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肠手术中西医麻醉的比较研究

2012-10-09高清丽

河北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组术骶管俞穴

高清丽

随着肛肠手术患者及其外科医生对麻醉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腰俞穴麻醉、小剂量腰麻、腰硬联合麻醉均为肛肠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完成了150例肛肠手术,本文对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肛肠病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2~73岁;男71例,女79例;体重44~75 kg。随机分成3组,A组为腰俞穴麻醉,B组为小剂量腰麻,C组为腰硬联合麻醉,每组50例。

1.2 病种分类 A组:混合痔23例,内痔8例,外痔9例,肛瘘4例,肛裂3例,肛周脓肿3例;B组:混合痔19例,内痔5例,外痔10例,肛瘘6例,肛裂5例,肛周脓肿5例;C组:混合痔21例,内痔6例,外痔7例,肛瘘5例,肛裂4例,肛周脓肿7例。

1.3 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均为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0.1 g,入室后常规吸氧,监测呼吸、脉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及开放静脉通道,滴注乳酸钠林格液。术中心率低于60次/min,应用阿托品0.3~0.5 mg,收缩压低于90 mm Hg,应用麻黄碱10~15 mg。采用麻醉常规操作要求[1]:(1)A组:选左侧卧位,腰背应尽量向后弓曲,双膝屈向腹部,先以食指摸到尾骨尖,拇指尖沿尾骨中线向上触摸,可触到骶骨末端呈“V”形凹陷,即为腰俞穴(骶裂孔)。常规消毒铺巾,用5 ml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接7号针头,于穿刺点处做皮丘,逐层浸润,垂直入针有落空感(穿过骶尾韧带)后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推药阻力不大时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5 ml,5 min后观察无异常反应,再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相应药量,50例患者的平均药量为(22.8±2.8)ml,操作完毕,患者平卧,观察20 min,测麻醉平面在S1以下,针刺肛周皮肤无痛即可施行手术,术中不应用麻醉辅助药物;(2)B组:选左侧卧位,腰背应尽量向后弓曲,双膝屈向腹部,定位L3~4间隙,常规消毒铺巾,用7 G针头腰穿,见脑脊液回流再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相应药量,50例患者的平均药量为(2.6±0.5)ml,操作完毕,患者平卧,针刺肛周皮肤无痛即可施行手术,术中不应用麻醉辅助药物;(3)C组:腰背应尽量向后弓曲,双膝屈向腹部,定位L3~4间隙,常规消毒铺巾,用5 ml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接7号针头,于穿刺点处做皮丘,逐层浸润,然后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缓慢插入腰麻针,见脑脊液回流再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相应药量,50例患者的平均药量为(3.0±0.4)ml,注射完毕,拔出腰穿针,置硬膜外导管,操作完毕,患者平卧,针刺肛周皮肤无痛即可施行手术,术中酌情追加硬膜外药量,不应用麻醉辅助药物。

1.4 麻醉效果评定 对3组术前、术中HR、MAP、SpO2进行记录统计。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2],满意:手术无疼痛,肛门松弛;不满意:手术时有轻度疼痛或牵拉痛,肛门松弛不完全;差:疼痛明显,需用大量局麻或更换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改变 3组术前、术中血流动力学均无显著变化(P>0.05),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3组术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n=50,±s

表13组术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n=50,±s

组别 MAP(kPa) HR(次/min) SpO2(%)A 组术前 12.7±1.4 87±10 96.8±2.5术中 11.8±1.6 95±21 98.4±0.8 B组术前 12.3±1.5 87±11 96.5±2.8术中 10.7±1.3 97±20 98.5±0.6 C组术前 12.8±1.4 88±11 95.9±2.7术中11.2±1.1 94±20 98.6±0.5

2.2 麻醉效果比较 C组麻醉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A、B组(P <0.05)。见表2。

表2 3组麻醉效果比较 n=50,例

3 讨论

肛肠疾病属临床常见疾病,人群患病率较高。肛门区神经丰富,特别齿状线以下由体神经支配,对痛觉尤其敏感;此外肛门部皮肤菲薄,为督脉交接之处,是机体痛觉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即使轻微刺激,也会产生剧烈疼痛[3]。因此,肛肠疾病的高发病率及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要求一个有效、安全且利于术后镇痛的麻醉方法,同时满足患者和外科医生的需求。

腰俞穴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均为肛肠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腰俞穴属于中医经络中的督脉经穴,位于骶裂孔中,该处分布着尾骨神经分支,在此穴中注射麻药通过经络作用,阻断肛门周围神经的传导,使局部丧失感觉,达到无疼痛和括约肌松弛的麻醉效果,属于中医穴位麻醉之一。腰俞穴麻醉,又称简易的骶管麻醉,是1957年成都中医学院首创使用而延续至今。我们使用此麻醉方法所选麻醉药的浓度及剂量参照了文献报道[4],结果50例患者中,由于骶管解剖异常或闭锁而定位不准导致穿刺失败5例,符合相关文献报道[5];轻微疼痛7例,肛门松弛不完全;而满意率只有76.0%。综合以上分析,此麻醉方法虽然操作简单、风险小,但骶管裂孔解剖变异较多,穿刺成功率较低,且骶管腹侧壁及骶管外周有极丰富的粗大静脉血窦存在,一次性给药容易引起出血或局麻药毒性反应。

腰麻即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传统观念认为,比重是影响局部麻醉药在蛛网膜下腔扩散的主要原因,药物注射时,促使重比重液沿脊柱生理弯曲向胸椎扩散,平面较广,容易出现麻醉平面过高,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及运动阻滞程度较重等不良反应,而等比重液则扩散慢,作用缓和。因此我们采用等比重腰麻[5],且麻醉手术体位一致,麻醉后不用改变体位,避免体位调整对麻醉平面的影响,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趋于稳定。50例患者中,回抽无脑脊液1例,麻醉效果差;脑脊液回抽不畅2例,麻醉效果不理想;作用时间短1例,手术后期肛门松弛不良,患者有轻微疼痛;满意率为92.0%。综上所述,腰麻虽然起效时间快,大部分能阻滞完善,肌肉松弛良好,但脑脊液回抽不畅导致穿刺失败有一定的发生率,且术后头痛发生率高,麻醉作用时间短,不能进行术后镇痛。

腰硬联合麻醉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但它集腰俞穴麻醉和腰麻优点于一身,同时摒弃了二者的缺点,更适合于肛肠手术的麻醉。

1 徐启明,李文硕主编.临床麻醉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2 谭冠先主编.疼痛诊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3.

3 苏本兵,苏道广.减轻肛肠术后疼痛机制探讨.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96.

4 谢壮壮,王亮.成人肛肠手术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效果比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48-350.

5 黄宝胜,叶庆明,罗怡君,等.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的应用.淮海医药,2009,27:202-203.

猜你喜欢

组术骶管俞穴
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咀嚼效果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基于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功能研究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功能、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保护效果及应激反应影响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