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吡卡胺对剩余调节的影响及与年龄的关系

2012-09-14亚/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睫状肌阿托品屈光

范 亚/文

托吡卡胺对剩余调节的影响及与年龄的关系

范 亚/文

目的:探讨滴用托吡卡胺滴眼液对儿童剩余调节的影响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近视儿童50例,年龄8~16岁,分为实验组25例(滴药6次)和对照组25例(滴药4次),每组12岁以上和12岁以下者分别统计。用托吡卡胺散瞳后检测其剩余调节量。结果:实验组平均剩余调节为1.66D(12岁以上1.40D,12岁以下1.84D)。对照组平均剩余调节为1.85D(12岁以上1.66D,12岁以下2.06D)。结论:剩余调节与年龄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小剩余调节越多,年龄越大剩余调节越少。但剩余调节与滴药次数不相关。

调节;剩余调节;年龄

根据眼的三联反射机制,视近时调节、瞳孔缩小和辐辏同时发生。视近时调节的同时眼球产生集合功能,能使眼球外的内、外直肌压迫眼球,影响血液循环,眼球充血,眼轴变长加重近视程度。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视,近持续时间长,近视患病率高,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调节与近视的形成、发生有关。通过滴用睫状肌麻痹剂使调节放松,并尽量减少剩余调节的量,可使验光结果更准确,有利于少年儿童屈光不正的合理矫正。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店内就诊的50例近视儿童,被测年龄8~16岁,无全身疾病,内外眼无器质性病变,无弱视及显性斜视,眼压及眼底无异常,其中实验组12岁以上10人,12岁以下15人,对照组12岁以上13人,12岁以下12人。

1.2 方法

1.2.1 散瞳检查

散瞳前用裂隙灯进行眼前节检查,排除眼前部疾病,指测眼压,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每5分钟滴一次,滴完最后一次20分钟后用Topcon综合验光仪检测屈光度。

1.2.2 剩余调节测定

散瞳后远矫的屈光度加+3.00D,用近视标测量远点、近点的距离;1/近点距离-1/远点距离=剩余调节。

1.2.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年龄与剩余调节、滴药次数与剩余调节的关系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并予显著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与剩余调节的关系

剩余调节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越小剩余调节越多,年龄越大剩余调节越少。其中实验组平均剩余调节为1.66D(12岁以上1.40D,12岁以下1.84D),相关系数r=0.627,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平均剩余调节为1.85D(12岁以上1.66D,12岁以下2.06D),相关系数r=0.519,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滴药次数与剩余调节的关系

滴用6次者(实验组)和滴用4次者(对照组)剩余调节的相关系数r=0.2,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分布见散点图)。

3 讨论

在自觉验光中,往往由于被检者存有调节,尽管检查者有娴熟的技术,也难免影响验光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儿童与青少年调节力强,由于学习任务重、作业多,加重了视力负担,睫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难以放松,有的由于紧张过度而发生睫状肌痉挛,致使出现假性近视。因此,对于儿童、青少年和调节力较强者,最好用睫状肌麻痹药,使睫状肌处于完全(相对)麻痹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客观检影和主观试镜验光,方可获得理想的结果。用睫状肌麻痹药后,不是每一个人的睫状肌都能得到充分麻痹,所以在散瞳验光时,对睫状肌的剩余调节力进行检查是有意义的,如剩余调节力在1D以内,不会影响验光的结果,如剩余调节力超过1D,表明调节作用未完全消失,可能是由交感神经支配的睫状肌子午线条肌纤维作用的关系。因在调节过程中,由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睫状肌环形纤维收缩完成视近的作用,但视远的作用则由交感神经支配的睫状肌子午线条肌来完成,在完成整个调节作用中,两者虽对抗但又协调,所以应加用交感神经药物,它能加速和增强这类抗胆碱能药物麻痹睫状肌的作用,常以2%可卡因溶液混合[1]。

