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2-10-09许月琨卢海丽李红张景瑞刘翠萍王爱香董焕娥

河北医药 2012年1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状态康复

许月琨 卢海丽 李红 张景瑞 刘翠萍 王爱香 董焕娥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0% ~50%[1],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抑郁状态是影响中风患者康复的重要障碍之一,它对脑卒中预后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缺乏主动性,从而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本研究旨在讨论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121例脑卒中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头颅核磁证实。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评定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将HAMD>17分定为脑卒中伴抑郁症。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1例,男35例,女26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62.5±5.0)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为5~15分,平均(7.8±4.0)分。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1.8±4.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为4~15分,平均(8.0±4.0)分。所有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以及有外伤史、手术史、恶性肿瘤、意识障碍、失语、既往精神病史阳性、有自伤及自杀行为者。2组病情严重程度、性别比、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并发抑郁的程度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应用脑血管疾病常规药物治疗,正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则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支持干预治疗,5次/周,30 min/次,8周为1个疗程。主要方法:(1)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等具体情况,由熟悉心理治疗的临床护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利用图片、录像、授课、模型幻灯等形式使患者认识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病诱因、病程特点、功能恢复、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而引导患者了解引起抑郁状态的有关诱因及疾病实质。讲述时尽量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具体化。(2)心理护理:在多方面给患者以体贴、关心和照顾,以诚恳、亲切的语言给患者以安慰,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充分认识患者的痛苦与恶劣的心境,在取得患者信任合作的基础上,鼓励、疏导、指导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减轻焦虑过度造成的心理障碍。(3)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听轻柔音乐,以稳定情绪、消除杂念,保持心境宁静。(4)争取家属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鼓励家属陪伴探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及支持系统。(5)现身说教:邀请有经验、恢复较好的患者传授康复经验。

1.3 疗效评定 采用HAMD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由专职人员严格按常规完成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AMD评分2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s

周末干预组(n=61)组别HAMD研究前 4周末 8>0.05 <0.05 <0.01 24.6±6.7 15.3±6.2 10.6±7.2对照组(n=60) 23.9±7.1 18.9±6.9 14.9±6.1 P值

3 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悲观失望、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低、注意力不集中等。根据国内外资料的显示,脑卒中后几乎都有不同程度肢体语言和认知障碍,患者往往担忧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而至抑郁[3],而抑郁状态使患者情绪低落、活动减少,严重影响睡眠,不利于功能训练和康复。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多与额叶皮质和基底节区病变有关,使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释放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受抑制,导致躯体功能障碍症状进一步加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缺乏依从性和主动性,延长病程。甚至有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害怕成为家人的“累赘”,情绪低落,导致自杀。经本研究表明,主动干预抑郁状态,有利于解除抑郁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4]。通过良好的心理干预,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唤起患者积极情绪,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制,淡化抑郁,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5],使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从被动状态向主动状态转化,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致残率,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使其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早日回归社会,并降低因PSD的负性情绪特别是绝望而致的病死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充分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宣教,及早发现并合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对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后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经济、简单、方便、有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推广。

1 栾文慧,朱婧,雷阳.国内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现状.医学教育探索,2010,9:1718.

2 饶明利,林世和主编.脑血管疾病.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123.

3 牟利风,徐涛.脑梗死患者住院及社区运动功能康复的连续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4.

4 梅志忠,徐亚林,胡良建.卒中后抑郁状态对卒中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临床内科杂志,2002,19:377-378.

5 宋宇,徐菲,扬威,等.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10.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状态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状态联想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