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12-09-30梁巧莹陈赤霞符可文林少梅
梁巧莹 陈赤霞 符可文 林少梅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变化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当前危害人们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加重了个人、家庭和社会负担[1]。本研究对在我院体检的公安干警、重点中学教师、企业工人三大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进行研究,从中发现两者的相关性,同时实施针对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结果在提高良好生活方式依从性,改善健康状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公安干警、重点中学教师和企业工人人群。2010年参检6326人,男4571人,女1755人。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6.0±5.3)岁。其中公安干警2035人,重点中学教师2070人,企业工人2221人。学历:大专以上3710人,中学2203人,小学413人。2011年除不参加体检、调离单位、病故等原因,参检6218人。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意识清楚,无严重急慢性疾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体检信息管理平台。(2)自行设计的生活方式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有一般资料、膳食、体力活动和运动、吸烟、饮酒、睡眠、休息。(3)基本体检项目。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心电图、胸部DR、腹部B超、经颅多普勒、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
1.2.2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每年体检时均进行问卷调查,即体检前由健康体检中心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护理人员或总检医师发给调查问卷,体检结束时回收。调查前使用统一指导语,对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低者,给予解释。2010年发出并回收问卷6326份,2011年发出并回收问卷6218份,回收有效率100%。(2)通过体检信息管理平台分别对三大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资料建立健康电子档案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这三大职业群体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及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3)2010年各群体体检结束后给研究对象实施一系列针对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措施,1年后比较干预前后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生活方式干预前后三大职业人群健康状况比较(表1)
表1 生活方式干预前后三大职业人群健康状况比较 人(﹪)
2.2 生活方式干预前后三大职业人群生活方式情况比较(表2)
表2 生活方式干预前后三大职业人群生活方式情况比较 人(﹪)
3 讨论
表1显示,干预前三大职业人群患病率排在前8位的是脂肪肝、高血脂、超重和肥胖、高尿酸血症、慢性咽喉炎、高血糖、高血压、脑血管病。与袁红梅[2]研究结果相似。这些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表2显示,三大职业体检人群存在高盐、高脂、高糖饮食、运动量不足、缺乏锻炼、嗜好烟酒、生活无规律、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2010年体检人群存在不良生活方式者占86.03%。袁步红在为在职职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病因检查中也发现,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占70%以上[3]。研究证实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研究中,占第一位的是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其中危害较大的有吸烟、酗酒、不良生活习惯、缺乏锻炼等[4]。另据WHO报道,亚健康和慢性病形成中,个体生活方式占60%[5]。因此,对不良生活方式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小组在2010年上述三大人群体检结束后,即开始实施一系列针对不良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措施,如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出版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制定并实施干预目标和计划、采取集体授课、小组干预、一对一干预及电话干预等形式,更新体检人群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摒弃不良生活习惯,遵循良好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加强锻炼、戒烟限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和心理调息,定期体检等。结果显示,通过以上护理干预1年后,不良生活方式明显减少,良好生活方式依从性明显提高,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不良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通过干预不良生活方式,可提高人们良好生活方式依从性,改善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工作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不仅可以减少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使这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3]。因此,为了身心健康,良好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需长期坚持。
[1] 马春红,刘菊红,顾军军,等.社区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知己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1,18(7A):64.
[2] 袁红梅,黄胜起,王培燊.脂肪肝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6):942-943.
[3] 袁步红.龙里县在职职工生活方式病的调查[J].贵州医药,2011,35(7):653-654.
[4] 陈锦治主编.社区预防与保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49.
[5] 赵秋利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