影响儿童屈光检测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是调节干扰,儿童调节力较强,不同年龄调节力不同,年龄越小调节力越强,如果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在睫状肌麻痹下仍不能完全放松调节,则会测出偏差的屈光值[2]。调节过程中眼轴长度是否发生变化?Drexler等[3]的研究表明,在调节过程中眼轴长度会增加。他认为由于调节时睫状肌收缩,其后端牵拉脉络膜向前向内,从而使巩膜环放松,眼轴变长[3]。Mallen等[4]对成人正视眼和近视眼的研究也表明,调节时眼轴长度会有短暂的增长,并且增长的幅度与调节力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儿童进行散瞳验光非常重要。12岁以下儿童正值发育期,屈光检测准确相当重要,如果配镜过矫或欠矫了,会对儿童视觉发育造成损害。散瞳药物阿托品麻痹睫状肌作用最强,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松弛,具有调节麻痹作用,可准确测出眼睛的屈光度,是儿童散瞳验光首选。由于阿托品用药后会出现调节麻痹——视近模糊不清,药物作用时间长,常需2~3周才能完全恢复,因而限制了学龄儿童在上学期间的使用,为儿童屈光不正诊断和治疗与上学带来矛盾。托吡卡胺为M胆碱受体阻断药,作用类似阿托品。它能阻滞由乙酰胆碱引起的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的兴奋作用,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松弛,引起瞳孔散大及睫状肌麻痹作用,其起效迅速,维持5~10h后瞳孔即可恢复正常,副作用较少见。近年来有人提出用托吡卡胺代替阿托品眼液作为睫状肌麻痹剂用于近视散瞳验光,以避免用阿托品眼液散瞳维持时间过长而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学习的弊端。余惠玲[5]通过对12岁以下儿童应用托吡卡胺和阿托品2种药物进行分析,发现不管学龄期还是学龄前期儿童,托吡卡胺的球镜及等效球镜均值均与阿托品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托吡卡胺麻痹睫状肌作用不充分,用药后还存在调节,从验光结果看远视度数偏低,近视度数偏高,说明托吡卡胺麻痹睫状肌功能弱,尚不能取代阿托品用于检测儿童屈光不正[5]。此次试验结果表明12岁以下儿童剩余调节较大,所以应选择阿托品散瞳验光。梁军容等[6]研究结果表明近视不伴弱视者和>9岁(9~12岁)儿童差异最大值为0.75D。对于正在上学期间的儿童,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通过复验,严格按照近视原则处方,便于儿童在上学期间也能得到及时矫正,在放假期间,应作一次阿托品散瞳验光,让睫状肌放松,同时更全面准确地检查出睫状肌完全麻痹下的屈光度,及时调整配镜处方。

图1 滴托吡卡胺6次组剩余调节分布图

图2 滴托吡卡胺4次组剩余调节分布图

[1]陈晓仲.实用眼视光学.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5.10.226

[2]徐国兴,张颐.应用托吡卡胺与阿托品眼液对青少年远视散瞳验光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4;4(5):831~833

[3]Drexler W,Findl O,Schmetterer L,et al.Eye Elongation during Accommodation in Humans:Differences between Emmetropes and Myopes[J]. I 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8,39(11):2140~2147

[4]Mallen EA, Kashyap P, Hampson KM. Transient axial length change during the accommodation response in young adults[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6,47(3):1251~1254

[5]余惠玲.托吡卡胺和阿托品对儿童散瞳验光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5期

[6]梁军容,李高兰.多美丽与阿托品对青少年散瞳验光结果的影响.国际眼科杂志2008.8(3)631~632

作者单位:河北康明视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睫状肌阿托品屈光
低浓度阿托品不是近视防控的“神药”
HPLC测定洋金花中阿托品的含量
看手机诱发老人新眼病
扩瞳验光前如何判断扩瞳药已经起效?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绿色可以保护视力吗?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对眼睛最有益的运动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