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回输再利用研究进展
2016-12-29张献娜
张献娜
【中图分类号】R6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2-0-01
采用胆汁再利用尤其是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EN)恢复胆汁的肠肝循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已成为多数肝胆外科专家的共识[1] , 肝门及胆道疾病或腹部外伤、胆管瘘、手术后“T”管、“PTCD”管引流或吻合口瘘,导致胆汁引流、外漏至切口或腹腔外,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而大量胆汁丢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体液平衡[2],因此笔者将胆汁再利用回输的临床意义、回输方式、护理进展和注意事项等综述如下。
1.胆汁再利用回输的概述
1.1 胆汁再利用回输概念
胆汁外引流3~7天后,经涂片革兰氏染色未发现细菌,脱落细胞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即开始胆汁回输[5]:将引流出或漏出的胆汁收集在无菌容器内,经处理后或直接回输入患者消化道内参与消化吸收过程的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经济、简单的营养支持治疗[7]。
1.2 胆汁再利用回输的过程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再利用或回输方法:口服、鼻胃管、鼻肠管、各类造口、引流管等;采用方式有自体、异体输入。可用胆汁回输管路或输血器直接回输,也可将引流的胆汁沉淀后双层纱布过滤再经EN专用恒温加热器加温,经回输管路匀速滴入。医护人员严格把握回输指证:观察胆汁颜色、性状,如色泽正常,无絮状物或泥沙样结石,胆汁涂片无脓液、培养无菌生长即可进行再利用回输。
2.胆汁回输方法
2.1 根据胆汁再利用回输的输入方式分类
2.2 口服胆汁
临床上术后“T”管、“PTCD”管引流患者多采用口服经处理后胆汁进行再利用,董凤齐等人对行联合肠内营养(EN)的患者做口服组及管饲回输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均可营养改善,且作用相似[1]。董洁等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后口服胆汁发现对营养状况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2.2.3 胆汁管饲回输
根据回输过程的密闭性分类开放式及密闭式胆汁回输。开放式胆汁回输指从胆汁收集到回输至体内的过程中时刻与外界环境相接触,此方法容易污染胆汁。而密闭式胆汁回输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再利用回输方式,采集、过滤、回输全过程密闭,不与外界空气和环境相接触,有效减少污染.
3.护理
3.1 胆汁再利用回输管理
3.1.1 胆汁再利用原则
尽可能不破坏胆汁成分4小时内完成过滤再利用是第一原则,管路输注需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在胆汁回输过程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快速度和增加用量,并观察消化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回输过程中注意保持“六度”:温度、速度、浓度、角度、清洁度及舒适度。
3.2 输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处理
3.2.1 口服胆汁再利用者需要注意观察服用后有无恶心、呕吐,可口服胆汁后给予温开水漱口或服用蜂蜜;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胃部不适、腹痛、腹泻等情况,如发生时暂停治疗,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4.小结
综上所述 ,胆汁回输是对肝胆管梗阻性疾病或胆瘘患者进行早期营养干预,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胆汁回输可加强患者自身利胆的作用,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维持正常的肠肝循环,对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结构和肠黏膜屏障及生理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具有重要意义,大大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发现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胆汁回输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更符合生理,发生并发症更少,更方便、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 董凤其,曹洁.不同途径胆汁再利用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7 (30):1254—1255.
[2] 于伟,张金娟,宗兵,等.肠外瘘的诊治进展 [J].I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3):228—230.
[3]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