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社会学眼中的两性健身

2012-09-04吴仙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1期
关键词:健身

吴仙

摘要:通过梳理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观点,以《健与美》期刊为考察样本,提取杂志所传达的健身理念与商业信息,运用福柯、布迪厄、戈夫曼以及女性主义的理论思考两性在健身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身体、身体资本以及性别不平等等相关问题,肯定女性身体解放的同时,也被男性主导的消费文化所束缚。

关键词:健身;身体资本;《健与美》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55-03

一、身体的“缺席在场”

身体在社会学家的心目中具有双重地位,既没有完全消失,也不是独立的研究对象,而是一种“缺席在场”。说其“缺席”是因为:身体是古典社会学家留下的学科遗产,他们未曾以身体的整体性质作为其考察对象,没有持续而明确的聚焦于身体的探讨;说其“在场”是在任何有关方法论、社会系统、现代性等主题的研究中,身体均作为社会控制的生理要素隐性的存在于相关论著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多的社会学家将身体在传统社会学中隐含的重要性挑明,越来越多的理论目光投向身体。

生活中,行为艺术走上街头用更鲜明的身体表现思想;女性主义者视身体与自我为一体,要求实现更多的主体权利;消费文化中形形色色的身体成为消费的直接或间接对象。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期刊传媒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男女老少的身体传达着不同的意义,人们对身体的关注越来越多,包括健康、形态、符号意义与所能产生的价值。身体被看做是可以运转的机器,可以改造的物品,各种形态的身体出现在视线中,比如技术态身体试管婴儿、影视作品的外星人和恶魔附体、医疗化的病人和医生、规训化的犯人和军队、性别态的男人和女人等。身体的不确定以及多样性在后现代主义的论述中,已经舍弃了“身体”为何这一现代主义规划,而径直把身体视作“白板”或“信號接收系统”,始终保持开放,准备由外部文本或话语进行建构和重构[1]。

二、文献探讨与理论建构

(一)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认为,人的身体所具备的能力与受到的约束规定着个体,生成了标志着国家和国际生活模式的那些社会、政治与经济关系。物质财富、法律权利和政治权力等方面的不平等都不是社会角度建构出来的,并非偶然生成,可以逆转,而是由生物性身体的决定力给定的,至少是由这种力量合法化的[1]。自然主义身体观将身体看做是生物性的有机体。自然主义思路依然形塑着流行的身体观念,认为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女性“柔弱的”、“不稳定的”身体造成的。18世纪,认为女性的身体只适合生儿育女,19世纪,女性身体与男性身体的结构与功能运作之间的划分越来越越明确,女性的月经是身体病态的体现,女性生育行为的成行也是由男性激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行业的性别竞争,男性以此种种生理差异的“弱”阻挡女性进入社会。

女性主义对于自然主义的发展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体验如何受到支配性社会力量的扭曲。第一,当今的女性对于由男性支配的文化、政治和金融领域来说,女性得到的权力已然太多,男性为维护自己的权力,就让女性自觉有欠缺,这样就会转而针对身体的欠缺。第二,男性出于自身作为孩子对母亲身体的体验,从一开始就认为女性蕴涵着危险,又基于自己随后所处的权力位置,将对于女性身体的恐惧和疑虑转换成企图控制和削减女性在社会中占据的物质/生理空间。第三,妇女运动已经威胁到男性的支配地位,男性支配女性的压力增长(彻宁,奥尔巴赫)。

(二)社会建构论

社会建构论认为身体在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形塑、约束甚至创造,社会赋予身体特征与意义;不同人群的身体之间存在的界限,并不是社会的基础,而是社会的产物。在福柯看来,身体不单单是由话语赋予意义,而完全是由话语构成的,身体作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并构成了日常实践与权力的大规模组织之间唯一的一种关联。女性主义者借用福柯的思路,反对认为自然态的身体是奠立个体身份/认同和不平等的基础,主张社会性别化的身份/认同是碎片化的,并且变动不居;挑战社会科学习以为常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的区分,认为通常被认为区分生理性别的生物属性,本身也是以社会性的方式建构而成的,权力投入身体并通过身体来实施、生产出社会性别化的具身体现。

