断,均常规治疗,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对症处理;有颅高压的患者均予20%甘露醇(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037)125 mL快速静脉滴注,6~8 h 1次。

1.3.1 对照组 卒中加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云南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667)5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理血法。药物组成:生大黄20 g,炒栀子10 g,黄芩10 g,玄明粉15 g,瓜蒌 20 g,石决明 15 g,钩藤 15 g,赤芍药、白芍药各20 g,丹参15 g,三七10 g,炙甘草10 g。神志不清或有智力障碍加远志15 g、郁金15 g;上肢瘫痪加桂枝10 g、桑技10 g;下肢瘫痪加牛膝15 g;肢软无力加黄芪10 g、续断15 g。水煎服,每日l剂。

1.3.3疗程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中风病计分方法主要评定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①神志状态:神志清楚0分;神志恍惚(思睡、唤醒后能与人言)1分;神志迷蒙(嗜睡、呼之答不确切)2分;神昏3分;昏愦(神昏同时兼有脱证)4分。②语言表达:正常0分;一般表达、命名不能1分;说话成句而表达不全2分;不能说单词、词组3分;语言基本不能4分。③上肢肩关节:正常0分;上举正常但肌力差1分;上举平肩或略过肩2分;上举不到肩3分;不能动或前后略摆动4分。④上肢指关节:正常0分;手指动作有效而肌力差1分;握拳伸指2分;屈指、握不成拳、不会伸3分;不会动4分。⑤下肢髋关节:正常0分;抬高45°以上1分;不足45°者2分;摆动能平移3分;不能动4分。⑥下肢趾关节:正常0分;伸屈自如但力弱1分;伸屈不全2分;略动3分;不会动4分。⑦综合功能:生活自理,自由交谈0分;独立生活,简单劳动而有部分功能不全1分;可行走,部分自理,需要人辅助2分;需人随时照料3分;卧床4分。疗前满分28分,起点分最高不超过18分,其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痊愈:≥85%;显效:≥50%;有效:≥20%;无效:<20%[4]。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中风计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中风病计分比较分,±s

表1 2组中风病计分比较分,±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3 21.11 ±2.31 12.19 ±4.17*△对照组 63 21.33 ±2.37 15.58 ±5.39△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前中风病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风病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随着人们膳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中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要疾病。急性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减少致残率的关键。中风的发生是在脏腑功能失调基础上,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导致肝阳暴张,化火生风,气血逆乱,风火痰瘀蒙蔽清窍,痹阻脉络,以肝肾阴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其急性期多以风火痰瘀等实证表现为主[5]。重症患者或因风痰上扰、痰热闭窍而出现神志变化;或因诸邪交结,阻痹脉络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因而中风急性期以治标实为主,浊瘀积聚脑中,火热内炽,既炼液成痰而助阳化风,又消灼津液以加重病情,痰积、血瘀必损脾胃,脾胃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引起糟粕内停[6]。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风患者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肠源性内毒素大量吸收,从而加剧脑循环障碍,故通腑法可以排除积于肠中之代谢废物,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7]。中风急性期气血运行障碍,又有腑气不通。因此,中风急性期运用通腑理血法是很合适的,通腑理血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通腑降浊,调理气血,而不是单纯的攻下、活血、破血。中药方中生大黄为主药,泻火、功积导滞、凉血、活血化瘀,破一切瘀血,其力沉而不浮,《本经》谓其能“推陈出新”;玄明粉软坚泻下;炒栀子清三焦火而除烦,配黄芩清热泻火、利湿、凉血止血;全瓜蒌、石决明清热,润肠,通便;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赤芍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白芍药养血敛阴平肝;丹参、三七活血祛瘀止血;炙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药物相配,共奏清热熄风、理气行血、荡涤肠腑积滞的功效,正合中风急性期气血运行失常、腑气不通之病机。通腑理血法用于中风急性期的治疗较为恰当,临床观察结果也显示本法用于中风急性期具有良好的疗效。

观察结果表明,2组治疗后中风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我们在临床观察中,中风急性期,不拘于是否大便之结硬、神志昏迷与否,只要不是脱证,正确及时应用本法,对急性期的治疗具有良好疗效。而且治疗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对患者有关指标的监测未发现毒副作用,证明通腑理血法所用方药,在中风急性期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1]毕齐.卒中诊疗别忽视认知功能障碍[J].健康报,2012-6-6(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郑筱萸.中药新药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25.

[4]王新志,韩群英,郭学芳.中风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76-777.

[5]于晓东,王秀芳,张洪品,等.开窍丸治疗急性中风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7,29(3):218-219.

[6]韦春燕.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766-1768.

[7]王昌俊.试论下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和运用原则[J].山西中医,1992,8(5):6-8.

猜你喜欢

通腑计分中风病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引导素质教育的新高考计分模式构想:线性转化计分模式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计分考核表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张圣德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