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2-09-11陈芝清浙江大学校医院眼科浙江杭州30028
杨 立 陈芝清(浙江大学校医院眼科,浙江 杭州 30028)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视网膜退行性变造成的一种不可逆性视力下降或丧失的疾病。AMD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在亚洲其发病率亦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因其病因不明,治疗棘手,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进行AMD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对于探索其发病机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2011年高知体检中50岁及以上的教职员工。均进行了眼部及全身检查,其中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外眼、角膜、晶状体和眼底检查。阳性者进一步散瞳进行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从全身体检的一般项目、血常规、血脂等检查项目中筛选出可疑影响因素。
1.2 诊断标准 采用1988年8月第二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凡受检者任一只眼符合诊断标准(包括干性或湿性),患眼矫正视力≤0.9者;排除标准为以下任一项:(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不支持者。(2)矫正视力≥1.0者。(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黄斑部或后极部为单个或散在之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且脱离灶少于1/3视盘(PD),病人年龄小于50岁者。(4)因晶状体混浊或其他原因无法看清眼底者。(5)以前曾有过其他黄斑部病变史,眼底检查难与AMD作明确区分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AMD患病率 实际接受检查633人,其中男386人,平均(74.92±6.00)岁;女247人,平均(69.25±8.68)岁。AMD总发病率为13.27%。随年龄增长,AMD患病率逐渐增高(P<0.01)。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AMD发病率比较(n)
2.2 AMD与性别 男性发病率〔60例(15.54%)〕明显高于女性〔26例(10.53%)〕(χ2=4.444 1,P <0.05)。
2.3 AMD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C反应蛋白与AMD呈正相关(P<0.01),C反应蛋白升高组AMD患病率是正常组的2.84倍。见表2。
2.4 AMD与全身疾病史 高血压组AMD患病率是血压正常组的1.52倍,但糖尿病史和心脏病史与AMD无明确的联系。见表2。
2.5 AMD与血脂的关系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与AMD有关,总胆固醇升高组中AMD患病率是总胆固醇正常组的1.83倍。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组中AMD患病率是低密度脂蛋白正常组的约1.79倍,但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与AMD无明确的联系。见表2。
表2 AMD组C反应蛋白升高、全身病史、血脂情况(n)
3 讨论
AMD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双眼中心视力进行性下降的疾病。其具体病因不明,已经发现多项危险因素与AMD的发生有关,如社会人口学方面的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全身疾病和药物、遗传学以及眼部情况等〔2,3〕。本次调查对象均为浙大退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似,文化程度均为高级知识分子。这些方面的差异可以予以排除。
AMD是5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致盲眼病,吴乐正等〔4〕报告的AMD的发病率为10.6%;据Framingham眼科研究所的调查表明,52~64岁的发病率为1.6%,75~85岁的发病率则高达27.9%〔5〕,我们此次调查的结果与这些研究相似,发病率都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显示男性比女性的患病率更高,但是在蓝山眼科研究(The Blue Mountains Eye Study)中,女性的新生血管性AMD 5年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6〕,而Hisayama研究却发现新生血管性AMD更易发生于男性〔7〕。在各研究中男女构成比例的不同,可以部分解释男女患病率的不同,然而AMD的发生在性别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从组织学上观察到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落的细胞碎屑可以在其基底膜和 Bruch膜沉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8〕。Seddon等〔9〕发现在校准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如吸烟、体重等因素后,AMD组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该发现显示C反应蛋白可能是AMD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炎症反应在AM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Mansor等〔10〕亦发现高血压者发生AMD的概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倍。其发生机制可能为血压升高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血流加快,进而发生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和渗出,最终导致AMD改变。本研究显示,糖尿病与AMD之间无明显联系,有少数研究者也指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11〕。对于这一研究的难点在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背景上诊断AMD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许多AMD的研究排除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可能是导致AMD与DM之间相关性减弱的原因。
本次调查显示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与AMD有关,以往也有证据表明高度血浆胆固醇升高的人群患渗出性AMD的危险是正常对照组的4倍,中度血浆胆固醇升高的人群患渗出性AMD的危险是正常对照组的2倍〔11〕。总之,导致ADM发生的危险因素纷繁而复杂,在可控因素中,血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是对AMD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50岁以上人群降低血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是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重要措施。
1 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组.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标准〔J〕.眼底病,1987;3(3):封三 .
2 王宜强,董晓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377-81.
3 徐玉乐,刘宁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致病危险因素〔J〕.国际眼科纵览,2007;31(3):206-9.
4 吴乐正,陈又昭.藏族和汉族的老年性黄班变性〔J〕.眼科学报,1987;3(3):179-81.
5 左盛金.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研究及进展〔J〕.实用眼科杂志,1992;10(8):215-6.
6 Mitchell P,Wang JJ,Foran S,et al.Five-year incidence of age-related maculopathy lesions:the Blue Mountains Eye Study〔J〕.Ophthalmology,2002;109:1092-7.
7 Oshima Y,Ishibashi T,Murata T,et al.Prevalence of age related maculopathy in a representative Japanese population:the Hisayama study〔J〕.Br J Ophthalmol,2001;85:1153-7.
8 Anderson DH,Mullins RF,Hageman GS,et al.A role for local inflammation in the fommtion of drusen in the aging eye〔J〕.Am J Ophthalmol,2002;134:411-31.
9 Seddon JM,Gensler G,Milton RC,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 and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JAMA,2004;291(6):704-10.
10 Mansor N,Vasudevan S,Annuar F.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nd hypertension:is there an association〔J〕.J Hypertens,2004;22(Suppl 1):86
11 Klein R,Peto T,Bird A,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Am J Ophthalmol,2004;137:4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