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输液方式进行前列地尔输液的护理观察
2012-09-13陈雪飞
陈雪飞
(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治疗室,317500)
·护理专栏·
两种输液方式进行前列地尔输液的护理观察
陈雪飞
(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治疗室,317500)
前列地尔是临床常用的改善心脑血管循环的药物[1]。然而按照说明书中的注射方法却有较高比例的输液反应[2],限制了它的应用。临床中发现,增加稀释溶液剂量可减少其输液反应,且不降低药物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80024)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每天静滴前列地尔注射液1次,疗程至少7 d,穿刺静脉均为手背静脉。排除妊娠、心功能不全及既往对本品过敏者。共2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24例,年龄33~72岁,平均(56.3±14.8)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33例和对照组133例。观察组输液方法为: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静滴1.5 h;对照组按照说明书方法静脉注射,即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稀释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然后缓慢静脉注射10 min。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7 d内输液反应的差别。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样本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发热、腹胀腹泻、头晕、头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及皮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根据前列地尔注射液说明书,成人1次/d,前列地尔(5~10 μg)+0.9%氯化钠注射溶液(或5%的葡萄糖)10ml缓慢静脉注射,或直接入小壶缓慢静脉滴注。然而,根据该注射方法,本研究显示,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3.53%,表现为沿着静脉走向皮肤血管发红,伴疼痛,严重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张艳等[3]报道直接入小壶方法使用前列地尔,静脉炎的发生率可高达46.67%。可见,说明书提供的两种输液方法仅静脉炎一项输液反应就大大的减少了其应用范围,使很多患者失去治疗机会。而本研究观察组采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溶液稀释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缓慢静滴,大大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仅为 5.26%)。且其皮疹发生率(3.76%)也较对照组(10.53%)显著降低。虽然腹胀、腹泻及头晕、头痛等输液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尚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但静脉炎及皮疹发生率显著降低,提示改良的方法可降低前列地尔注射液的输液反应。研究[4]表明前列地尔配制后2 h内输注完毕并不影响其疗效。因此,改良的方法要求前列地尔注射液应临用前配制,输注时间不超过1.5 h,以保证其疗效。
表1 两组一般情况及输液反应比较
静脉炎一般可使用硫酸镁溶液湿敷,多在3 d内可缓解[4]。出现皮疹、发热等全身过敏反应,应抗过敏治疗,出现腹胀、腹泻或头晕、头痛等症状,可对症处理[5]。本研究266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见,早期发现,及早停药是根本。
本研究提示,增加前列地尔注射液稀释溶液剂量可大大降低静脉炎、皮疹等不良反应,该方法显著优于说明书提供方法,且不影响疗效。
[1] 周慧南,宋志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 (2):167-168.
[2] 宋静,吴修荣.静滴前列腺素E1副作用的观察及防治[J].齐鲁护理杂志,2010,7(9):651-652.
[3] 张艳,安春秀,曾真.前列地尔注射液两种给药方式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5):457-458.
[4] 刘良红,付丹.静脉微量泵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J].海峡药学,2010,22(6):246-248.
[5] 韩锋华,王菊萍,赵海荣,等.前列地尔不同输注方法对静脉血管影响的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3):317-318.
R472.8
B
10.3969/J.issn.1672-6790.2012.04.041
2012-03-11)
陈雪飞,护师,E-mail:chenxuefeih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