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iCoO2的TiO2包覆原理探索研究

2012-09-25孙文彬张联齐陈人杰刘兴江

电源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柠檬酸电解液物质

孙文彬, 谢 嫚, 张联齐,陈人杰,刘兴江

(1.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1;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300381)

锂离子电池自19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相继出现,现在存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 LiCoO2、LiMnO2、LiNiO2、LiFePO4以及三元材料等。其中,LiCoO2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正极材料,其具有放电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众多优点,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录机、各种便携式电动工具、电子仪表、武器装备等。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在充放电过程中,LiCoO2晶胞易发生晶相转变,同时粒子间发生偶然破坏,产生严重的应变,内阻增大,循环性降低[1]。为了有效提高LiCoO2的循环性能,特别是在过充条件下(>4.3 Vvs.Li)的循环性能,很多人通过包覆等方法进行改性。一般认为,包覆材料可以阻止活性材料和电解质的接触,从而阻止电解液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2-9]。Hajime Miyashiro等[10]用ZrO2对LiCoO2进行包覆,发现循环性有了较好提高;同时,通过实验发现,包覆并不能抑制晶格参数的改变,而是由于ZrO2包覆层可以有效阻止电解液与电池材料发生反应。Yong Jeong Kim等[11]人,通过用几种不同的材料对LiCoO2进行包覆,对其进行充电,然后分别在电解液中浸泡不同时间。通过实验发现,循环性能越好的材料,电解液中Co的浓度越低,这有力证明了包覆材料能有效保护LiCoO2材料,使其避免和电解液发生反应。但是,如果包覆材料仅仅有效阻止Co的溶解,为什么不同包覆材料又能显示不同包覆效应?而且对包覆材料在LiCoO2材料表面以怎样的形态存在,直到现在很少有人进行详细研究。

目前,对LiCoO2进行表面包覆的研究很多,但其包覆原理与作用机制一直没形成共识,很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由于用于包覆材料的量比较少,在经过高温处理后,通过XRD等测试方法并不能对表面包覆物质做出定性分析,不能明确表面生成一些什么物质,或者是否会有一些反应发生。本文将采用一个简单办法,即将占有较高比例的包覆物质与LiCoO2进行混合煅烧,模拟包覆材料与LiCoO2之间稳定关系,通过XRD测试鉴定可能的生成的产物,从而进一步研究包覆材料的作用机制。文献中,很多研究者研究了LiCoO2的TiO2包覆效应。因此,本文将集中研究TiO2对LiCoO2的包覆原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1 实验

1.1 表面包覆的LiCoO2正极材料制备

本实验采用湖南瑞翔生产的商品化LiCoO2材料作为包覆基质(D50为8~10 μm),钛酸四丁酯作为包覆初始原料,包覆物质TiO2与LiCoO2质量比为1∶99。称取1.0523g钛酸四丁酯溶于乙醇溶液中,然后加入适量柠檬酸作为螯合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30g的LiCoO2,搅拌12 h,混合均匀。在80℃条件下,将乙醇慢慢挥发,形成凝胶,研磨均匀,在600~800℃空气气氛条件下煅烧10 h,得到质量比为1∶99的TiO2包覆LiCoO2的正极材料。Co3O4和Li2TiO3采用如上的条件,按照质量比为2∶98的比例对LiCoO2进行包覆。

1.2 电池组装

将包覆后的LiCoO2材料、乙炔黑与粘结剂(PVDF)按一定比例(质量比为83∶10∶7)混合均匀,涂于光滑平整的铝箔。在120℃条件下烘干8 h,裁成极片,锂片为对电极,以Celgard 2300为隔膜,以1.0 mol/L LiPF6/EC+DEC+EM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在氩气手套箱内组装成CR2032型扣式电池。

1.3 材料分析及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

采用日本理学D/MAXTTR3型辐射衍射仪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研究,扫描范围10°~80°。材料形貌采用日本日立S-40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末样品的形貌。采用SETRAM SETSYS EVOLUTION16/18型综合热分析仪对TiO2前驱体受热后的变化进行测试。电化学测试是在武汉市金诺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CT2001A Land上完成,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构及表面形貌测试

