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2012-09-30王维宁丁芬芳李思怡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心衰条目维度

王维宁 丁芬芳 邢 玮 李思怡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其费用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医疗支出[1]。据报道,55%的CHF患者出院后3~6个月内再次入院,导致再入院率的最主要的诱因是自我护理行为偏低[2]。因此,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是阻止其频繁地再入院、降低医疗费用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3]。本研究以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为基础,探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能力的对策,为临床护士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提供参考性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1年8~10月,研究者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有关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分级标准[4],年龄≥18周岁,言语正常,有读写能力,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者,有严重并发症及恶性肿瘤患者,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者。被调查的102例患者中,年龄:18~60岁25例(占24.51%),61~69岁35例(占34.31%),70岁及以上42例(占41.18%)。性别:男23例(占22.55%),女79例(占77.45%)。家庭人口:1~2人37例(占36.27%),3~5人62例(占60.78%),6人及以上3例(占2.94%)。婚姻:已婚84例(占82.35%),未婚、离婚或丧偶18例(占17.65%)。工作状态:在职7例(占6.86%),不在职95例(占93.14%)。学历:中学及以下52例(占51.98%),高中或中专28例(27.45%),大专13例(占12.75%),本科及以上9例(占8.82%)。月收入:1500元以下38例(37.25%),1500~3000元38例(37.25%),3100~5000元21例(20.59%),5000元以上5例(4.90%)。医疗支付方式:自费8例(7.88%),医保94例(92.16%)。分级:Ⅰ级6例(5.88%),Ⅱ级52例(50.98%),Ⅲ级34例(33.33%),Ⅳ级10例(9.80%)。住院次数:1次46例(45.10%),2次24例(23.53%),3~4次17例(16.67%),5次及以上15例(14.71%)。

1.2 调查方法 与医院的管理部门和病区联系,取得医院护理部及病区的同意和支持后,由研究者本人亲自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发现空缺、遗漏尽量给予补填。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进行收集,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人口数、婚姻状况、目前工作状态、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心衰分级、合并其他疾病个数、住院次数、病程等。

1.2.2 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 该量表是由Jaarsma等[4]专家在Orem自理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由王丽萍等[5]翻译成中文,包括12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评分法(1~5分),1表示完全同意,5表示完全不同意,总分是60分,得分越高,表明心衰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越低。中文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重测信度为0.83,内容效度为0.85,证明有较好的信效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用于评估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

1.2.3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该量表[6,7]由Feifel H等编制,由沈晓红、姜乾金等翻译成中文,原量表有19个条目,中文版已修订为20个条目,包括面对(否定)、回避和屈服(接受)三个维度,面对属于问题应对,回避和屈服属于情绪应对。各条目由低到高,按1~4四级计分,屈服分由4,6,13,18,20 各条目分累计,面对分由 1,2,5,10,12,15,16,19 各条目分累计,回避分由 3,7,8,9,11,14,17 各条目分累计,其中第1,4,9,10,12,13,18 和 19 条采用反向计分,哪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越常使用哪种应对方式。中文版应对方式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是0.69,0.60和0.76,重测信度分别为0.66,0.85和0.69,各条目相应的维度的负荷值均≥0.35,说明有较好的信度、效度。该量表是专门用于患者的应对量表,适用于各类疾病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分差分析及单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得分状况(表1)

表1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平均得分由低到高排序情况

2.2 慢性心衰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各维度得分(表2)

表2 慢性心衰患者应对方式各维度平均得分(分,±s)

表2 慢性心衰患者应对方式各维度平均得分(分,±s)

维度 平均分面对回避2.41±0.49 2.12±0.48 1.69±0.54屈服

2.3 医学应对方式及各维度与自我护理行为的相关性 将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均分与留职意愿总均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与自我护理行为的相关分析

2.4 采取不同应对方式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得分 本研究根据面对、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将患者分成三组,对其自我护理行为进行分析,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得分(分,±s)

表4 三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得分(分,±s)

