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快速城市化对传统小城镇形象与环境特色的影响研究
——以苏南小城镇为例

2012-09-01文剑钢李慕寒

城市观察 2012年2期
关键词:苏南小城镇城市化

◎ 王 静 文剑钢 李慕寒

中国快速城市化对传统小城镇形象与环境特色的影响研究
——以苏南小城镇为例

◎ 王 静 文剑钢 李慕寒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小城镇也加快了其前进的步伐。以苏南小城镇为例,阐述快速城市化下传统小城镇所受到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设计者应在小城镇形象环境设计中在继承传统的精髓中创新,将传统小城镇鲜明独特的环境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树立其别具一格的形象特色。

城市化 传统小城镇 苏南小城镇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迅速推进,截止2010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7.5%,成为近30年来城市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急进的结果往往是出现难以避免的弊病,快速城市化使得城乡之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小城镇迅速扩张、人口就地城市化为主的特点,这也对传统小城镇景观及环境产生了不可复制的影响与冲击。

苏南传统小城镇不仅在中国文化史和经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形象与环境特色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的存在,散发着浓厚地域文化的魅力,体现出吴越文化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小城镇受到影响,尤其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苏南地区,其分布广泛的传统小城镇的形象与环境特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冲击。

二、传统小城镇形象与景观特征

(一)概念界定

从现象学看,小城镇形象是小城镇内在属性的表现状态。这是本质与现象、内涵与外延、相互制约、互为存在的矛盾统一体。在此统一体中,建筑视觉形象是其主体,还包含了小城镇的地域形象、民族形象、乡土文化形象和其他人文历史形象。因此,小城镇形象是对小城镇中的一切事物作总的描述。

在艺术设计中,由于小城镇形象是小城镇建筑风格、空间环境关系的外在形态,与小城镇本质共同组成小城镇的环境。故而习惯上把小城镇形象与环境统称为小城镇环境。

(二)苏南传统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要素特征分析

“小桥、流水、人家”正是对地处江南地区的苏南传统小城镇形象与环境特征的生动写照,也是其最具魅力的特色所在。整个城镇与河流、池塘、田野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发达的经济也使小镇上的民居、商铺、水埠、巷道、小桥、广场等建筑丰富多彩,空间感受千变万化,充满了建筑与自然和谐的整体美,城镇的总体风貌朴素轻灵,既有闹市的繁华,又有独居的清幽,充分展示出了苏南地区优雅浓厚的人文底蕴和悠然自得的恬静生活,形成了极具艺术魅力和人文特质的环境氛围。(图1)

图1 小桥、流水、人家(周庄)

1.自然要素——基于水环境的独特自然景观

苏南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的湖积平原,有许多零星的湖泊沼泽。苏南城镇大部分都依水而生,因水而长。人们长期以来开凿出许多运河,形成完整的水网体系。水网化的形成促进了农业和交通贸易的发展,这里逐渐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繁荣的街市在此形成。镇区河道分割,由石桥连为一体,镇区内传统建筑鳞次栉比,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传统古镇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特征。

2.人文要素——浓郁的地域历史人文特色

随着吴国的建立,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地区,逐步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吴文化。吴文化体系中的稻作文化、科技文化、手工艺文化、园林文化成为江南水乡地区文化的基础,历经几朝代的发展使得江南地区成为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发达的经济支撑起兴盛的文化,钟灵毓秀的江南地区一直崇文重教,耕桑读律,科名相继,吟咏成风……良好的文化氛围、富裕安定的生活环境、旖旎的水乡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名豪寄居、游访或授业,吟诵江南水乡风光的名篇佳作构成中国文学的重要的部分……作为江南地区的典型代表,苏南传统小城镇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人文因素形成了浓郁的地域历史人文特色。(图2)

3.人工要素——丰富多彩的空间形态和建筑节点

图2 书香缭绕 古镇人家(周庄)

图3 别致的建筑布局

图4 优美的建筑形象

城镇是建筑物群体的集结和排列组合的空间场所,包括了建筑构筑物、广场、街道、交通网线、交通工具等人工物质及其相互关系。苏南传统小城镇的整体空间深受水乡文化的影响,即便是建筑小品、城镇节点这些人工物质,都追求沉稳、雅致、意趣深远的意境。

(1)空间形态——随机而和谐的形态特征

苏南传统小城镇大多坐落在河湖交汇之处,故其最基本的布局特征也是依水成型。平面布局的整体空间形态上与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因水体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既有由单条河道形成的带状型,也有沿交叉河流而形成的“十”字型和“并”字型以及由网状河道形成的密集型团形城镇……

苏南传统小城镇的建筑体量、街道体系、街区形态都是以人的尺度建立的,在临水地带形成了柔和的人性空间。建筑体量较小,城市空间尺度也小,围合感强,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其空间形态基本上都是自发形成的,形成一种随机而和谐的形态特征。

