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肉触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2012-09-15曹镇洋张明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8期
关键词:三角肌肩峰患侧

曹镇洋 张明东

偏瘫为卒中患者显著特点。脑卒中引起偏瘫侧上肢无力,肩周肌肉(主要为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等)不能将肱骨头稳定在关节盂内,即发生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又称肱盂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joint subluxation),主要表现为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可以触及的间隙,通常是由盂肱关节机械连续性的改变引起。肩关节半脱位这种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常见并发症,在Najenson等报道,脑卒中后肩关节无主动运动的患者中有81%发生肩关节半脱位;Smith等报道为60%;Miglietta等统计为56%;在脑卒中后上肢能够轻微主动运动的患者中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Linn等报道为40%;而Chaco、Wolf和Hurd等报道在脑卒中后1个月内,上肢有主动运动的患者中只有15%和7%发生肩关节半脱位[1]。利用FlexComp infiniti表面肌电分析治疗仪,将健侧与患侧的肩周肌肉进行检测、对比,发现患侧冈下肌和三角肌后部肌电信号明显减弱,单以冈下肌记录为例(见图1)。

图1

治疗前患侧冈下肌本文通过对比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和肌肉触发电刺激治疗的疗效,得出结论,肌肉触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临床效果更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吉林省电力医院收治的卒中伴有肩关节半脱位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48~70岁;左侧偏瘫28例,右侧偏瘫12例;脑出血26例,脑梗死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

1.2.2 肩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中心制定的肩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①坐位肩峰下可触及凹陷。②患侧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14 mm。③患侧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比健侧>10 mm。

1.2.3 肌电检测体位:均为端坐位。

1.3 纳入标准 入选所有患者肩周肌肉需未见明显萎缩。均符合中国康复中心制定的肩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患有严重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或此次发病前已有肩关节脱位史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日常生活注意正确体位摆放,防止患者肩关节损伤,治疗过程中主动或辅助下主动运动,扩大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周围肌肉挛缩,对残存部分肌力的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针对患侧三角肌及岗下肌进行肌肉触发电刺激治疗,以达到三角肌成型为标准,刺激时间/休息时间9 s:15 s*50次,刺激频率45Hz,电流强度25~35 mA。以上治疗1~2次/d,12周为1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国康复中心制定的肩关节半脱位疗效判定标准[4]149制定。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肩峰下未此触及凹陷,患侧肩正位X片显示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14 mm;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肩峰下凹陷减小,患侧肩正位X线片显示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值减少,但仍>14 mm;无效:症状体征及肩峰下凹陷无改善,患侧肩正位X片显示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值未减少。

3.2 肩关节半脱位情况 治疗组较对照组复位率更高,治疗组肩周肌肉肌电信号明显强于对照组,以冈下肌信号记录为例(见图2)。

图2

4 讨论肩关节半脱位在卒中早期即可发生,属于肩周肌肉上运动神经元瘫,表现为肩周肌肌无力,不能将肱骨头稳定在关节盂内,即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改善肩关节半脱位重点在于提高肩周肌群的肌力,40 Hz以下的低频电流利于骨骼肌收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消散慢性炎症的作用。采用肌肉触发电刺激治疗能提高肩周肌群(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等)的肌力,又能改善循环,配合PNF治疗减轻局部粘连,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且还能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肌肉收缩关节运动而产生的本体感、位置觉等深感觉以及刺激皮肤而产生的浅感觉,通过本体反射机制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与重建,促进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的恢复。

[1]杨朝辉编译,谭维溢校.电剌激防治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的荟萃分析.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5,25(4):151-153.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381-38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4]周维金,孙启震.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54.

猜你喜欢

三角肌肩峰患侧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更 正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疗效比较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