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级网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

2012-10-10金成珠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考试计算机大学

金成珠

四级网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

金成珠

大学英语四级网考的推行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考试的现状,解决其中的各种弊端,但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使用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网考的反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建立网考背景下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建议。

四级网考;大学英语教学;挑战

一、引言

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语言测试的介质也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取代传统纸笔测试的趋势。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07年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实现大学英语网考。网考使听说读写能力、信息汲取和输出的交际能力借助计算机而整合起来,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四级纸笔考试模式,实现了与TOFFE、IELTS等国际著名标准化考试的接轨。网考的推行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现状,解决四、六级考试中的各种弊端。首先,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考试语料为原汁原味的真实音频视频材料,使听力理解考试更具真实性,更接近日常生活。网考基本采用了选自VOA、BBC和CNN等媒体的新闻、采访、报道、讲座等具有真实语境的材料,内容涉及教育、时事、科技、健康、体育、文化、社会、旅游等,因此,能够更加真实地测试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接收和反馈信息的能力。其次,可实现多次多时考试。只要学生英语能力达到了一定标准,就可以申请参加考试,改变传统大学英语考试一学期一次的局限,而且也解决了传统考试因规模太大不得不限制考试次数(如凡过及格线就不能再考)的问题。甚至如同新托福考试一样,一年多次、一月多次等,减少考试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再次,可以预防考试作弊,特别是防止高科技通讯手段作弊。

在教育部直接部署下,继2007年年底在复旦大学等4所高校试点后,又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试考:2008年12月在53所高校5000名考生和2009年6月在68所院校6000余名考生中进行。随着试点数量的不断增加,软件系统的不断完善,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在全国正式实施的日子已为时不远。

二、四级网考的特点

1.网考是一种基于听力的考试;

2.网考采用英语媒体的真实音频和视频材料;

3.网考增设了口语测试;

4.网考测试考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5.网考的考试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三、学生对网考的认知和反馈

1.调查过程。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2009级非英语专业的在校本科学生(211工程大学一本)。在此次接受调查的124名学生涵盖工商管理、法学、会计学、国际贸易、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等文理工科各专业,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学生参加了一次模拟网考,并在教师要求下在网上进行过网考实践。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四级网考的认知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网考对学生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

2.调查问卷设计。本调查问卷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计算机使用背景、学生对网考难易程度的看法和学生在网考过程中的紧张焦虑程度等三方面展开调查。为了突出网考不同于笔试的特点,对网考中和笔试中共有的阅读理解部分在问卷调查中没有涉及。

3.调查问卷分析。

表1 学生英语学习和计算机使用背景

认为自己计算机使用很熟练的学生占11%,较熟练的占18%,共计29%;而认为自己计算机使用一般、不太熟练、很不熟练的分别占30%、23%和18%,共计71%,可见,即使是生活在北京的90后大学生,他们的计算机使用熟练程度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而英文打字速度就更不尽如人意:只有7%的学生认为自己打字“很熟练”,14%的人认为自己“较熟练”;而认为自己打字“一般”、“不熟练”、“很不熟练”的人分别占25%、31%、23%,共计79%。英文打字不熟练必然影响学生的作文成绩,多数学生表示作文“未写完”或“草草结尾”;“来不及思考”或“打不完字”。对于“英语课内使用计算机的目的”,21%的学生选择“不使用”,原因是我们实验学院上英语课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室而不是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学生在课上不使用计算机。75%的学生英语课上使用计算机进行听说练习,23%的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读写练习。可见,实验学院在英语课上计算机使用不够。显然,这对学生未来应付网考是极为不利的。至于学生课外使用计算机的情况,18%学生选择“很频繁”,41%的学生选择“较频繁”,共计59%。而选择“一般”、“较少”、“很少”的分别为15%、23%和3%,共计41%。课外使用计算机的目的,13%的学生选择“电子邮件”,67%的学生选择“上网”,而只有10%的学生选择“学习英语”,另10%的学生选择“用英文发帖”。

从表1看,只有不到1/3的学生认为自己计算机使用熟练。约80%的学生认为自己英文打字不熟练。学生英语课内不使用计算机,虽然大部分学生在课外使用计算机较为频繁,却多数为上网或发邮件等目的,而很少使用计算机学习英语或用英文发帖。所以,学生在网上用英文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很有限。

表2 学生对网考难易程度的看法

33%的学生认为网考整体“很难”,27%的学生认为“较难”,共计60%。而31%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9%的学生认为“较易”或“很易”。11%的学生认为视听理解“很难”,25%的学生认为“较难”,26%认为“一般”;认为“较易”或“很易”的分别为24%、14%,共计38%。22%的学生认为听写“很难”,27%的学生认为“较难”。认为“一般”、“较易”或“很易”的分别为23%、18%和10%,共计51%。19%的学生认为跟读“很难”,26%的学生认为“较难”。认为“一般”、“较易”或“很易”的分别为13%、23%和19%,共计55%。39%的学生认为写作“非常难”,29%的学生认为“较难”,共计68%。认为“一般”、“较易”或“很易”的分别为28%、2%和2%,共计32%。可见,6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考整体难度大,写作的难度尤其大。经过对学生的访谈作者了解到,学生对跟读的有效性认可程度低,他们认为跟读远远无法准确衡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口头交际能力。关于这一点多数英语教师也认同,因为口语交际能力除了语音语调之外,还涉及词汇、句法、交际策略、交际的得体性等多方面因素,仅凭语音语调当然无法准确测试学生的口语水平。但同时,老师们仍然认为网考相对于以往的四、六级笔试增加了跟读测试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长期因为无法大规模测试而在教学中被广泛忽视的英语口语终于开始了测试的尝试,为将来进一步科学地测试提供了基础和先期准备。而2/3的学生认为写作较难,因为网考中打字速度在写作中起的作用过大,如果打字速度较慢,即使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有较好的写作思路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可能因为打字速度跟不上而无法完成写作任务,或者由于担心打不完字而匆匆结尾,难以取得满意的写作分数。再者,网考的写作是基于视频听力基础上的写作,如果视频没听懂或没有完全听懂,势必影响写作中对视频内容的概括,进而影响对视频内容所作的评论。可以说,网考写作测试的不是单纯的写作能力,而是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获取视频信息的听力概括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综合测试。对这样的高标准要求,显然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的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准备好。