(2)建筑形象——优美而别致的建筑形象

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允沛,形成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出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建筑的风貌特色。城镇建筑布局和风格也是由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经济作用结合形成的:布局随意精练,造型轻巧别致,色彩淡雅宜人,轮廓柔和优美。建筑尽量占据沿河沿街面,形成了“下店上宅”、“前店后宅”、“前店后坊”的集商业、居住、生产为一体的建筑形式。建筑尺度不高,室内外空间通过天井、长窗相通。建筑前街后河,有水墙门、水埠头、水阁等穿宅而过;建筑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各式各样,小巷和水巷驳岸高低起伏,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图3、图4)

(3)节点——鲜明而富有感染力的节点

节点即形态空间上的一些要点或特定点,是某些功能或特征的集中点以及具有明确意义的具体目标。在苏南传统小城镇中,自然也有许多富有感染力的“节点”:如遍布小镇的各色各样的“桥”,既联系了交通,又增添了河道空间景观构图的艺术效果。处于水陆空间系统交汇点的桥及桥头空间是城镇的活动中心,人们在此驻足赏景,摆铺经商,交往谈天……桥的存在既丰富了经济的往来,又增添了小镇生活风情,成为城镇独具魅力的要素之一;水埠也是苏南传统小城镇重要的节点之一,既有满足人货集散或船舶停泊的公共水埠,也有设在邻里间的半公共水埠和每家每户都有的私人水埠,形态多样的水埠丰富了城镇的景观,为人们的劳作提供了便捷的交往空间,潜移默化的凝聚和推动着人们的生活;另外,独具韵味的茶馆和尺度不大但功能甚多的广场等这些鲜明的节点与优美的水乡环境完美结合,令苏南传统小城镇的环境魅力经久不衰。(图5、图6、图7)

图5 水埠头(周庄)

图6 古桥(黎里)

图7 茶园(同里)

三、快速城市化对传统小城镇形象与环境特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地处富庶江南的苏锡常地区的小城镇群,因袭“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水乡意蕴,藉以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成就的“苏南模式”的产业特色,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直走在全国的前沿,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汇的典型地带。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瞩目成就。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经济实力为城镇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们的文化意识得以更新,以大中城市为样本来发展城镇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和趋势。小城镇的建设日趋完善,城镇面貌有了显著的提高。工业、生活分区建设,相辅相成;以城市生活为主导的文化设施及服务设施等应运而生,建筑的多元化丰富了城镇景观,为小城镇的形象与环境景观打上了鲜明的时代标记;基础设施的建设日趋完善尤其是以陆路和水路组成的交通体系,优化了城镇结构,丰富了城镇空间,增加了城镇的景观层次,为街景镇貌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农田及周边绿地组成的绿化系统也净化了城镇环境,美化了城镇形象。

(二)消极影响

1.过度现代化,与传统风貌格格不入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镇建设中,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将外来环境形式的直接采用和建造过程中现代结构与材料的普遍使用使得小城镇形象和环境特征趋向现代化,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城镇更新设计的现代化趋势是避无可避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决定了现代化设计特征的不可逆,同时这一设计趋向迎合了城镇环境建设高速快捷的要求,也满足了普通大众向往大城市的心理。但是此类趋势最终也使城镇形象与环境的过度现代化,导致新建成的区域满目皆是通用化的形式、材质、色彩,抛却了与地域环境的融合,与原有苏南传统小城镇宁静质朴和谐的环境氛围格格不入,置身此类小城镇中,与现代大城市的相似的建筑环境使小城镇原有宜人尺度的空间特色被抛却,水乡意境和神韵被蚕食殆尽,远离了传统小城镇自身价值的实现。(图8、图9)

图8 江阴市新桥镇某酒店设计

图9 江阴市新桥镇街景

2.特色同质化,丧失独特地域特色

小城镇特色是小城镇的物质形态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的综合反映,它是特定条件下的小城镇符号系统(即城镇艺术形象构成要素)所提供的差异性特征和关系。特色是与当时当地的生活方式、社会条件相关联的,其应用应是一个与当代背景相适应的动态过程,片面强调特色往往达到事与愿违的效果。部分苏南传统城镇的设计中虽然认识到历史性、地域性在设计中的重要性,然而,因对不同小城镇的个性特征认知不充分或判断不正确,过分强调特色,最终导致以小城镇的共性代替了个性。这种设计特征主要表现在对特色建造手段、空间处理手法或是细节装饰的机械式使用,最终造成了“同质的特色”建筑环境,尽显“千城一面”的小城镇形象,丧失了小城镇本身的特色。(图10、图11)

3.风格无序化,打破风貌完整性

由于长期以来苏南小城镇以经济发展为度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使得具体建筑或景观都以经济效益优先,在建造过程中忽视了对整体城镇建筑环境的考量,从而呈现出无序化的风貌弊端。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各类不同建筑在并未考虑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就加以设计与建造,从而打破了原有的风貌完整性。比如城镇建设新建筑尤其是工业厂房的见缝插针,各种功能用地混杂无章;城镇的更新建设破坏了苏南城镇中尚存传统街巷或水系空间的延续性,导致新旧无序拼接的现象等,无一不使这些传统小城镇的形象与环境风格陷入无序化的境地。(图12、图13)

