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改变中认识自己

2012-09-22徐桦君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开拓追求了解

主持人介绍

徐桦君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海盐县元济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兼任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自1999年以来一直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长,系高考作文写作辅导研究专家。

本期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夏衍一生所用过的已知的笔名总共有110多个。他逝世后,他的生前老友说:他使用那么多的笔名,是不希望人们记住他,世上或许就没有一个叫做“自己”的东西。

不是吗?在这偶然时空的交会中,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其实生活之中,每一个自己都在时空中不断改变: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不同,清晨出门的自己和日落归来的自己不同,心眼已开和心眼未开的自己又是不同……

因为真实的自己,永远在改变中,也正因为改变,才使我们从前的一切过错能得以修正,遗憾能得以弥补,使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悟?请以“在改变中认识自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命题作文题目,是近几年来很流行的考场作文题型,也是浙江省高考近4年来多次考查的作文题型。材料的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二是改变带来的结果。要写好这道题,必须把握命题的三个关键词:“在改变中”“认识”“自己”。“在改变中”是指我们时刻处在变化中,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指向好的方面变化,诸如努力、追求、开拓、创新、拼搏、攀登等。“认识”有两层意思,一是明白、了解、看清等,是浅层次的理解;二是挖掘、提升、塑造等,是深层次的理解。“自己”既可以指“我们”“我”的自己,也可以指“他们”或“别人”的自己。对整个题目可以作如下的理解:真实的自己,永远在改变中,也正因为改变,才使我们从前的一切过错能得以修正,遗憾能得以弥补,使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当我们知道每一个今日的自己都是稍纵即逝,下一个自己是全新的时,便能使明日的自己更有勇气、更有智慧、更懂得爱,也便更能深层次地去认识生命的美好,打造更有价值的自己。

所以,本文写作的最佳立意角度有两个:从强调“改变”切入,叙述生活中的某一次或几次经历使自己内心有了另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从强调“认识自己”切入,在一次改变中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阐述自己质变的过程。如果只强调“改变”,而缺少“对自己的一种重新审视、自省、发现”等的感悟,或只强调“认识自己”,看到了“新我”,但没有涉及是在“改变中”等,只能算是勉强符合题意。

本题侧重思辨性,给定的信息宏观、宽泛,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可以拉开作文的区分度。

在改变中认识自己

■陈诗雨

蛹为了蜕变成蝶而拼命挤压自己臃肿的身躯,才知道展翅之后的自己有多么美丽动人:女孩为了自己的心上人而努力减肥,才知道恋爱中的自己有多么执著痴情:梦想家为了那些闪闪发亮的未来而废寝忘食,才知道自己的人生有多么坚定不移。

我们总在改变,我们总在与下一个不同的自己相识。

认识自己,就是体会从奴仆到王者的完美蜕变。

古老而神秘的阿波罗神庙门柱上的一句铭文“认识你自己”在上百年的人文主义时代穿梭不息,它引领了多少智者冲破神权的枷锁,引领了多少启蒙家打碎封建的禁锢。人们在势不可挡的人性蜕变中认识到了人的伟大,人才是世界的主人。这与其说是一场文艺的“复兴”。不如说是人认识自我的创新。就是这一次从奴到主、颠覆传统的改变,让人们从头到脚清楚地认识自己,于是不再卑躬屈膝,而是昂首前行。

认识自己,就是品味从卑微到伟大的华丽转身。

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曾说:“人只有经历过自己的渺小,才能达到高尚。”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一行五人。此前只不过是在尘埃里土生土长的匹夫而已。为了给蓼洲周公伸义,他们愤愤入世,怒呵逆阉魏忠贤,激义而行,谈笑以死,在为了正义而发出的声嘶力竭的怒骂声中,认识到了“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就是这一次从卑微渺小到伟大高尚的改变,让正义者刻骨铭心地认识自己,于是不再草野无闻,而是与义永生。

认识自己,就是追溯从稚嫩到成熟的曲折历程。

时光白驹过隙,世事白云苍狗,而我也在这不息的变幻中走向成熟。谦卑代替了孤傲,成为肥沃的土壤:拼搏代替了散漫,成為细润的雨露:细致代替了浮躁,成为温暖的阳光。

心中的小树渐渐枝繁叶茂,撑起了我的四肢,伴着我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直到我的双眼流露出智慧的光华,直到我的眉宇透出沉稳的神采,直到我的指尖结出累累的硕果。

