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滴注药物所致疼痛的护理对策

2012-09-17刘瑞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5期
关键词:感受器斜面针头

刘瑞云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所产生的疼痛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输注药液的种类,临床上经常有患者需要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但是静脉滴注过程往往引发患者穿刺局部疼痛,为了减轻患者疼痛痛苦,我们对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的患者采用了必要的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随机选取我医院需要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溶液的我科住院患者98例,年龄18~65岁,男50例、女48例。将患者的左右手随机分组,连续两天在患者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l次,第一天采用传统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对照组,第二天采用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为实验组,做自身对照比较。98例患者均意识清楚、反应清晰、表达能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能正确表达自己对疼痛的感受。按医嘱输入治疗剂量复方氨基酸溶液,两法滴注的药液种类、批号、浓度和量均相同,具有可比性。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调节滴速,输液过程中均无渗出、局部肿胀、输液不通畅等情况。

1.2 方法

1.2.1 穿刺操作

选择心理素质好、操作技术熟练、工作5年以上护师为患者实施静脉穿刺输液操作。使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洁瑞牌一次性输液器,均采用8.5号头皮针选择手背静脉为穿刺点,穿刺时按常规准备液体,排气备用,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血管固定。右手持针柄,使针头斜面向上,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开拳头,打开调节器。

1.2.2 穿刺后固定

对照组常规固定法固定针柄:我医院临床普遍使用常州市亚平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输液贴,有三条胶带一片的透气性输液贴,第一条胶带与针头垂直一字型固定针柄,第二条用中心带护垫的一条一字型固定于穿刺针眼部位,第三条置针柄下方前托针柄固定在手背第二条胶带上方,防止针头脱出血管,最后一条将针头软管绕一圈或S型固定于穿刺左侧或右侧,避开针头及血管走向前方。实验组采用针头斜面调整后再固定的方法:即固定针头时,以进针后的血管纵轴将针柄以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180度,使针头斜面向下后,再常规固定好针头针柄。

1.2.3 疼痛判定标准

应用疼痛评定采用口述描述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1],结合本组实例将疼痛程度分为4级:完全无痛;轻度疼痛:指患者有痛感或轻微疼痛;中度疼痛:指患者感到疼痛,但可以忍受;重度疼痛:指患者感觉剧烈疼痛无法忍受。在静脉穿刺并固定针柄15 min后。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经验来表达疼痛,对照上述标准划分做出客观的评价。

1.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12.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差异显著性。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3.1 疼痛的产生机制

疼痛的机制是致痛刺激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破环,结果便释放出某些致痛物质,如钾离子、氢离子、血浆激肽等,进而作用分布在损伤区的感受器。痛感受器乃是遍布全身各处的某些游离神经末梢。痛感受器将致痛刺激转换为具有一定编码型式的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向中枢神经系统。根据不同的分布部位可分表层感受器和深层感受器。表层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各层,当神经接近于末梢时,轴突的髓鞘消失,成为裸露的分支分散在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其分布密度较大,对刺激感觉较敏感,而分布在关节韧带、肌腱、肌膜、骨膜及动静脉血管下壁的游离神经末梢较稀疏,对刺激的敏感度较低。表层感受器的疼痛神经主要分布予静脉浅面的表层皮下,越靠近身体末梢表层,感觉神经的束区比值越大,疼痛敏感性越高。针柄调整后药物流向发生根本改变,相对远离或避开了对体表敏感神经末梢的刺激,能有效避免药物刺激痛或发射痛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的一项观察指标。解除或减轻疼痛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3.2 传统的固定针柄方法致使局部疼痛的原理及不足

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学认为,皮肤血管由交感神经支配,当刺激皮肤交感神经时可以引起竖毛、汗腺分泌及血管收缩。感受器在体内分布很广,痛觉的感受器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根据不同的分布部位可分表层感受器和深层感受器。表层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各层,当神经接近于末梢时,轴突的髓鞘消失,成为裸露的分支分散在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其分布密度较大,对刺激感觉较敏感,同时,反映疼痛程度的神经多伴静脉走行,其主要分布于静脉浅面的表层皮下,且越靠近身体末梢表层,感觉神经的束区比值越大,疼痛敏感性越高[2],血管上壁静脉输液针穿刺进入血管后,其针尖斜面对血管上壁所产生的药物流可以直接刺激血管上壁、皮下和表皮组织的敏感神经,因此疼痛和放射疼就会发生。按传统的固定针柄方法多采用针柄下垫棉球、棉棒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为减轻疼痛因有些部位不好垫(如关节部位),首先出现的问题是固定不美观、不牢固,棉球容易移位或脱落,患者肢体稍有变动就会使针头斜面恢复到原来的位置,针尖碰触血管上壁而使液患者产生疼痛感觉,这需要护士再次处理。这样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给病人增加痛苦,同时有可能影响治疗。

3.3 预见性护理方法减轻疼痛的原理及护理

采用针头斜面调整后再固定的方法,使针柄较常规逆时针翻转180度,改变了针尖斜面与血管壁的关系,即针尖斜面朝向血管下壁,药物流向发生根本改变,相对远离或避开了对体表敏感神经末梢的刺激,能有效避免药物刺激痛或发射痛的发生[3]。现代学者研究证明:反映疼痛程度的神经多伴静脉走行,其分布在关节韧带、肌腱、肌膜、骨膜及动静脉血管下壁的游离神经末梢较稀疏,对刺激的敏感度较低[4]。根据液体流变学,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由于针梗及针尖斜背面的阻挡,往往使血流形成旋涡,通过针尖斜面的血流速度减慢,造成药液不易被及时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壁的血药浓度增大,使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增加,形成疼痛;而针柄翻转180度固定时,针梗阻挡血流形成的旋涡在针尖斜面的背后,针头内流出药液可以很快被血流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的血药浓度相对较小,不易造成血管疼痛[5]。在排除其他原因外,采用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有效地减轻了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过程所致疼痛,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3.4 减轻患者疼痛的重要性

国际疼痛学会(LASP)于1979年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983年,美国疼痛协会(APS)提倡将疼痛作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并于1995年正式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6]。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重视疼痛,我们要根据静脉输液时产生疼痛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策,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静脉输液舒适度。采用针头斜面调整后再固定的方法,使针柄较常规逆时针翻转180度,改变了针尖斜面与血管壁的关系,有效地减轻了患者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过程所致疼痛,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应用本护理方法时,要选择手背平坦部位进行静脉输液穿刺操作。因为这样有利于调整针柄和针柄固定。如果穿刺部位凹凸不平,调整针柄时针尖容易剌破静脉管壁而造成穿刺失败。并且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临床观察发现穿刺细小静脉的疼痛发生率高,而且疼痛明显。故在血管选择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实施翻转针柄后固定针柄法,利于调整针柄操作,也可减少疼痛的发生。这样可以增加液体的滴速,并且不易刺破血壁,从而减少液体外渗的发生。本方法而且操作方便,护士易于掌握,患者容易接受。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

[2]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20-329,432-438.

[3]范作升,孙丽荣,薛宗勇,等.纠正静脉补钾疼痛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

[4]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25-1432.

[5]洪晓珍.静脉输液针柄左侧固定法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23-1030.

[6]林岩龄.翻转针柄法减轻甘露醇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30-30.

猜你喜欢

感受器斜面针头
大蛾卵跳小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斜面之上探动能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对一个平抛与斜面结合问题的探析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研究获奖
化学感受器瘤诊治经验
手指为什么比其他部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