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道课本题 推广求解高考题
2012-08-28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杨仁宽特级教师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 杨仁宽(特级教师)
在新课程人教A版数学必修1的第35页,有这样1道例题:
初看此题,平淡无奇,学后常会置之不理!若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以多角度进行探究,适当变式并推广,就既能发掘此例题潜藏的重要性质,又能发挥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课本题的变式
新课程教材以此题为例,示范出了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从研究此函数的性质考虑,就有下列变式题.
(1)求出它的定义域;
(2)判断它的奇偶性;
(3)探讨它的单调性;
(4)如何画出它的图像?
(5)此函数的图像有何性质?
(6)你会用几种方法求出它的值域?
解:(1)定义域为(-∞,0)∪(0,+∞).
图1
(2)∀x∈(-∞,0)∪(0,+∞),由f(-x)=-f(x),知f(x)是奇函数.
(3)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或求导数的方法,可得其单调递减区间是[-1,0)和(0,1],单调递增区间是(-∞,-1)和(1,+∞).
(4)先用描点法,画出y=f(x)在(0,+∞)上的图像,由奇函数
图像的对称性,可画出y=f(x)的图像(如图1所示).
(5)此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6)求此函数的值域,主要有以下方法.
解法1(图像法):由画y=f(x)的图像可知此函数的值域是(-∞,-2]∪[2,+∞).
解法2(判别式法):设y=f(x),则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原式化为:x2-yx+1=0,由x∈R+∪R-,得Δ=y2-4≥0,解得y≥2或y≤-2,
原函数的值域是(-∞,-2]∪[2,+∞).
解法3(单调性法):当x>0时,[f(x)]min=f(1)=2;当x<0时,[f(x)]max=f(-1)=-2.
原函数的值域是(-∞,-2]∪[2,+∞).
二、课本题的推广
利用坐标平移或分类讨论等方法,可以对原课本中的题作进一步的推广,除了研究其单调性之外,还可以研究推广命题的对称性、值域等.
三、应用举例
原课本中的题及其推广,在各类考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限于篇幅,仅举近年的3道高考题为例.
(1)用a表示出b、c;
(2)若f(x)≥lnx在[1,+∞)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评注:此题以双钩函数为背景,将函数、不等式、数列及其求和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证明的关键在于利用双钩函数的性质,观察结构特点,构造对数函数,赋以变量之值,借助对数的运算性质裂项求和,后续的适度放缩,已是水到渠成了!
例3(2008年宁夏、海南理科压轴题)设函数f(x)=ax+1 x+b(a、b∈Z)的图像在点(2,f(2))处的切线方程为y-3=0.
(1)求y=f(x)的表达式;
(2)证明:函数y=f(x)的图像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并求其对称中心;
(3)证明:曲线y=f(x)上任意一点处的切线与直线x=1和直线y=x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定值,并求出此定值.
若考虑例3的一般情形,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曲线y=f(x)是以直线x=0和y=ax为渐近线、以原点为中心的对称图形;
(2)曲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切线与两渐近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定值,其值为2|b|;
(3)若曲线上任意一点D处的切线与两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则D为线段AB的中点;
(4)若直线l与两渐近线分别相交于M、N两点,与曲线相交于P、Q两点,则|MP|=|NQ|.
(1)曲线y=f(x)是以直线x=c和x=a(x-c)+d为渐近线、以(c,d)为中心的对称图形;
(2)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两渐近线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是定值,其值为2|b|;
(3)若曲线上任意一点D处的切线与两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则D为线段AB的中点;
(4)若直线l与两渐近线分别相交于M、N两点,与曲线相交于P、Q两点,则|MP|=|NQ|.
结论1与结论2的证明,详见参考文献3,此处从略.
1.杨仁宽.深挖例题的潜能,践行探究式学习.中学数学[J],2010(6).
2.杨仁宽.继承优良传统,探索命题创新——2011年广东高考数学试卷分析.高中数理化[J],2011(7下).
3.邹生书.两道高考压轴题的统一引申与推广.中学数学月刊[J],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