2.1.1 表面包覆的LiCoO2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XRD)

TiO2按照质量比为1∶99的比例对LiCoO2进行包覆,然后分别在600、700、800℃条件下煅烧10 h,图1为其XRD光谱图。未处理的LiCoO2和TiO2与包覆处理后的LiCoO2并没有任何差别,观察不到有新的峰值出现,这是由于表面包覆物质TiO2的量太小,通过XRD测试,并不能检测到表面包覆层的特征峰。

2.1.2 表面包覆的LiCoO2材料扫描电镜分析(SEM)

由图2可以观察到,LiCoO2经包覆处理后,表面形态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未经包覆的LiCoO2表面比较平滑,经过包覆处理之后,在表面形成了一些小的晶体颗粒,他们粘附在LiCoO2的表面,在表面形成一包覆层。

2.2 循环性能研究

图3显示了TiO2包覆的LiCoO2循环性能。600℃处理后循环性能基本没有变化,700℃条件下处理,其循环性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800℃条件下处理,样品循环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结果显示TiO2的表面包覆有效果,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其循环性能得到提升。

2.3 LiCoO2表面包覆原理和可能作用机制研究

2.3.1 表面包覆材料TiO2生成过程的TG-DSC分析

为了研究包覆材料TiO2与LiCoO2相稳定性以及可能生成的产物,首先我们研究了表面包覆材料TiO2生成过程。因为在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的过程中,是以柠檬酸为螯合剂,所以,首先对柠檬酸做TG-DSC分析。在图4(a)中,可以观察到柠檬酸在500℃左右出现100%失重,同时对应一个较明显的放热峰,这说明在500℃时柠檬酸已经完全分解。图4(b)为以柠檬酸为螯合剂的TiO2前驱体TG-DSC分析,在图中可以观察到在528℃有一明显放热峰,并且伴随有一明显失重,以后不再出现失重以及吸热、放热现象。这说明在530℃左右,TiO2晶体已经完全生成。在本实验中,TiO2对LiCoO2包覆后,经600℃处理,在LiCoO2的表面应已经形成TiO2包覆层。

2.3.2 TiO2对LiCoO2相热稳定性研究

为了模拟表面包覆材料TiO2对LiCoO2相热稳定性,将商业化的金红石型TiO2同商品化的LiCoO2按质量比为1∶3的比例混匀,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煅烧,通过XRD衍射光谱图,推测混合物中的成分,进而推测包覆材料TiO2同Li-CoO2表面发生的反应。图5中Li2TiO3、LiCoO2、金红石型TiO2以及Co3O4的XRD图作为对照。首先,通过XRD图的比较,可以确定TiO2和LiCoO2的混合,只是机械的碾碎、混匀。将混合物在400℃处理后,可以看到其XRD图与对照样相比较,没有任何变化,说明400℃下处理金红石型TiO2和LiCoO2不会发生变化。在600℃下煅烧后,同样并没有明显的新峰出现,可以认为LiCoO2的表面基本都是TiO2,结合循环性能曲线,说明在此条件下简单的TiO2包覆对提高LiCoO2的循环性能作用不大。在700℃处理后,有新峰出现,这说明TiO2和LiCoO2发生反应。结合LiCoO2在700℃处理后循环性能得到改善,这说明由TiO2和LiCoO2表面反应生成新的包覆层,其包覆效果明显优于只有TiO2的包覆层。800℃时,反应进一步进行,同时TiO2的特征峰已经完全消失,通过与标准图进行对照,可以确定生成的物质是Co3O4(▽表示)和Li2TiO3(◆表示)。新的包覆层不是通过外力在LiCoO2颗粒的表面形成包覆,而是由TiO2在LiCoO2的表面反应生成而生成,并且可以提高LiCoO2的循环性能。新的包覆层有可能和LiCoO2的表面接触更加紧密,包覆更加致密均匀,或者由于Co3O4和Li2TiO3是更好的包覆材料,有效提高了LiCoO2的循环性能。进而得出如下结论:简单TiO2包覆LiCoO2并不能起到有效地作用,而通过TiO2和LiCoO2反应之后,形成Co3O4和Li2TiO3的混合物包覆层,具有更好的效果。

