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
——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9-08岳贤平
岳贤平
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
——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岳贤平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高等教育,高职生的就业状况除毕业时的就业状况外,还包括工作后的再发展情况,这两方面一直都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点关注。在此背景下,通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专业两个不同年份毕业班级的全面调查,揭示营销专业学生工作后的社会就业生存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高职;营销专业;就业状况调查;建议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都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由快速发展求规模求速度阶段,进入到稳定发展求质量求内涵的时期。目前,评价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水平和一个专业培养人才的能力很重要的指标是看就业率。然而笔者认为,衡量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水平和专业培养人才的能力,仅看学生毕业时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看的是高职学生就业后在社会上的成长性。在此以笔者所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专业为例,分别对2008年毕业的和2011年毕业的两个营销毕业班100多位学生采取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当前营销专业的高职生的生存状态,以期发现一些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培养营销人才提供些许帮助。
一、调查方法及研究对象说明
本次调查使用的是浙江省教育厅设计的高职毕业生调查问卷,笔者于2011年7-8月对营销0512班和营销0822班两个班进行了调查,除个别学生是通过电话访谈的形式完成的问卷,大部分学生都是认真地填写了调查表。因为这两个班笔者都曾是班主任,所以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是有保证的。
营销0512班共46名学生(男12人,女34人),由于各种原因有四名同学没有联系到,故有效问卷为42份。营销0822班共41名学生(男9人,女32人),因为毕业没多长时间,所以统计的信息完整率高于营销0512班,为100%。营销0512班于2008年6月毕业距今三年,三年正好作为一个时间节点与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做个比较。
二、调查结果对比统计
通过调查结果的对比统计,笔者拟从工作状态、工作地点、工作单位背景及工作岗位和收入情况等方面分析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后的相关状态。
(一)工作地点分布及变化情况
工作地点的分布有个明显规律,即是刚毕业时有不少学生会选择留在宁波工作,从调查资料可以看出营销0822班有25人(含五个宁波本地人)在宁波工作,包括宁波下面的县市。而营销0512班在整个宁波大市只有5人(含一个宁波本地人)。两个班其他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工作(见图1)。这也与笔者多年与毕业生接触所了解的情况一样,很多籍贯不在宁波的同学,刚毕业时抱的想法都是先在宁波工作着,如果做得好就长待,若不行,则回家,因为回到家乡有家人的帮助,工作和生活都要方便得多。
(二)工作单位性质
两个班级的就业单位以浙江省内的百人左右规模的中小民营销企业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工作单位变化还是很大的,超过半数的同学换过三次以上的单位,刚毕业时,应该说每个人都能凭自身努力找到一份或中意或不中意的工作。营销0822班毕业时有11位同学进入制造型企业,有17人在服务型企业(金融保险3人、咨询公司2人、培训机构4人、中介机构3人、餐饮企业5人),贸易型企业有9人,成功专升本的有3人,其他1人(工程公司)。
图1 两个班工作区域变化情况
图 2两个班同学就业单位性质对比示意图
营销0512班从08年毕业到现在,工作三年之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此班少数女生已成家并在家带小孩,此班以统计到的42人计,目前处于休产假或待业状态的女生有5人。此班与刚毕业的那个班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特点是,自主创业的比例较高,而且以网店形式创业为主,共8人创业,其中6人是在淘宝开网店。制造型企业10人,服务型企业有9人,贸易型企业有5人,事业单位4人,待业1人(见图2)。
(三)就业单位规模比较
营销0512班能够调查到的42同学,8位自主创业的同学不计单位规模,其余34位同学都在规模不等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事业单位4位同学不计单位规模外,能够计入单位规模统计的学生人数在30位同学。而营销0822班同学由于毕业不久,借助家人帮助进入事业单位的同学还没有,故41同学均计入单位规模的人数统计。经比较分析,两个班同学就业企业单位规模大致情况如图3。
(四)工作流动性分析
根据调查,营销0822班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开始至正式毕业,在企业工作时间差不多也有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个人都换过工作,不少还不止换过一次,没有更换过的只有3人,更换过一次的有13人,更换过二次的有17人,更换过三次以上的有8人。而营销0512班在毕业三年后只换过一个工作的没有,换过两次只有5人,换过三次的有13人,换过四次的16人,换过四次以上的有7人(见图4)。
(五)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
经统计营销0512班学生现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集中在:内勤、营业员、业务跟单、业务员、出纳、文秘、服务经理、总台、财务、收银、店长、统计、网络营销,大致依据从事工作的人数由多到少排序。另外,8位创业的同学中,有2位是家庭关系在创业,剩下6在淘宝开店。营销0822班学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类型主要有:业务跟单、统计、文秘、网络营销、财务、出纳、销售、质检、团购经理、出纳兼人事、秘书、营业员、内勤、收银、出纳、置业顾问、前台、客户经理、售后回访、店长助理、储备干部、销售顾客、市场推广、业务助理(见图5)。因为不同单位也许同样的工作岗位名称叫法不一样,或者学生对岗位名称理解有误,所以可能导致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工作岗位名称不一定准确。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写的岗位名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内容。两个从事与营销相关岗位工作的比例如图5。
(六)薪酬待遇
营销0512班同学工作三年后,工资收入明显都集中在2000-4000元档,笔者重点关注了下收入在4000元以上六位同学,其中三位是男生,两位在淘宝店,另一位是作外贸业务,另外三位女生,一位是作销售内勤,因为单位业务性质具有垄断怀所以收入较高,一位在阿里巴巴作服务经理,另一位女生在绍兴柯桥摊位做生意。以上六位同学除一位学生一直在班级作生活委员外,其他五位同学在校时也都或多或少有过学生干部的经历。具体两个班收入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
三、结论与建议
图3 两个班级单位规模比较示意图
图4 两个班同学就业单位变动情况比较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生存现状,总体而言,学生素质较高,就业质量较好,社会认可度较高。但是针对该专业的学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改革各种教育方式方法来补长学生的短板,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在一定程度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少许帮助。
(一)调查结论