图10 无锡市玉祁镇街景

图11 无锡市荡口镇街景

图12 苏州市木渎镇街景

图13 苏州市木渎镇街景

四、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解析

1.特色定位不明确

随着时代的前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趋同使人类审美观念产生了改变,审美趣味越发多元化,传统与现代必然会出现的形式与功能上的碰撞,如何在现代的大环境中传承和发展传统小城镇特色成为了设计的难题之一。很多设计师的审美主导思想在这种大背景下无法定位,致使苏南部分传统小城镇在当代语境下的形象特色无法定位,在传统与现代的风格中摇摆不定,最终导致设计结果呈现了过度现代化或者特色同质化甚至无序化的状态。

2.缺乏基本考量标准

苏南小城镇现阶段的发展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重心,城市建设多重效率,加之设计者过于关注所谓特色的表面形式和局部形态,对其现代化形式或手段的使用并没有考虑城镇的实际情况,既忽略了以人的需求作为基本考量标准,也没有将设计对象放入地域语境、历史语境中,将其作为城镇整体环境中进行考量。片面性的认知导致了苏南部分小城镇形象与环境特色的缺失。如在设计中由于缺失对人的需求作为考量标准而出现了某些小城镇的空间尺寸和建筑体量的盲目增大的现状,由于缺乏整体区域考量,导致对传统特色的重视由来已久的苏南小城镇却往往显示出所维护或创造出的特色环境与城镇整体环境相脱节。

(二)对策研究

1.遵循适度适宜的原则

首先,必须认识到苏南小城镇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代化趋势是避无可避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决定了现代化设计特征的不可逆。但是现代化的发展不代表不加以控制,必须在设计中坚持“适度”原则。特色设计的过程应该是谨慎而明确的。在选择中:首先必须将其置于区域整体的视野中,明确哪些是该城镇的特色所在,然后将其放入现代化的条件下,提出哪些应当得到传承或拓展,故在苏南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设计中应遵循风格设计适宜的原则,将传统与现代适度融合,如结合当代技术或者形势发展对特色进行改良和创新,运用现代的手法对传统空间或者建筑进行视觉性的改良或者结合当代技术或者形势发展对特色进行创新,从而增强传统城镇的魅力。总之,当代苏南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设计中需要坚持的应是“适度”现代化的“适宜”特色创新的原则。

2.实现各方面基本考量标准

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实现对各关联因素的考量。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居民是城镇的使用主体,可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加入到城镇的更新设计过程中,将人性尺度应用到城镇各个设计层面的考量中。小城镇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区域,是把城市和乡村有机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因此在对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应将其放入区域大环境下进行考量,重视与相邻城市、平行小城镇以及乡村的关联,这包括与城乡的协调与差距,应该将设计立足于城乡整体的建筑环境形象打造,同时认识到其与大城市和乡村的差异,要基于不同功能定位进行城镇形象与环境的控制,认识到其与同类城镇间的差别,基于不同发展背景与历史背景进行形象环境的特色性设计。

五、传统小城镇形象与环境特色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无论城镇形象与环境设计的从何种角度展开,它必定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与观念的驱使下完成的。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传统小城镇在形象特色方面更是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应当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与地域文化特色,在区域性很强的中、小城镇,还应当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气息。设计者应当时刻谨记这一点,在小城镇形象设计中体现出传统风韵的传承,凸显出独特而鲜明的小城镇特色,适当和适宜的利用现代技术的建造手法为传统的小城镇创造出新颖而和谐的建筑景观特色,在继承传统的精髓中创新,将传统小城镇鲜明的形象个性,独特的环境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丰富和美化小城镇人居环境,让传统小城镇在当今时代能够健康而稳步的发展。

[1]文剑钢.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以苏南为例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王云霞.小城镇形象设计研究——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08.

[4]钟惠华.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城镇空间解析和连结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2006.

[5]史明,杨媛媛.浅议当代苏南小城镇环境艺术设计的理性回归[J].创意与设计,2010,(3):41-44.

[6]阮仪三,邵甬.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 [J].城市规划汇刊.2002,(1):1-3.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on the Image and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Small Towns: 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Wan Jing,Wen Jiangang,Li Muhan

Under the context of China’s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the pace of development for small towns also gathers speed.This essay focuses on city images and environment,with the small town in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being set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how urbanization affect the traditional small town from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spectives.Reasons for these effects will be analyzed and feasible solutions as well will be given.We suggest planners keep the spirits of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n order to eventually create a unique small town,which will constantly reveal its special charm.

urbanization process;traditional small town;image;environment;the small town in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F291.1

王静,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设计与理论;文剑钢,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李慕寒,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建筑师。

(责任编辑:卢小文)

猜你喜欢

苏南小城镇城市化
苏南年俗亦动人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苏南傩面具略论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