既然我们知道在LiCoO2表面生成的是Li2TiO3和Co3O4,为了进一步研究包覆材料作用机制,我们分别用Li2TiO3和Co3O4对LiCoO2进行包覆,进一步确认起到包覆作用的包覆物质。我们按照质量比为2∶98的比例对LiCoO2进行包覆,800℃煅烧,进行循环性能测试。图6中可以明显观察到,Li2TiO3包覆后循环性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反而,循环性有所降低,这说明Li2TiO3并不是有效地包覆物质。当Co3O4包覆后,循环性能有了明显改善,这说明Co3O4包覆起到了有效地作用。

3 结论

材料表面包覆一些氧化物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用TiO2对LiCoO2进行包覆,通过循环性能测试可以得出,处理温度越高,其循环性能越好。为分析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包覆层成分,对TiO2与LiCoO2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在700℃时,开始生成Co3O4和Li2TiO3;800℃时,完全生成Co3O4和Li2TiO3。然后分别用Co3O4和Li2TiO3对LiCoO2进行包覆,发现Li2TiO3并不是好的包覆物质,而Co3O4对LiCoO2进行包覆后,其循环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这说明Co3O4是一种有效地包覆物质,可以有效提高LiCoO2的循环性能。可以初步认为,在800℃时,是由于生成Co3O4这种物质,从而提高了LiCoO2的循环性能。但是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来确认以上的结论,并且对其机制进一步完善。

[1]彭正军,李法强,张丽娟.磷表面包覆正极材料LiCoO2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盐湖研究,2009,17(1):46-50.

[2]ZHAO H,GAO L,QIU W,et al.Improvement of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of LiCoO2cathode by a nano-crystalline coating[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4,132(1/2):195-200.

[3]FEY G T K,KAO H M,MURALIDHARANP P,et al.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state NMR studies on LiCoO2coated with Al2O3derived from carboxylate-alumoxane[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6,163(1):135-143.

[4]LEE J,KIM T,PARK B.Metal-phosphate coating on LiCoO2cathodes with high cutoff voltages[J].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07,42(7):1201-1211.

[5]CHO J,KIM T,KIM C,et al.Comparison of Al2O3-and Al-PO4-coated LiCoO2cathode materials for a Li-ion cell[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5,146(1/2):58-64.

[6]WANG H,ZHU L,CHEN M.Effects of La2O3/Li2O/TiO2-coating 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CoO2cathode[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7,25(1):124-128.

[7]CHUNG K Y,YOON W S,LEE Y S,et al.In situ XRD studies of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ZrO2-coated LiCoO2during cycl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capacity retention in lithium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6,163(1):185-190.

[8]CAO Q,ZHANG H P,WANG G,et al.A novel carbon-coated Li-CoO2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J].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2007,9(5):1228-1232.

[9]WANG H,CHEN M C.Modification of LiCoO2by surface coating with MgO/TiO2/SiO2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J].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State Letters,2006,9(2):A 82-A 85.

[10]CHEN C H,LIU J,STOLL M E,et al.Aluminum-doped lithium nickel cobalt oxide electrodes for high power lithium-ion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4,128(2):278-285.

[11]CHABAUD S,BELLIN C,MAUR I F.Electronic density distortion of NiO2due to intercalation by Li[J].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2004,65(2/3):241-243.

猜你喜欢

柠檬酸电解液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柠檬酸中红外光谱研究
平行流铜电解液净化一次脱铜生产实践
防过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
柠檬酸氢钙水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光催化Fe(Ⅲ)/柠檬酸降解诺氟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