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2-09-16余香
余 香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12)
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余 香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12)
科技投入作为一种战略投资,是新经济竞争的关键性因素,是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而财政科技投入是整个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带动性和引导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使分析模型更加合理,引入财政科技投入、劳动量、资本量等因素,利用1978年——2010年福建省相关数据,从动态计量经济理论出发,采用动态建模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平稳性、协整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拟合模型做回归分析与弹性分析,揭示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增长;协整分析
一、文献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发现国内外关于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当多。而目前国内外研究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还不多,且已有的文献主要以国家级的财政科技投入研究为主,而省属一级的则很少。但在经济发展中,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科技投入都是全社会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更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省属一级财政科技投入作为一种战略性举措,是实现地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已有关于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多数只是单纯的考察分析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和影响,而忽略劳动、资本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为使分析模型更加合理,将同时引入财政科技投入、劳动量、资本量等变量,应用协整理论定量分析它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他们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作用和带动作用,侧重考察财政科技投入对GDP增长的冲击和影响。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在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参考了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和统计部门目前的科技统计指标,结合所查阅的相关科技投入参考文献,再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连续性及样本数量等因素,最终选取福建省财政科技支出(SI)作为衡量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的指标;选取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GT)作为投资量指标;选取全社会从业人数(RS)作为劳动量指标;选取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指标。利用1978年——2010年度经济数据对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GDP)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相关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从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额、物价指数数据来自《福建统计年鉴2011》,财政科技投入的数据来自于2010年和2011年的《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样本数据共33个。
为消除价格变动对时间序列的影响,对所有的数据以1978年为基期,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科技投入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数据经物价指数P进行调整,得到实际值,再对实际值取自然对数,得到LNPGDP、LNPSI、LNPGT。同时也对全社会从业人数取自然对数,得到LNRS。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同时还能使数据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异方差的影响,且这种数据变换不会影响到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
三、关系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应用ADF检验方法,先对处理后的LNPGDP、LNPSI、LNPGT、LNRS序列进行检验,得到ADF统计量,如果ADF的值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则原序列为平稳序列,否则原序列为非平稳的。同理,对原序列的一阶差分、二阶差分等进行ADF检验,最终确定其单整阶数。在对LNPGDP、LNPSI、LNPGT和LNRS数列进行ADF检验时必须为回归定义合理的滞后阶数,本文应用经验判断准则,取AIC值与SC值同时达到最小值的滞后期。
应用Eviews软件,对LNPGDP、LNPSI、LNPGT、LNRS序列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进行检验,判断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ADF检验结果
由表1可知,虽然LNPGDP、LNPSI、LNPGT、LNRS是非平稳的,但其二阶差分变量都是平稳序列,为二阶差分单整序列。
(二)协整性检验
利用JJ检验法对1978年-2010年福建省的经济增长(LNPGDP)、财政科技投入(LNPS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LNPGT)和全社会从业人数(LNRS)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Johansen协整性检验结果(迹统计量)
表3 Johansen协整性检验结果(最大特征值统计量)
表2、表3的Johansen似然比分析结果得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表2中第一个原假设的迹统计量=78.36471>63.87610,P为0.0019,小于0.05;表3中第一个原假设的最大特征值统计量=35.46348>32.11832,P为0.0187,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H0:秩r=0”,而不拒绝“H1:秩r≤1”的假设。说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经过标准化的协整向量(LNPGDP,LNPGT,LNPSI,LNRS,@TREND(79))为(1.000000,4.727200,-0.694350,-0.963082,-0.215517),因此,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从业人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为:
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经济增长和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从业人数等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向量。式1模型中,由于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从业人数和GDP均取了对数,回归系数0.694350是财政科技投入关于GDP的弹性系数,即财政科技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相应增加约0.694350个百分点,表明财政支出用于科技投入对GDP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从业人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明确的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一般而言,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传统的VAR模型的检验,一种是基于VEC模型的检验,两者的前提就是序列必须都是平稳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前者仅适用于非协整时间序列的因果关系检验,而后者适用于协整时间序列间的因果关系检验。上述分析已经得出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从业人数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用基于VEC模型的方法进行因果关系检验。通过Eviews软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得到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从表4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LNP(GDP)方程中,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第一个原假设“财政科技投入不引起GDP的变化”的假设发生的概率P=0.0009<5%,从而有理由拒绝这一假设,即接受“财政科技投入引起GDP的变化”的假设。同时,在LNP(SI)方程中,第一个假设“GDP不引起财政科技投入的变化”的假设发生概率为0.1028>5%,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接受“GDP不引起财政科技投入的变化”的假设。因此可以认为,1978年——2010年间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引起GDP的增加或减少,而GDP的增加或减少却未必会引起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或减少。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从业人数与GDP之间尽管各自的增长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但就长期而言,它们之间构成了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是协整的;刻画这种长期稳定关系的主要特征是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对GDP的弹性系数为0.694350,即财政科科技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相应增加约0.694350个百分点,这表明在1978年——2010年的三十三年间,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1978年-2010年间福建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着十分明确的单向因果关系: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构成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福建省经济增长不构成财政科技投入的原因,即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福建省经济增长对财政科技投入的拉动作用却不显著,两者之间不存在双向促进机制。
(二)建议
目前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还未形成双向促进机制,为了形成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增加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规模。从上述结论可知,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但目前推动作用并不十分明显。有关研究表明,根据我国的历史经验,财政科技投入不应该低于GDP的0.8%,否则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使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发挥最大作用:
(1)通过财政科技支出来提高科技力量的投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的幅度再大一些,使其占GDP的比例逐步增加到0.8%以上。
(2)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财政的投入领域应该进一步合理布局,明确投入重点,调整投入方向和投入方式,克服投入分散的问题。财政科技投入的不足是影响福建省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应该注意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财政科技投入就如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和不确定等风险。因此,将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2.改革科技事业的运作机制。由于体制原因,目前福建省科技投入的资金结构过分依赖政府财政的投入,从而造成科技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多数企业的创新能力低,开发能力薄弱,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从而造成社会创新过分依赖于政府的不良局面。因此,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规模的同时应该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对科技事业的投入。
3.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核心,人才是最大的生产力。人才的拥有比资金投入、资本积累等更为重要。首先,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并积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科技、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其次,用新的模式激励人才,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合科技人才创新的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广大科技人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形成人才合理流动、公平竞争和自主择业的有效管理机制。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人才,营造用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待遇稳定人才。同时,注重国外科技人才和海外留学等科技人才的引进,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引进、留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协调增长的客观要求。2000年,福建省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7.0:43.3:39.7,2010年福建省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调整为9.3∶51.0∶39.7。2000-2010年间第一产业有所调减,第二产业基本保持稳定,略有小幅度上涨,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福建省还未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推进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建设。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福建省有必要在特定的区域集中资源、信息和高新技术,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通过现代化管理实现规范化、网络化和产业化,创造高于传统工业几十倍的劳动生产率。
[1]吕忠伟,袁卫.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5).
[2]朱春奎.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06,(6).
[3]祝云,毕正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J].财经科学,2007,(7).
[4]牛冲槐,唐朝永,江海洋.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及因果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20).
[5]张晓波.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2).
[6]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book=19,ebook=19
余香(1980-),女,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硕士,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统计、金融统计、农业统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