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手术后切口感染19例分析
2012-09-18黄亚南李立新
黄亚南 李立新
(1 辽宁开原市中医医院外科,辽宁 开原 112300;2 辽宁开原市肿瘤医院,辽宁 开原 112300)
结直肠手术后的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患者手术效果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对2008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接受结直肠手术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20例择期手术患者。男71例,女49例,年龄25~87,平均58.7岁。其中结肠癌68例,直肠癌52例,左半结肠切除19例,右半结肠切除27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5例,横结肠切除7例,直肠癌根治术52例。根据Dukes分期:A期13例,B期49例,C期44例,D期14例。120例患者中19例出现术后的切口感染,设为感染组,其余101例设为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依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手术切口感染分为表浅和深部切口感染。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切口处有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深部感染从深部切口引流或穿刺可见脓液,切口脓性分泌物,影像学检查见脓肿表现,局部可有疼痛或压痛,常伴发热38℃以上,病理学检查证实深部脓肿。
1.3 方法
1.3.1 临床资料对比
术前4d起至手术前日逐渐少渣饮食、半流质、流质饮食。手术前日起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术前10h禁食禁水。手术前夜口服20%甘露醇250mL,术前清洁灌肠。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空腹血糖(FP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手术时间、手术造口等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1.3.2 病原学
19例感染患者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和病原学检验。表浅手术切口使用肉汤拭子采集脓性分泌物,深部感染使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性液体。所有标本37℃恒温培养24h后分离菌株,使用VITEK-60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
1.4 统计学
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随访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7~12个月的随访,随访患者出院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其中94例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2 结 果
2.1 感染患者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感染组19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时间2~11d,平均5.6d。19例患者中3例2种细菌感染,无真菌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22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5株,68.2%),ESBLs(+)菌株16株(72.7%)。
2.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根据临床参考值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可见在BMI、FPG、HDL、手术造口、手术时间等指标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GLB、TG、TC、LDL等因素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发现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但是外科手术为侵入性操作,失血、失液和皮肤黏膜屏障的破坏,加之恶性肿瘤患者身体抵抗力已经低下,机会性致病菌可进入切口引起术后感染,造成切口愈合延迟、切口脂肪液化、吻合口漏甚至导致治疗失败[1]。
本次研究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15.8%。手术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维持组织和血液中抗菌药物浓度,以控制细菌定植感染,降低感染率[2]。22株分离菌株中15例为大肠埃希菌,占68.2%。结直肠切除术破坏了肠腔完整性,使肠内容物外泄,原本正常寄生于大肠的共生菌群移位定植,引起术后感染。金葡菌是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本次分析中占13.6%。本组细菌中ESBLs阳性占72.7%,这说明院内感染致病菌以耐药菌为主。据表2可见肥胖、高血糖、低HDL、手术时间过长和造口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肥胖是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与相关报道一致[3];机制不明确,一般认为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下组织引起皮下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在手术应激性刺激下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减弱,抵抗力低下;同时高糖的渗出液又促进了细菌的生长[4]。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切口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增加感染概率,手术造口的操作也增加了污染的肠容物及外源性细菌通过造口进入组织引起感染的风险。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应在术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术前控制血糖在适当水平并严格控制血糖波动,调节血脂提高HDL水平,加快手术速度减少手术时间,在需要造口的患者做好瘘口的灭菌和预防感染,提高无菌操作意识,降低术后感染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 韩峰,颜登国.结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因及防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4):4218-4220.
[2] 李文渊.抗生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920-921.
[3] 姚德峰.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19(49):147-149.
[4] 孔令亨,万德森,潘志忠,等.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关系[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