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捍卫城市之魂
——关于城市精神的几点思考

2012-09-01赵培红

城市观察 2012年2期
关键词:市民精神

◎ 赵培红

捍卫城市之魂
——关于城市精神的几点思考

◎ 赵培红

这是一个需要城市精神的时代。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通过其市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城市景观、文明程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体现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抽象与具体、现实与未来、普遍与特色、褒扬与批判的双重特征。对城市精神评选热潮进行冷静思考,有助于城市精神的塑造和弘扬。在城市精神塑造与弘扬中,要在方法论和途径上,在继承中创新,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城市形象建设,让城市精神真正成为城市的灵魂。

城市精神 内涵 特征 塑造与弘扬

2011年11月2日,历时一年8个月的提炼,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经过7轮大研讨,292.97万公众参与投票评选出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正式发布。提炼“北京精神”是首都各族各界人民的强烈愿望,是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是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举措。凝练出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灵魂,表述她的精气神,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和确立城市精神的过程是挖掘城市历史沉淀、梳理风情类别、发扬传统的过程。宣传和弘扬城市精神的过程则是从更高的起点丰富和再造城市全新理念的过程,更是不断提高城市市民素质的过程[1]。

一、这个时代需要城市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达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197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达到10.3%,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北京2009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即将进入高收入经济地区的行列。三流国家出口产品,二流国家出口标准和准则,一流国家出口文化和价值观,城市也是如此。在我国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市民精神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并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推动力作用。2010年国际上公布的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是拉美地区,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这样看来,幸福并不完全依靠物质条件。科技和经济越发达,物质条件越优越,我们越要重视软实力特别是精神力量的建设。塑造城市精神是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民心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实现富民强市的力量之源。越是在物欲横流、浮风日盛的社会中,越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就越是需要一个响亮、醒目、贴近生活、深入人心的城市精神来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引导人、启发人,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夯实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真正强化并塑造积极向上的和谐城市氛围,形成推进个人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人是需要有精神的,一个城市也需要有精神。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精神的人,一个美好的城市一定是一个有精神的城市。人什么都可以缺少,唯独不可缺少精神;一个城市什么都可以拥有,而最难拥有的是精神。一个城市若没有精神,无知无识无为,城市就没有生气,就萎靡不振,失去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城市精神是一种以人脑和文字作为载体的理念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的灵魂。如果说没有灵魂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样,那么,没有灵魂的城市,就是一堆建筑积木的空间堆集与扩大[2]。一座城市,一旦有了自己的精神,就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有了一种无穷再生的活力。或许一个城市的市民所享受到的好处并不一定与其他城市相当,但只要是一个繁荣、成功的城市,总归会使市民产生一种作为这个城市一员的自豪与幸运之感,正如古代雅典、罗马等伟大城市所培养的“公民意识”和今天的许多大都市市民的“都市人”意识,就是依附、凝聚于城市形象上的城市精神[3]。

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必要条件,但更为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就是在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雄厚的物质文明这两重基础上,以能被每个城市成员所认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新的共同精神,激励每一位城市成员共同辛勤劳动、交流情感、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感受城市的温暖,以此来打造出具有独特精神气质和人文软实力,使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使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更为美好的生活家园和心灵家园。

二、城市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一般而言,城市精神应涵盖以下方面内容:一是公共道德精神。公共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为着力点、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市民整体道德水平。二是公民精神,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层面。其范畴包括科学精神、民族精神、法治精神和平等、自由、创新的精神,这是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交汇的部分,是人的主体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的原动力。三是时代精神,包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等。四是人文精神,这是城市精神的最高境界[4]。

(一)城市精神的内涵

所谓城市精神,是指一个城市通过其市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城市景观、文明程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体现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根植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昭示着城市未来的精神风貌。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西方著名学者斯宾格勒曾经敏锐地指出,将一座城市和一个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

(二)城市精神的特征——“二重性”