1.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后生存状况呈现的特点。通过以上调查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后生存状况呈现如下特点:(1)随着参加工作年限的延长,回家乡工作的人是明显增加;(2)就业单位规模以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为主;(3)在校期间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就业状况会好于大部分同学的生存状况;(4)自主创业的比例很自然地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也增加,且较集中地选择在淘宝上创业;(5)两个班单位变换情况表明:人均工作单位更换的数量和频率较高;(6)高职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若干年,平均收入水平不比本科生收入低。
2.调查所发现的问题。上面调查呈现的特点,更多的是从正面揭示目前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的生存现状,但是我们最主要还是希望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进而解决它,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提供帮助。笔者对发现的问题小结如下:(1)高职生吃苦耐挫的品质不足。市场营销性质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做市场营销需要各种能力,不是学市场营销的人就适合做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反而变得不是很重要,很多低文凭的人如果愿意付出更大的劳动,也可能获得更多的回报,形成了营销专业学生的强劲的对手,给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且普通的营销人员一般要从基本的业务开始做起,先熟悉市场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众所周知,跑市场是一个相当累人的苦差事,而且业务做的不好就只有微薄的底薪。所以营销的很多工作对从事者吃苦耐挫品质要求较高。而所调查的营销两个班的很多同学在工作中若遇到不顺则换单位,在一个地方呆不下去就回家乡寻求家人的帮助,提示了学生吃苦耐挫品质的缺失。回顾笔者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接触了许多不同年龄段的高职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而且在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中得到的反映也是如此,甚至有的企业表示:他们招营销人员并不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要多好,只要他们沉得下去,愿意吃苦,专业方面可以再培养……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离职率太高。当然这不是高职生所特有的问题,这是当前80和90后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在以后的教育中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我们营销专业而言,显得更为明显。(2)没有明确的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此次调查虽然只调查了两个班级,但是都反映出了这个共同的问题。08营销的这个班级在校期间还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但在调查中并没有看出有多少人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更不要说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课程的05营销了,虽然他们已经参加工作三四年了,但还是很多都是走到哪算哪,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3)职业空间提升的潜力不足。在调查中虽然有不少学生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和营销专业不同,反映他们有一定的再学习能力,并且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但是在已毕业的营销0512班的学生中除一人任某连锁品牌的店长之外,其他的还没有出现在管理岗位或者有可能成为管理者。
图5 两个班从事营销相关工作的人数比例
图6 两班薪酬待遇人数分布
(二)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针对两个营销班学生在就业工作中呈现出来的特点和不足,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建议。
1.把学生的吃苦耐挫等职业素养列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笔者所在学院这些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最近两年已经有意识地在加强学生软性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比如增设第三课堂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余时间完成一定量的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通过设计企业实践护照,加强顶岗实习等专业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
2.班级常规管理可融入相关的素质教育。由于营销专业的从业门槛不像有的专业那么高,即企业在聘用营销人员时,并不要求专业对口,而更看重被录用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于教育人员来说,在传授给营销专业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发现,如果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融入相关的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笔者有意识地在现在管理的营销班级中介绍并分析“浙商精神”。
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争取更好的授课效果。在最近两年为学生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在实践授课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至少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没能够让学生认同该课程的积极作用。所以该课程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4.继续做好创业模块的课程开设和教育工作。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08级开始增设了创业模块课程,成立中小企业营销服务中小引进企业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其中就包括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中小企业营销服务中心在校内开辟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5.不断开发有效的实践教育的平台。目前营销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开辟了多种有效地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顶岗实习单位、商品展销会、第三课堂实践活动、中小企业营销服务中心等。这些实践平台的设置,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后续工作中除不断开发有效的实践平台外,还应继续加强对现有实践平台的利用。
6.落实各项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高职教育不应只是教会学生某项技能,而应重在“树人”。学校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开启社会和知识大门的钥匙。可喜的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与探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工作。以营销专业为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改革等工作的开展,使得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出素质更高、更好的学生。
[责任编辑 秦涛]
岳贤平,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市场营销。
G710
A
1674-7747(2012)17-00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