在这势如破竹的自我改变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小小的身躯中一直蕴藏着摧枯拉朽的力量,我是自己的主人。就是这一次从稚嫩到成熟、重整自我的改变。让我真真切切地认识自己,兑现了我的勇气与执著,我不再稚嫩、轻易受伤,而是坚强而理智。

在改变中认识自己,是对真我的挖掘。对旧我的埋葬,对新我的期盼。正因为改变,才使我们的人生装饰着一个个扭转腾挪的惊喜:也正因为在改变中认识自己,才使我们的未来充满了一个个美妙精彩的灵感。

我们总在改变,我们总在与下一个不同的自己相识。

我们坚信下一个自己更精彩!

模拟评分:内容24+表达25+发展9=58分

评分依据:本文从强调认识自己的角度切入,从“认识自己,就是体会从奴仆到王者的完美蜕变,就是品味从卑微到伟大的华丽转身,就是追溯从稚嫩到成熟的曲折历程”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阐发了“在改变中认识自己,是对真我的挖掘,对旧我的埋葬,对新我的期盼”的人生感悟。文章切合题意,思辨深刻,给人启示多多。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文句整散结合,长短相间,读来富有文气,增强了感染力。本文是一篇上好的考场佳作。

在改变中认识自己

■张娅妮

他用童话征服世界,他用改变征服自己,他——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年幼时,他循着乞丐般的路前行着。出身贫寒的鞋匠家庭,父亲早逝,每天给别人洗衣服贴补家用、靠喝几口酒来驱寒的母亲遭受长舌妇们的流言侮辱,瘦小羞怯的他不得不做了童工。生活的残酷鞭笞着他瘦弱的身躯,直至让他体无完肤。如此这般的日子,却也神奇地构筑起属于他的幻想世界。

他将自己的世界“托付”给戏剧事业。他想,用歌喉唱出心声,用夸张的动作展现那些神话般的故事,是多么美妙的一项工作啊。

于是,他来到首都哥本哈根,拜学于大师门下,扯着嗓门儿练起来。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碰触那份理想,本以为自己就这样开始要与戏

剧相伴一生,谁曾想,六个月之后的他,带着哑掉的嗓音离开了舞台。何去何从?要改变坚持了那么久的梦想吗?

他过去从未想过改变,也确实未曾改变,可现在,却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无法站在戏剧舞台的灯光下,无法继续伸展那双飞往梦想的翅膀,年少的他顿感无措与悲哀。

“青春,如同一场盛大而华丽的戏,我们有着不同的假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经历,却有着相同的悲哀。”

这份悲哀同样也毫不客气地选择降临于他的生命中。远离舞台明亮的镁光灯的照耀,他不再执著于初时的那份坚持——用歌喉唱出那个幻想世界,而是选择拿起笔杆去创造出那一个个幻想故事。

生活苦难给别人带来的是悲伤,但却可以让他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伴,寄托那份毫不保留的希冀:

爱情悲剧给别人带来的是绝望,但却可以让他和《海的女儿》相依,展示那份义无反顾的悲壮:

讥讽嘲弄给别人带来的是痛苦,但却可以让他和《丑小鸭》相伴,彰显那份至真至诚的坚持……

梦想不是说变就能变,实现梦想的征途却可以改变。他可以只站在幕后用笔绘出世间最精美的童话,却比在舞台上更神思飞扬。迈向远方的路不平坦,漫漫长路,不一定非要一成不变地坚持到底,嘶哑的声音让他认识到唱歌是多么不适合自己,而这,也只是证明了自己当初的一厢情愿罢了。

事实上,从舞台的镁光灯跳跃到纸笔之间,他才发现,自己更乐于展现的,不是前辈们已然闻名的“天方夜谭”,而是自己脑海中的那一个个奇妙世界。

悠然漫步在欧洲的大街小巷,他放弃了在脸上涂上厚厚的脂粉以博取公爵贵妇们的掌声,而是游吟于江河湖海之畔,向那些衣衫褴褛的孩童讲述自己的幻想世界。斗转星移之间,他终于找到了那个“本真的自我”——置身于最底层的草根之间,用自己的世界去渲染他们的生活,用自己的童话去点亮最淳朴的微笑……