城市精神是社会氛围的高度概括、鲜明的城市特色、厚重的历史感和更高的追求境界。在《全球城市史》的作者乔尔·科特金(Joel Kotkin)看来,“一个伟大城市所依靠的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城市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感情,最终必须通过一种共同享有的认同意识将全体城市居民凝聚在一起。”[5]我们认为,城市精神具有多个层面的二重性。

1.城市精神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城市精神作为城市人文环境的首要构件,是该城市自古至今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凝聚和结晶,是包含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以及正在凝结和发展着的城市的内在气质、价值观、市民心理、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的抽象和总结。同时,城市精神又是体现城市独特个性特征的符号系统。城市精神作为城市长期实践的精神积淀,成了城市的本质形成和展开的思想基础以及推动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城市市民所共识公认、自觉遵守、引为自豪、自我激励的座右铭,是全体城市市民心目中的一面旗帜。“城市精神”的表述并不是纯粹的文学性的诗意表达,而是一种能够为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人所用,转化为可以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

2.城市精神既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产生过无数的城市,但真正令人难忘的是那些拥有独特文化精神的城市;也许城市本身已荡然无存,但城市精神却永存于世。城市精神依赖于城市生活又反映城市生活,是一定城市生活过程在观念上的反映。可以说城市精神凝结着某一特定社会、时代、区域的人民所创造的体现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求的精华,洋溢着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相处、追求美好的高尚心灵与完美德行的芬芳,渗透于城市的物质、制度、技术和日常生活层面。这种追求是准确概括出并被实践证明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因素,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结晶。历经岁月风雨淘漉,历经一代代人的聚散演绎,城市精神既在日渐沉淀中涵养滋润着城市人,又在城市人日积月累的创造中丰富而充盈,既串起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主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城市精神是昨天城市的背影,今天城市的品牌,明天城市的动力。

3.城市精神既是普遍的,也是特色的

在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下,一个城市表现出来的精神既具有与其他城市一样的民族文化所赋予的共性,又具有自己所在地域文化培育出来的个性。城市精神带有鲜明的国家和民族特征。如美国的城市,市民普遍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冒险的精神;德国的城市,市民普遍具有哲学的思维和严谨的风格;法国的城市,市民普遍具有时尚浪漫的气息,等等。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守望相助、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传统道德。同时,一座城市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往往具有自己鲜明的传统风貌与地域特征,这种风貌与特征一般都表现在这座城市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形态上。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城市都因地理、历史、物产、文化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的特点。城市精神作为城市共同体的精神,是立足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所以,城市精神既要反映普遍性即民族精神,又要体现其特殊性即地域特色和传统特点,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1]。城市精神也并非唯大唯美,重要的在于拥有自身特色,体现城市风貌,显示城市底蕴,表现城市诉求,折射城市价值和地位以及不同的发展路径[2]。

4.城市精神既是褒扬的,也是批判的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品格特征,是从这个城市中人们共同性格、气质和风貌中凝练出来的,那么它一定为这个城市绝大多数居民所认同。城市精神对城市现存的品格缺陷具有明确的批判性,也能起到引领作用。城市精神可以针对城市市民在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精神面貌等方面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缺点,进行批判和矫正,从而引领城市自觉克服落后于时代、有碍城市发展进步的思想和观念,扬长避短,形成褒奖进步、摒弃落后的社会舆论氛围和追求卓越的群体意识[6]。据2009年10月北京市统计局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开展的“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城市包容度调查”表明,从地域开放性、文化多样性、社会关怀、就业环境、城市管理和总体评价六个方面对城市包容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北京城市包容程度为84分,市民对北京作为“包容性城市”认同感较高,有62.9%的被调查者认为,北京是中国最具有包容性的城市[7]。然而,北京在城市包容性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和差距。当前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以及由此带来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许多方面的制度差别,造成北京同城居民权利与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