表3 学生在网考中的紧张程度

25%的学生认为网考整体让他们“很紧张”,19%的学生认为“较紧张”,24%认为紧张程度“中等”;22%的学生认为“较放松”,只有10%的学生认为“很放松”。31%的学生认为视听理解录音部分令他们“很紧张”,30%的学生认为“较紧张”,18%的学生认为“中等”;认为“较放松”或“很放松”的只有15%和6%,共计21%。19%的学生认为听力理解录像部分“很紧张”,27%的学生认为“较紧张”,29%的学生认为“中等”;认为“较放松”或“很放松”的分别为20%和5%。13%的学生认为跟读“很紧张”,23%的学生认为“较紧张”,31%的学生认为“中等”;认为“较放松”或“很放松”的学生分别为26%和7%,共计33%。42%的学生认为写作“很紧张”,35%的学生认为“较紧张”,共计77%;17%的学生认为“中等”;只有6%的学生认为“较放松”,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很放松”。可见,40%学生认为考试整体令他们紧张,尤其是写作,令大部分人紧张。

四、网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

从以上问卷调查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从外在因素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上,还是内在因素学生自身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看,网考都给大多数学生带来极大的挑战,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焦虑。而心理焦虑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在网考中的表现,尤其是跟读和写作方面的表现。网考基本上采用了选自VOA、BBC和CNN等媒体的新闻、采访、报道、讲座等具有真实语境的材料,内容涉及教育、时事、科技、健康、体育、文化、社会、旅游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由于采用的是真实的英语音频和视频材料,语速、口音和内容都是真实世界里的,难免有口音与干扰噪音,与原来找一篇书面体裁的文章在录音棚里找本族人录音,速度是控制的、发音是标准的等“虚假”材料相比,网考的效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考生的应考难度也大大提高。而我们目前的教学并没有多少视频和音频内容采用真实新闻语料。教学与测试的严重脱节势必影响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网考对综合语言能力的测试符合IT时代对个人基本素养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即使身在北京的我们,学生在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而学生在课下使用计算机多以上网及汉语聊天为目的,多数学生根本达不到网考要求的在网上获取英文信息和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能力要求。所以,从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要达到网考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网考背景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1.构建大学英语听力、阅读、写作新模式。选用真实新闻音频视频教学,提供大量真实新闻语料,扩展学生的新闻英语词汇量,传授新闻英语听力技巧,同时开设英语新闻阅读和写作课,与新闻听力课相配合,充分利用网络新闻资源的丰富性和实时性,使学生广泛接触真实、鲜活的新闻语言,听、读、写结合,边学边用,边学边练。

2.开设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使学生全面了解西方社会与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个人素养,为听懂英语新闻打下文化背景知识基础。

3.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媒介。教师依托语音室及多媒体技术授课,仿真语言环境;逐步创造网络教学条件,通过校园网上运行的教学软件,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并据此建立基于真实语料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在网上阅读新闻材料,并随时在班级博客或班级交流社区用英文讨论所阅读的新闻,既练习打字,又锻炼思考和写作能力。

4.教师利用批改网批改作文,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写作一直是学生的弱项,很大程度上与缺乏系统的写作训练和写作练习有关。批改网使用语料库自动评阅学生作文,学生即交即改,大大提高了批阅效率,非常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多次修改提高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学生在网上提交作文,并在网上改写,无形中与网考写作一步步接近,到真正参加网考时完全可以达到像平时习作一样应付自如。

5.完善评估与监控体制。期末考试应体现四级网考的导向性,考察学生对真实语言材料的获取和反馈能力,并将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成绩按一定的比例纳入学期总评成绩中。教师应该有效监控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信息时代,大学英语网考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网考对学生和大学英语教学都提出了极大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勇敢面对。学生需要提高对真实英语语料信息的获取和反馈能力,加强在网上读取新闻和评论新闻事件的能力;教师需要建构网考背景下全新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切实帮助学生迎接挑战,提高能力。

本文为北京工业大学教育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 RE2009-C-61)的部分研究成果。

[1]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金艳,吴江.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的设计原则[J].外语界,2009,(4):61-68.

[3]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意义和反驳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9,(5).

[4]陈小近,谭明霞.四级网考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语料输入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

[5]叶涛.大学英语四级网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基于重庆某高校的一项调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2

B

1671-6531(2012)06-0095-03

金成珠/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外语教研室副教授(北京10001)。

猜你喜欢

考试计算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计算机操作系统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