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科无陪护病房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的实施与效果

2012-10-09窦玲云石荣光周月爽张瑞红

河北医药 2012年11期
关键词:管床包干制流程

窦玲云 石荣光 周月爽 张瑞红

我院老年骨科无陪护病房于2010年8月1日正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了确保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管床护士为其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我院老年骨科无陪护病房对护士工作流程进行了重组优化,改变了排班形式与分工方式,对住院患者实施了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一年多来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骨科共有核定床位39张,护理人员25名;学历:本科16名,大专5名,中专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1名,护士7名。

1.2 方法

1.2.1 存在问题:对传统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首先成立了工作流程设计小组,通过对医生、护士、患者的调查问卷及对护士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得出传统的工作流程护士为患者施行功能制护理,每位护士依据个人分工进行工作,护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的问题有:①传统护理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体现不足;②传统护理工作流程为患者实施针对性、预见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欠缺;③传统护理工作流程使患者依属感缺乏[1]。

1.2.2 解决方法:针对问题,对各班工作重组,设计新的工作流程;并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估:围绕患者需求,重新调整护理班次及各班次工作职责;以各班次工作职责为框架,工作时间为主线调整护理工作核心流程[2]。改变临床护理分工方式,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功能练习指导等各项护理工作,确保基础护理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1.2.2.1 改变排版模式与职责分工:取消APN排班制,改为12 h两班制即管床护士班次为8∶00 ~20∶00,20∶00 ~8∶00;实行弹性排班,在工作量大的时间段安排帮班8∶00~12∶00,2∶00~5∶00 与断班 6∶00 ~9∶00,16∶00 ~20∶00;管床护士负责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实施整体化、人性化、专业化的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负责评估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制订、实施护理计划,评估护理效果;要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各项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及心理康复指导等。治疗护士协助管床护士做好患者的各项治疗;帮班与断班护士协助管床护士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

1.2.2.2 实施“责任小组24 h负责制”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能力及要承担的工作内容分层管理,按照老护士带新护士的原则,实行责任小组包干,管床护士负责,人人管患者的扁平化分工新模式。建立起有管床护士、治疗护士、帮班护士、断班护士等组成的“责任小组24 h负责制”护理工作模式;保证管床护士不离开所负责的患者;保证每天、每小时都有足够的人力完成相应的工作[1]。1.2.2.3 加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控制:制订各班各级护士职责与工作考评标准。护士考评标准将护士护理病人的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以及患者治疗、护理和康复的效果作为评价护士工作的重要依据。护理部根据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服务标准,对试点病区工作每月进行4次日查岗,2次夜查岗,2次素质检查,1次满意度问卷调查,1次综合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危重症患者护理、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等。

1.2.3 医院完善各项支持系统: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技能培训与考核,每季度进行理论培训与考核。不仅使护士的各项操作流程化、规范化,而且优化了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简化护理文书,减少了护理文书书写时间;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及时增加补充了护理人力;增加了基础护理设施;完善了后勤保障系统等。

1.2.4 效果评价:分析并比较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前后试点病区护理质量,住院患者、护士、医生满意度。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P <0.01)。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情况比较 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后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与健康教育覆盖率(P<0.01)。见表2。

表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n=25,分,±s

表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n=25,分,±s

项目 实施前 实施后 t值 P值87.8±4.6 99.3±2.1 13.82 <0.01晨、晚护理 89±3 99±3 6.85 <0.01出入院护理 90±15 95±12 3.56 <0.05专科护理 90.6±2.4 98.8±2.4 7.25 <0.01护理安全 89.4±5.7 98.5±1.5 9.30 <0.01消毒隔离 91±4 99±3 7.27 <0.01病房管理 87±8 98±3 11.85 <0.01责任护士掌握病情基础护理92.6±1.2 97.7±1.0 5.80 <0.01

表2 实施前后患者满度及健康教育情况比较 %

3 讨论

3.1 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 表1显示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后护理质量检查的各项结果明显提高(P<0.05或<0.01),可见通过制定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实行责任小组包干的工作方法,使患者的基础护理得到加强,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一切心中有数,能够和医生及时沟通,防范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让患者得到了最安全的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长、护理组长实时控制护理质量,随时调整工作,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3.2 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后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传统模式的功能制护理,普遍存在“重技术、轻基础;重医嘱、轻护理”的工作现状,缺乏对患者身心整体反映的关注,更谈不上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能得到护士整体化、人性化、专业化的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通过调整排班,管床护士相对固定,患者有了明确的照护人,增加了安全感与归属感[3],减少了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陌生感,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有效交流[4]。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并且更加关注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表2中可以看到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3 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后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与健康教育覆盖率 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作为反映医院护理质量的评价内容,真正体现了护理质量“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了患者参与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健康教育覆盖率和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反映了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将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为患者提供个体指导、集体讲解、文字宣传等健康教育方式,把健康教育贯穿到患者就医的全过程,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有利于临床诊疗方案的落实与患者康复。

1 窦玲云,石荣光,李冬梅,等.老年骨科病房无陪护工作流程设计与应用.河北医药,2011,33:1430-1431.

2 王玉玲,宣世英.“5S”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4,14:50-52.

3 熊秀娥,肖晓玲,张东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的实施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6-218.

4 钟仕萍,黎雪梅.对护理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护理学杂志,2001,16:506-507.

猜你喜欢

管床包干制流程
提升肿瘤放疗科临床护生责任管床能力的教学探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高校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研究
基于会计视角探讨科研经费“包干制”
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的影响因素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护生管床责任制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智能移动呼叫器在护士责任管床制的应用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