组别 平均分 F值 P值面对回避26.04±7.99 5.350 0.006 32.40±7.88 30.31±7.66屈服

2.5 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2.802,P=0.066)、性别(t=-0.179,P=0.858)、工作状态(t=-1.001,P=0.319)、文化程度(F=0.930,P=0.429)、月收入(F=0.583,P=0.627)、医疗支付方式(F=0.235,P=0.629)、分级(F=1.077,P=0.363)、合并疾病个数(F=0.601,P=0.775)、住院次数(F=0.690,P=0.504)9个变量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人口数(F=6.358,P=0.003)、婚姻(F=-4.810,P=0.000)、病程(F=8.006,P=0.001)3个变量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 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将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总均分为因变量,以患者一般资料、应对方式各维度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说明见表5。应对、家庭人口数和病程三项进入回归方程,见表6,即当面对得分越高、家庭人口越多、病程越长时,自我护理行为越差。可得回归方程为Y(自我护理行为)=4.018-0.391X1(面对)-0.344X2(家庭人口数)-0.017X3(病程),该方程能解释23.4%的自我护理行为。

表5 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6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有待提高 表1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比田英芳[8]的研究结果还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地域差异所致。其中自我护理行为最低的4个条目是“我每年都会注射流感疫苗”、“如果我在一周内增加2 kg,我会联系我的医师或护士”、“如果我的疲劳增加,我会联系我的医师或护士”、“我每天都称体重”。笔者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发现,大多数患者不知道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降低心衰的发生率,部分患者不清楚流感疫苗注射的最佳时间,极少部分患者认为流感疫苗不安全。也有些患者不知道“体重在一周内增加2 kg,疲劳增加”是心衰的表现。大部分患者不知道测体重的意义,故而不愿意测体重。自我护理行为得分较高的条目是“遵医嘱服药”、“白天注意休息”、“低盐饮食”。“遵医嘱服药”说明患者积极配合医师。“白天注意休息”得分较高,分析其原因是,慢性心衰患者大部分都是退休人员,压力较小,故而有时间注意休息。而“低盐饮食”条目得分较高,这与医务人员宣教注意低盐饮食分不开。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注射流感疫苗、称体重、体重增加和疲劳增加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行为。

3.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对方式 本研究显示,慢性心衰患者最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面对。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慢性心衰的患者大多数已退休,他们经济负担较轻,时间充裕,因此有时间和经济条件面对现实,主动寻求医疗保健知识,积极配合医疗,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3.3 自我护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表3显示,面对与自我护理行为呈负相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慢性心衰患者大部分是老年患者,他们的经济负担较轻,认为疾病是身体机能衰退的表现,因此对待疾病的态度是积极的,多采用面对的应对方式,但其自我护理行为反而较差,是因为他们年龄较大,更倾向于依赖医护人员和家属。有研究表明[9],回避是注意力转移或暂时缓解矛盾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采取回避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患者不会时刻被疾病困扰,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把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地方。本研究中,采取回避应对方式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得分高于采取面对、屈服应对方式的患者,提示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其自我护理行为。单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口数、病程与自我护理行为呈负相关。家庭人口数与自我护理行为成反比的原因,可能是慢性心衰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其家人越多,越依赖于家人,自我护理行为越差。病程越长,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越差,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患者越来越依赖于家属和医护人员,导致其自我护理行为越来越差。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加强慢性心衰患者的健康教育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如鼓励每年注射流感疫苗以减少流感的发生,每天称体重,若体重在一周之内增加2 kg,应及时就诊。还应教育患者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在配合治疗的同时,把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地方,从而提高其自我护理行为。

[1] 尤黎明,吴 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5-125.

[2] Callaghan D.Healthy behaviors,self-efficacy,self-care and basic conditioning factors in older adults[J].Community Health Nurs,2005,22(3):169-178.

[3] 袁素平,杨 红,潘彩霞.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4.

[4] Jaarsma T,Stromberg A,Martensson J,et al.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the European Heart Failure Self-care Behaviour Scale[J].Eur J Heart Fail,2003,5(3):363-370.

[5] 王丽萍,王丽姿.欧洲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8):2064-2065.

[6] 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20.

[7] 周 慧.分级活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

[8] 田芳英,何 仲,李改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状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3):205-207.

[9] 付香莹.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9):1-2.

猜你喜欢

心衰条目维度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