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的护理对策
2012-09-11汤欣
汤欣
第二炮总医院,北京 100086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的护理对策
汤欣
第二炮总医院,北京 10008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相关感染因素,分析有效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99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资料,按改良时间分为改良组66例和对照组33例。对比改良前后患者感染情况。结果改进护理措施后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改进PICC在置管与维护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PICC导管患者的感染率。
P1CC;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安全可靠且操作方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的化疗方法[1]。通过对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和留置期间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99例患者都是该科收治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根据改良护理措施前后分为2组,改良组66例,对照组33例,2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留置PICC肿瘤患者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①导管病原菌定植:对导管中心、接头等处进行定量培养,发现有致病菌生长。②临床出口部位感染:导管穿刺点2cm处有红肿、热痛,或伴有其它感染症状出现。③隧道感染:红肿、热痛沿插管处以隧道式导管皮下行走,无血行感染。④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CRBSI):有菌血症出现时,将抽取外部静脉血进行培养,结果呈阳性。红斑、硬结、触痛等临床表现都存在感染,其他没有明显感染源[2]。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比2组感染率发现,改良组的感染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2组感染情况见表2。
表2 2组留置PICC患者感染情况(例)
3 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讨论
3.1 留置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
⑴与置管操作相关:①操作前无菌原则未达到标准。②置管时导管预处理遵循常规的肝素液冲管。③静脉选择不当而导致机械性损伤。④气温升高导致出汗,患处皮肤会有感染风险。⑵置管期间,外部置流管在肘窝处容易朝血管内移动,增加感染风险。⑶ 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化疗后处于骨髓抑制期,免疫抑制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患者抵抗感染的能力低下。⑷患者无菌意识不强,对导管的自我维护不到位[2]。
3.2 护理对策
⑴避免WBC下降或骨髓抑制期,感染或潜在感染期,疑诊导管相关感染、菌血症、败血症期置管。⑵选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柔韧性佳、排斥性小、不良反应小、防返流。⑶改良操作①环境预处理:开始之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②导管的预处理:在传统的肝素液冲管配合5 mg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药物)溶液,导管充分浸泡后穿刺置管,能够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③穿刺部位选择:选直径大、瓣膜少的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可有效避免导管移行,降低感染。④消毒剂的选择:采取的是 75%酒精消毒 3次,安尔碘消毒 3次,范围10cm×10cm,自然待干,利于碘释放,能长效消毒。⑷导管固定透气指数(Ⅳ)3 000的无菌透明敷料,有利于皮肤清洁干燥,降低了局部感染率。⑸接头的应用。PICC置管全部采用可来福正压接头输液,通过三向瓣膜与正压结构的协同作用,不仅能降低针刺伤、还能有效预防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的风险。⑹封管均采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后,50~100 U/mL的肝素液l~2mL封管,如输注胃肠高营养液、化疗药物后,需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能够有效预防药液残留。肝素溶液中含有防腐剂,预防CRBSI意义重大。⑺观察和抗感染 治疗后加强观察,对于感染明确病原学诊断,针对性治疗。如果出现局部感染时,应立即其分泌物进行培养,用2%碘酊湿敷,配合理疗。⑻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简单培训有助于患者自我维护导管。
总之,通过改良PICC护理措施是有效的降低感染的方法,值得加以探索。
[1]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135.
[2]葛利越,叶海瑛,李娟.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60-1962.
[3]刘玉兰,脱桂留.肿瘤患者行PICC护理及研究方法[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64-66.
[4]张丽莎,李建媛,王江波.肿瘤患者行PICC化疗导管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0(2):144-145.
R473.73
A
1674-0742(2012)08(a)-0136-01
201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