优美的城市都是该城市精与气、灵与肉、形与神的有机统一。国内外不少著名的城市,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都积淀了自身独特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富有个性的城市精神。当然,也不乏城市精神的败笔。

三、当前城市精神评选热中的冷思考

放眼我国城市精神的评选,尽管城市精神的概括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城市精神的觉醒,毫无疑问有助于城市发展建设走向成熟,有助于把城市建设理念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但是,我们也要对已经提出的大量的城市精神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批判”态度,使各个城市精神的表述更加科学更加正确。

表1 国内外部分城市城市精神一览表

纵观城市精神的提出过程,我们发现,一些城市精神的提出,行为草率,理论准备不足,一些城市精神仅由城市领导提出(或向少数政府顾问垂询),经过小范围、象征性的讨论后,也不积极主动对外宣传、推广。在一些较早提出构建城市精神的城市,主要是出于规范行政道德的内在需要,而后多数则出于追赶之风,这样城市精神的构建就显得形式化。最令人忧虑的是,大多数城市都明显缺乏相关的研究基础和理论支撑。虽时见党报、时报刊载有关城市精神的文章,却多属新闻或宣传性质,很少涉及学术、学理层面。因而,一方面造成城市精神已然趋然;另一方面却尚未在基本定义、提炼与识别方法、塑造与传播途径等基础性研究上,奠定城市精神的理论雏形。在此前提下导入城市精神,可见其仓促、草率。更为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城市提出来的城市精神都大同小异,没有根据城市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凝练。不少城市精神的关键语词,既不凸显该城市的个性特质,亦难概括其市民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共性。从表1中可以看出,城市精神的表述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复雷同,如诚信、创新、开放、和谐等都是高频词,尤其以创新出现次数为最多,存在特色不足和内涵不深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此,而是过于抽象空洞,难以为广大市民认同,以至于本来注重客观效果的奋斗目标,本来追求现实精彩与美好感受相统一的文化境界,却因许多“城市精神”的文字游戏性质、过于笼统模糊的“简捷”而虚化;除去官场需要时拿来重提,研究者查找档案文献时偶遇,相当部分“精神”很快烟消云散,并未得到内外认可、市民口碑、传承品牌的效果,并未成为城市各界身体力行、自觉维护、百般珍视的真正“城市精神”[8]。

四、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弘扬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公共精神,作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表征,它是多种因素的建构和融合。它的培育、塑造和实践是一个长期、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应该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城市精神的理论研究

在方法论上,要运用和处理好事实和价值、评价和范导、统一与多样、解构与建构、整合和超越、自然发育、历史认同和社会认同、弘扬历史传统与培育当代精神、科技精神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范畴关系,尤其要以城市和世界相联系、历史和逻辑相统一、思辨和实证相兼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考察和塑造相贯通的方法,运用哲学、文化学、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行为学、城市发展学、精神发展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城市精神塑造与弘扬的前提条件、主要内容、基本方式、突出特点、着力重点、价值导向、推进动力、运作机制、演进过程等丰富内涵。

在研究路径上,首先应占有和把握若干个著名国际大都市发展史的资料,对这些城市精神建设的成败经验进行个案考察和深入分析,提炼出可资借鉴、具有一定规律性、相当新颖的内容和观点;其次,要全面把握我国城市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过程,以深入准确分析城市精神形成和培育的历史演化过程;第三,在以上两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和前瞻城市精神的理念、条件、支柱、原则、导向、方式、抓手、步骤、机制、气质、氛围、神韵、灵魂等,对未来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具有世界眼光、历史厚度、现实意义的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9]。

(二)坚持继承历史文化和创新时代精神相结合

城市精神承载着城市的光荣与梦想,既要有历史底蕴,传承城市文脉;又要有前瞻性,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坚持继承性,构建城市精神必须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在传统中继承,才能够在未来赢得自己独特的定位。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一个没有历史感的城市,是一座没有灵魂的城市。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机器轰鸣的建筑工程,只能构筑钢筋混凝土的城市躯壳,但不能铸造有内涵、有灵性的城市精神。