戈夫曼强调身体是人行动不可或缺的要素。身体是个体属性,但却被社会赋予外在意蕴和内在意义,是由“身体习语的共享词汇”① 对身体发出的信息归类,提供范畴,为人们贴上标签,分出三六九等。这些分类方式影响着个体采取怎样的方式,力求管理并呈现自己的身体[1]。戈夫曼刻画了这样一个个体形象:这些行动者/演员为了增进自身的利益,在舞台上进行得体的表演,并且始终会受到可能陷于窘迫或失败的威胁。

布迪厄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要旨,就是关注作为符号价值之载体的身体在现代化社会中被商品化的多重途径。包括劳动力买卖中涉及的身体,也包含身体通过其他方式成为更加综合的身体资本形式,具有权力、地位和独特性/区隔性的符号形式,成为积累其他资源的有效要素[1]。身体资本会转换成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由于个体所处的社会位置、社会惯习、个人品位发展的不同,身体资本所能创造的价值也就不同,因此更加维护了社会不平等。身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价值载体,以至它持续的进入文化市场和社会市场,赋予身体形式不同的价值,由此,人们渴望从身体上得到自我认同感,因而对身体的塑造规划就成了一直努力完成的任务。

结合女性主义对自然主义身体观的发展和建构主义身体观,本文假设:(1)身体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特征,社会性是在生物性的肉体上呈现的。(2)男权社会要求的性别特质不同导致两性健身目的、内容的不同,是历史上自然主义对女性身体的贬低的延续,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建构,是畸形消费。(3)身体资本可转换为文化、教育、社会资本,因此个体对身体的规划是为提升个体价值,加强自我认同感。(4)由上述假设,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在互动与代际之间得以延续。

三、样本分析

《健与美》杂志1980年创刊,到2011年初满三十年,创刊初衷正如第一期创刊词所说:封建社会士大夫阶级欣赏的病态美,劳动者是不会感兴趣的。所以,我们提倡的美,是健康美,是在“赏心悦目”之余,能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神情旺发的“健与美”。这一纸媒杂志,比较完整的记录了中国人三十年的健身痕迹。

该杂志为月刊,一年12期,本文以2011年12份期刊为分析样本。杂志主要包括热身、专题、健身、营养、瑜伽、健身商务、减肥、健康、健美等九个版块,在相应的版块中体现出个体对塑造身体、规划身体的渴望,表达了时下流行的身体美与健康的理念,带来了健身行业的商业价值与个人价值。

结论一:健身中身体是生物基础,身体所传达的符号意义是社会性的

杂志通过健身的行为,说明对身体形态的规划与塑造,可以传达不同的生活理念,体现迥异的社会经济地位,男女两性对自身与异性身体的差异性关注。尤其是杂志最后一版健美,有一个词语叫做塑身雕塑,个体把身体当做物体,通过打造完美的肌肉群参加比赛来获得自我认同与社会地位。

自然主义身体观认为女性身体与男性身体相比是“弱”的,在健美中,男性更注重打造肌肉群的“健”与力量,而女性注重身体形态的“美”与苗条;在健美比赛的报道中数目中,男性赛事远多于女性,虽然女性形象健康向上,但与男性相比仍是客体,多数女性选手身穿内衣以性感撩人的体态向观众展示。健身目标与结果的不同一方面是因为男女生理的差异,构成了男强女弱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因为两性审美与被赋予的社会意义的不同,女性更多的被要求有流畅的线条用来观赏满足男性的视觉喜好,而男性则担负着责任来保护女性。

结论二:性别刻板印象在健身中有所减弱,更加注重突出男性气质

无论男女,健身意味着身体进行劳作、规训、节制,以摆脱多余脂肪和赘肉,遵循选择出来的规范的性别化身体[2]。纵向来看,历史上女性缠脚或者束腰,是男性为限制女性走出家门而使其看起来更柔弱;如今的女性则可以走进健身房锻炼身体使身体更有力量。在健身项目中,针对女性而言,有氧搏击操、瑜伽、游泳、网球以及各种健身舞蹈是大部分女性的选择。在这些项目中,女性可以舒展身体,展现身体的美与魅力。即便如此,女性健身仍然免不了男性视角的审视。文本上,形容女性的词语多是性感、美艳、挺拔、活力、优雅、柔软、浑圆、热辣,期望造就的是S型身材。针对男性而言,拳击、跆拳道、攀岩、搏击操等力量与耐性的训练项目,男性更多的是塑造自己的肌肉,打造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健硕的X型身材。男性健壮的身材也能引起女性的关注,杂志曾经对女性做过一个调查显示,86%的女性欣赏男性发达的胸肌,69%的女性喜欢男性整齐的腹肌,53%的女性眼中男性结实的臂更性感,37%的女性青睐男性的二头肌,22%的女性喜欢有安全感的厚背。

