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措施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012-09-30林晓华杨倩云姚亚玲陈海珠
林晓华 杨 平 杨倩云 姚亚玲 陈海珠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而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要提高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质量,应先从预防着手,将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1]。护理风险措施是指对潜在的或现有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及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对医院和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危害[2]。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风险意识,制订护理风险预案,笔者总结出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抗风险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3例,其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36~78岁,平均(66.05±8.15)岁。同时选取护理风险意识实施前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住的患者63例,其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34~76岁,平均(65.66±8.32)岁。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风险措施
1.2.1 增强护理风险意识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病情危重,应加强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了解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指导进行判断性预测风险,在风险出现前敲响警钟,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重视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不断发现总结新的安全隐患,明确防范措施,对常见的各种突发事件,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3]。
1.2.2 相关专科知识培训 开展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学习。完善并加强护士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观察、危急值掌握、特殊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等)的安全指导、并发症的观察等相关专科知识培训、考核。患者由于病情重,潜在压疮、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坠床等安全隐患,对患者健康教育落实到位,积极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1.2.3 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 引导护士正确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化解护理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病情危重,掌握语言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护理人员要疏导患者出现的各种焦虑、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以积极配合的态度接受治疗,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家属的迁怒、误解与不理智,要以安抚的态度对待,避免护患冲突,营造温馨、愉快的工作氛围,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4]。
1.2.4 完善护理记录管理 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护理工作的文字凭证,更是发生医疗纠纷时的法律证据。为了避免由于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和经济赔偿,定期开展有关护理文书的书写格式、内容及有关注意事项的培训,并建立相应考核制度,对病历进行抽查。
1.2.5 完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 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找出护理实践中容易发生的风险事件,让护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于等、脱、靠等危险行为进行警告或处罚,增强其落实护理安全措施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1.3 护理效果评价 分别观察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状况和护理质量两方面评价效果。其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状况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并发症,而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以及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状况(表1)
表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比较 例(%)
2.2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例(%)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危急重症,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风险大等特点,而一旦并发心律失常,更会加大危险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护理差错意外的发生,医护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充分的急救准备。护理风险意识的服务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避免或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主要目的,减轻风险事件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的危害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5]。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病情较重,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所以培养专科护士显得极其重要。实施护理风险意识管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及护理防范意识,明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重视风险的防范,及时发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培训后护士应急能力迅速提高,抢救配合默契,工作有条不紊。因此,加强护理风险意识,重视防范风险,提高抗风险事件的能力,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6]。近年来,护理风险管理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提升医院社会效益均具有重要作用[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即观察组具有更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其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存在于所有的护理环节中,而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在该病的护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和抗风险技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1] 赵巧红.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189-190.
[2]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3] 焦红玲.护理风险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18.
[4] 赵雪红,程丽君.风险护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2):130-131.
[5] 雷显琼.抗风险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23):3955-3956.
[6] 赵 磊,张喜薇.抗风险护理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8,1(11):946-948.
[7] 胡惠荣.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83-84.
[8] 杨玉霞.风险管理对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