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8-28陈宛丽杨莹张威邹乐乐刘冰王舒金晋宇关红梅
陈宛丽 杨莹 张威 邹乐乐 刘冰 王舒 金晋宇 关红梅
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宛丽 杨莹 张威 邹乐乐 刘冰 王舒 金晋宇 关红梅
目的探讨CIK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激活,并大量扩增,制备成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应用该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IK组12例和对照干扰素组21例,所有病例均按标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结果CIK细胞可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转和HBV-DNA复常,疗效高于干扰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对治疗慢性乙肝有临床前景。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感染中,DCs表达共刺激分子、MHCⅡ类分子、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生和细胞因子分泌的能力减低,因此,HBV感染的慢性化与DCs功能缺陷有关,进一步造成CTL功能不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具有非MHC限制性,高增生活性,高细胞毒力以及来源丰富,回输后副反应少等优点,在对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1],可终止HBV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状态。本研究旨在观察CIK细胞和干扰素a2b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共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平均(23.77±3.15)岁。按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诊断为慢性CHB,病程5~21m,入选前6月内未接受免疫调节或抗病毒治疗,并排除其他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HBsAg,HBeAg均为阳性,HBVDNA定量检测水平在106copies/mL以上,肝脏影像学证实为慢性炎症,少部分病例同时被肝穿刺活检证实ALT全部异常,在正常值上限1.5~5.0倍之间;另选同期干扰素治疗的21例作为对照(入选条件同CIK治疗组);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24.45±3.4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分组及治疗IFNa2b组:IFNa2b,每次500mU,隔日肌肉注射,6月;CIK细胞治疗组:患者共抽取外周血5次,每周回输2次,每次10亿个,共10次,疗程2.5月。
1.3 CIK细胞的制备
1.3.1 CIK细胞制备方法 取患者自体外周血5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置含γ-干扰素、IL-2、抗CD3单抗的完全1640培养液中培养、扩增,第7天取样显微镜下计数,测定增殖速率。第10~13天细菌霉菌培养阴性收获细胞,洗涤后制备成细胞悬液用于治疗。
1.3.2 治疗方法 采用CIK静脉回输。回输前先用生理盐水冲管,每次回输细胞中加IL-220万U,30min内输完,同时全程输注白介素-2每天40~60万IU。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组间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程结束6个月时,CIK治疗组和干扰素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比较CIK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以及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2 组观察指标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 CIK细胞治疗组与IFNa2b组相似,主要为治疗初期出现流感样症状、低热、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减少,未经特殊处理,继续治疗过程中均可消失。
3 讨论
CIK治疗组患者在疗程结束6个月后,患者的ALT及HBV-DNA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HBeAb阳转率均高于干扰素治疗组患者,除了HBV-DNA外,其他3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是最早运用于抗HBV感染的药物,具有直接抗病毒和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的双重作用。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时其产生的免疫应答和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的强弱有关,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CIK疗法的使用,通过免疫细胞的被动输入,增强患者的免疫应答能力,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因此,CIK细胞疗法治疗慢性乙肝,其对患者的抗病毒免疫能力的调节是逐渐增强的,且无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1]杜清友,刘明旭,王福生.CIK细胞体外抗肝癌细胞的作用.中国癌症杂志,2001,11:325-328
[2]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内科杂志,2001,40:62-68.
473000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