他在改变中认识了自己。

模拟评分:内容23+表达24+发展8=55分

评分依据:从命题材料呈现的信息看,“在改变中认识自己”中的“自己”既可以指“我们”“我”的自己,也可以指“他们”或“别人”的自己。本文一反常人思维,从“他人自己”的角度切入,用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从最初入行戏剧到后来转为醉心童话创作,并从中找到了“本真的自我”的人生经历来诠释命题,既生动形象,又恰到好处。文章夹叙夹议,语言灵动,表现出作者有比较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改变中认识自己

■沈宇

闲来无事,翻开儿时的照片,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改变。一张又一张或大或小、或黑白或彩色的照片,不只是我容貌的真实记录,更让我学会了认识自己、认识一切。

由童年到青年,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多年,却让我的人生观有了巨大的改变。在改变中认识自己,是对自我的肯定,是对人的价值的最大认同。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的伟人,有谁是一开始便准确地投入到自己钟情的事业中去的?他们都需要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寻求自我改变,不断认识自己心中的目标,然后才开始着手努力自己为之倾心的事业。这是人生的智慧。

所以说,在改变中认识自己,这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墨守成规让我们裹足不前,改变才能使我们适应日新月异、不断变迁的社会,继而更好地发现自我。也只有发现自我,我们才能够做出一次又一次正确的改变,而不至于让自己的努力沦为一番“蛮干”“瞎干”和“白干”。

我并不欣赏古代那些流连于山水田园与杯角壶觞之间的隐士。他们看似脱离了世俗的尘嚣,其实并不懂得如何顺应时代的变迁。换句话说,他们始终无法真正认识自己,只不过是以归隐之名、以清高之口实涂抹自己不得志的怅恨,掩饰自己无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心态罢了。

所以说,在改变中认识自己是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它在我们犹豫、懈怠甚至行将沉沦之时将我们打捞出旧有的、愈陷愈深的泥潭,使我们每次的改变都具有了独特的人生意义,有了调整自我、认识前进方向的标准。

当百日维新运动失败之后,“行者”梁启超选择了改变,广推“诗界革命”,发动“史学革命”,创办《新民叢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他认识自己的不足,积极进行自我调整,让他在保皇盛行的时代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了自我的改变,才成就了梁启超与时俱进的佳话。

真正懂得在改变中认识自己的人,应该像徐本禹一样完成由学生向乡村教师的转变,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认识自我对社会的贡献:应该像洪战辉一样完成由被抚养者向抚养者的转变,在带着妹妹上大学的同时,认识长者对幼者的责任:应该像十三个农民兄弟一样完成由被救者向施救者的转变,在雪中送炭的同时,认识个体对整体的感恩。

时刻改变自我,不仅是自我调整的需要,更是我们认识自我,更好地面对未来的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一定还会拥有更多的改变。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改变中,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坦途大道,追求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在改变中认识自己,把握人生;在改变中认识自己,超越平庸;在改变中认识自己,成就梦想。

模拟评分:内容24+表达23+发展8=55分

评分依据:本文从翻开儿时的照片切入,引出文章的中心话题“在改变中认识自己”,接着从“在改变中认识自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与“在改变中认识自己是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两个角度加以论述,强调指出:真正懂得在改变中认识自己的人,应该懂得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责任、对社会的感恩。文章结尾处使用排比句,既阐述了对“在改变中认识自己”的深刻体悟,又升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文章结构严谨,前后呼应。排比句的运用,增加了文章论述的力度与气势。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名句。面对这句诗,有人认为“独钓”是一种勇气,有人认为“独钓”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有人认为“独钓”是一种高洁的品质,有人认为“独钓”是一种韧性的精神,有人认为“独钓”富舍禅意,有人认为“独钓”者不懂变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

猜你喜欢

开拓追求了解
浅谈如何与中职学生做朋友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
好老师就该关爱学生
以家访提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
试论苏轼在文学史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