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瞳验光前如何判断扩瞳药已经起效?
2020-06-15梅颖
文 梅颖
儿童眼睛的调节力较强,不同年龄调节力不同,年龄越小调节力越强。在验光的过程中,如果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睫状肌不能完全放松而造成额外的调节会对验光形成干扰,这种情况下,近视眼的验光结果比实际度数高(如配镜容易促进近视进展),远视眼的验光结果比实际度数低。所以,为获得准确的屈光度,儿童屈光不正患者需要充分麻痹睫状肌后再进行验光检查,也就是平时说的散瞳验光。散瞳是睫状肌麻痹验光的附带作用,会带来畏光、流泪等不舒适感觉。因此,“散瞳验光”的表达是非常不确切的,应该是“睫状肌麻痹验光”。
一般12岁以下的儿童都应该做睫状肌麻痹验光。除此之外,以下情况也需要采用睫状肌麻痹验光:
a.矫正视力差或视力波动;
b.视网膜检影结果不稳定;
c.检影结果和主觉验光结果差异明显;
d.内斜或内隐斜明显者;
e.视疲劳症状与屈光不正情况不相符合;
f.高度远视或者高度散光(高度散光容易造成调节波动、调节不稳定);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
a.年龄越小调节力越强,需要的睫状肌麻痹剂作用要越强。一般8岁以下儿童需要用强睫状肌麻痹剂,如阿托品;
b.浅色虹膜(白种人)人种对睫状肌麻痹剂更敏感,需要弱一些的麻痹药物;
c.用药剂型:首选滴剂或者凝胶滴眼剂,次选膏剂。
眼科临床工作中对儿童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都属于M 型胆碱受体阻滞剂,包括:1%阿托品,长效睫状肌麻痹剂,我们平时说的“慢速散瞳验光或慢散”指用1%阿托品做的睫状肌麻痹验光;托吡卡胺(或复方托吡卡胺与去氧肾上腺素的复方制剂:双星明、美多丽),短效睫状肌麻痹剂,即平时说的“快速散瞳验光或快散”的用药;1%环喷托酯(赛飞杰),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强力抗胆碱药物,与托吡卡胺相似,属于短效睫状肌麻痹剂,但其睫状肌麻痹效果优于托吡卡胺。这3种药物的用药方法及睫状肌麻痹起效时间均有不同。
扩瞳验光前如何判断扩瞳药已经起效呢?
1.瞳孔扩大不是睫状肌麻痹的标准
扩瞳验光的目的是睫状肌麻痹,暂时麻痹眼睛的调节能力、让睫状肌放松,眼睛暂时不能“变焦”以避免影响屈光检查。临床常用的3种扩瞳验光药物(0.5%托吡卡胺、1%环喷托酯、1%阿托品)对扩瞳的作用时间和对睫状肌麻痹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药扩瞳作用强,有的药睫状肌麻痹作用强)。比如:托吡卡胺滴药后30分钟达到瞳孔最大,而环喷托酯滴药后60分钟才达到瞳孔最大。所以,不能仅凭瞳孔是否扩大作为睫状肌是否充分麻痹的标准,常见的情况是瞳孔扩大了,但调节还残余很多。
不同睫状肌麻痹剂的程度也不同,有研究发现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后还可能残余2D~3D的调节力。残余调节越高,说明睫状肌麻痹的效果越没“到位”,验光的波动性、准确性也越差。也就是说,如果使用的是托吡卡胺,孩子还有可能在检影或做电脑验光时“过矫”,即近视的度数变高。
2.残余调节是评价睫状肌麻痹效果的方法
最客观判断睫状肌麻痹效果的方法是检查残余调节。残余调节即使用睫状肌麻痹药后还能使用的调节量,具体的测量方法是:
a.在综合验光仪上矫正屈光不正;
b.近距视标放置在33.3cm处;
c.逐渐加正镜片直至能看清,记录数值;继续加正镜片,至视标模糊,退回一格(0.25D),记录数值;
d.两者差值为残余调节量。
举例:睫状肌麻痹后,按上述步骤操作。加正镜片至+2.00D能看清33cm视标;继续加正镜片至+3.25D视标模糊,退回一格(0.25D),记录+3.00D。残余调节为3D-2D=1D。即,孩子在滴用了睫状肌麻痹剂以后,还能调用1.00D的调节力(表1)。
表1 残余调节的测量与计算
一般认为理想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是残余调节在0.50D以内(1%环喷托酯、1%阿托品都可以达到,推荐用1%环喷托酯)。
临床工作中,如果认为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仍有调节波动,或对验光结果不确定的,可以做残余调节检查确定。残余调节量过高的,继续滴药,或更换药效更强的睫状肌麻痹剂。
3.通过滴药次数和时间来控制睫状肌麻痹剂的效果
虽然残余调节可以量化睫状肌麻痹的效果,但增加了操作步骤,所以并不适合在临床中大范围开展,也不是扩瞳验光检查的必做流程项目。
目前扩瞳验光主要是通过时间来控制药效,比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如:美多丽-P)滴眼,5分钟1次,每次1滴,共4次;每次滴眼后叮嘱闭眼,末次滴眼30分钟后检查。环喷托酯滴眼液(如:赛飞杰)滴眼,5分钟1次,每次1滴,2~3次;每次滴眼后嘱其闭眼,末次滴眼30分钟后做检查。该药刺激性强,可以在滴药前先使用表面麻药滴眼一次,5分钟后再点赛飞杰。1%阿托品眼液或阿托品眼用凝胶(如:迪善)滴眼,每日3次,连用3天共9次后检查。
一般默认为只要滴药手法规范,时间一到就达到了睫状肌麻痹的效果。但其实个体对睫状肌麻痹剂的反应是不同的,仅通过滴药次数和时间来控制睫状肌麻痹剂的效果还是有缺陷的,对于调节力特别强的儿童可能还是会有较多误差。
4.总结
a.扩瞳验光(睫状肌麻痹验光)是儿童屈光检查的常规手段。
b.一般默认为:只要滴药手法规范,时间到就达到了睫状肌麻痹的效果。
c.残余调节是评价睫状肌麻痹效果的方法,理想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是残余调节在0.50D以内。如果认为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仍有调节波动,或对验光结果不确定的,可以做残余调节检查确定。残余调节量过高的,继续滴药,或更换药效更强的睫状肌麻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