倡导创新性,实现城市精神的升华。现代城市是开放的、多元的,应当提倡一种创新、创业、吸纳、包容的精神。城市市民精神既要有区域特色和本土特色,也要有国际人格取向。城市市民精神的凝练是由实践升华到理论,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继承转化为创新,由吸收过渡到辐射,由普及进化到提高,由渐进到飞跃。城市市民精神是城市先进文化的精髓,还应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创新地引进、吸收、消化体现人类智慧的世界文化[4]。

(三)发挥城市市民的主体作用

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体,在城市精神的构建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塑造城市精神,既是一座城市的自我塑造过程,也必然要求和带动公民素质提高的过程。培育城市精神,需要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由全体负责任的公民所组成的社会。而公民意识是这个社会基础得以形成的思想前提,其最核心最基本的是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意识。城市精神的培养和塑造既要有大张旗鼓的讨论和宣传,以强化广大市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文明的进程更需要一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精神,需要假以时日的潜移默化。城市精神是城市居民共同的品格特征,是全体市民共同营造出来的。因此,在推出城市精神的过程中,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参与,获得最大程度的共识,成为广大市民日常行为的自觉。要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和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社会知名人士、公众人物的独特作用,带动全社会共同践行城市精神。

(四)加强城市形象建设

通过全民讨论总结提炼城市精神,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塑造城市精神,通过开展重大活动打造城市精神,通过创造文艺作品表现城市精神,通过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升华城市精神,使之不断深化、细化、物化、实化,形成全市人民的共识和行动。将城市精神深化到各行各业的每个基层单位,融化到每个市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怀和日常行为规范中。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努力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拓宽和加深城市的人文底蕴,为塑造城市精神提供有力的支持;综合运用文学、戏剧、歌曲、影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把城市精神转化为文字、表演、旋律和画面,以丰满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城市精神;要坚持不懈地宣传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把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和文明素质作为重点和着力点,增强市民的城市荣誉感和自律意识。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一项没有句号的工程,推进这项工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城市精神提醒我们,在不断地追求物质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有必要适时沉下来、慢下来、冷静下来,体会那些传承于点滴之中,却被我们不断忽略掉的属于人本身的一些东西。

[1]吴艳.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培育内蒙古地区城市精神的意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2):109-112.

[2]陈柳钦.城市精神及其塑造和弘扬[J].理论学习,2010,(10):26-32.

[3]毛时安.漫说城市精神建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3):113-115.

[4]苏刚.城市精神:长三角经济发展的软实力[J].江南论坛,2004,(12):14-15.

[5]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修订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42-243.

[6]张志勇.“第一枪精神”是齐齐哈尔城市精神的真切表达[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121-122.

[7]秦红岭.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人文追求:宜居与乐居的家园——兼与东亚世界城市东京的经验比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1):13-18.

[8]沈望舒.从“首善”到“人文”的心路趋向——浅述构建首都文化特质的着眼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17-20.

[9]王思隽.上海城市精神国际化比较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3):117.

Maintaining the Soul of the City: Thinking about the a City’s Spirit

Zhao Peihong

The era calls for city’s spirits.A city’s spirit is its soul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urban culture.The connotation of the a city’s spirit is the common values reflected in the citizens’ behavior,lifestyle,urban landscape,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value orientation and moral values,with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ness and concreteness,reality and future,universality and specialty,and approval and criticism.Reasonable thinking in the fad of the labeling cities with various kinds of spirits could be helpful in shap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core spirit of the city.During this process,we should motivate citizen involvement and strengthen the image-building of a city by creative inheritance to the methodology and therefore making the spirit of the city its true soul.

the spirit of the city;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shap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F291

赵培红,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发展。

(责任编辑:陈丁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0ZD&023);北京市社科重点规划项目“提升首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0AaJG395);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性研究”(科研编号:11XNH05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市民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