健身女性健康有活力的身体,打破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女性只适合做家务带孩子,也可以突破男权强加的生理限制,从事与男性一样甚至超越男性的事业。虽然弱化了女性的刻板印象,却更加强调了男性气质,杂志中不乏对男性力量甚至暴力的崇拜,处处充斥着对男性“娘娘腔”的规训。专门的人物报道,对男性的关注远远多于女性,注重突出男性向上的事业心、坚韧的意志,以及身体肌肉的塑造。

即使女性走进健身房,并不意味着女性承认自己确实比男人力量大,身材魁梧,在与男性对比时,女性更愿意表露自己的柔美,这可以解释为女性主义者对自身的关注,主体意识的提高,也可以解释为男权社会下强权对美的定义的限制,而女性也在限制的美中自缚。

结论三:身体资本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

这个结论具有商业的气息。消费文化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吉登斯和特纳的研究认为,身体作为消费的唯一载体而公开展示,社会地位也与身体自我的可见外部相联系。首先,健身发展为一个行业,集体的健身渴望催生了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健身器械、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健身药材、食品、广告、音频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其次,个体的身体成为获得工作机会、得到异性倾慕、他人尊重与自我满足的砝码,尤其女性的容貌、身材、衣着在男性目光下,成为女性婚姻、事业成功的要素之一。该杂志的内容没有对女性容貌的塑造有更多的信息,但是整容技术以及化妆品市场的膨胀发展表明女性对面部的不自信以及女性确信年轻美丽的身体是巨大的资本。杂志12期的封面均是身着比基尼的年轻女性,女性裸露的身体看似传达的是健康,实际上表达的是女性的被动顺从,以调动男性消费者的欲望、刺激女性消费者对自身形象的审视与改造。

结论四:性别不平等在两性互动与代际中继续

健身被看做女性解放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男性和女性健身表現出来的倾向则更多的表达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权力对其的运作。个体身体的塑造被赋予更多的阶层意义,个体为了达到精英阶层,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规划身体并呈现符合社会期待的精英形象。而个体所处的位置不同,追求的品位不同,健身后身体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就不同。如杂志中提到的兔女郎俨然化身活体广告,刺激观者的消费欲望。消费文化告诉女性,要使自己的身体受到更多的瞩目,必须塑造符合男性审美和促进消费的身材,男性的认可才是女性终极的成功。

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不免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同龄群体的规训,在个体与集体融合的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使个体依附并认同社会,个体与集体的互动促进了个体具身性的力量,也完成了社会再生产。

四、结语

任何有关身体的社会学归根结底都关系到性别分工和情感分工的性质,身体社会学已经表明,在男性实施父权/男权,对性尤其是女性的性进行控制这一问题上,是一种举足轻重的社会学研究(Turner,1984,P114)。特纳阐述了身体在社会学中的重要地位,但不难看出,身体仍然作为社会学研究的隐性基础,通过身体来研究社会分工、社会行动、社会分层等经典社会学研究话题。当然,身体是社会的源泉与定位场所,只有将身体具身性与社会之间的互相作用结合分析,才能使身体研究更加大放异彩。

过去二十年来,无论经验研究还是理论研究,身体充当了极具生产性的焦点,从而引出了文化中的身体、经济中的身体、思辨中的身体与自我等交叉话题。看起来很凌乱的研究,作者以为,理论从来都是百家争鸣,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在社会性别与女性主义的研究中,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之下,两性的身体所展现出来的权力关系与性别分工越来越明显,身体能够作为权力控制的领域,但也能够作为抵抗的手段,是构建和重构当代自我的途径 [3],更为女性解放与性别平等指明一条路径。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希林.身体与社会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123.

[2]克里斯·希林.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31.

[3]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149.[责任编辑 王玉妹]

猜你喜欢

健身
对大学生健身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宜的研究与探讨
论广场舞对社区、村镇居民的重要性
济南市居民太极拳健身与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以游戏为主打造趣味体育课堂
城市体育发展离不开休闲体育
大课间引入体育舞蹈研究
“钟表法”在太极拳教学与习练中的运用
太极拳与大学生健身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