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012-08-28周劲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期
关键词:脱髓鞘巴利尼龙

周劲松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或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常累及脑神经,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目前主要的治疗包括:激素疗法、免疫球蛋白疗法、血浆置换疗法、免疫抑制剂、其他疗法。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是公认的可以缩短疗程和减轻病情程度的疗法,而对激素疗法一直存在争议[2]。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以来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科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68例患者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7~75岁,平均34岁。入院前病程最长1周,最短4 h,平均(2.3±0.6)d。发病前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7例,肠道感染史23例。首发症状为四肢肌肉呈上行性麻痹35例,下行性麻痹8例,四肢麻木、疼痛等感觉障碍6例。49例检查肌电图有37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实验室检查:68例均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检查,44例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所有病例均具有典型的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符合GBS基本诊断标准[2]: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前1~3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有末梢型感觉障碍,且脑神经受累;可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腰穿脑脊液检查符合蛋白细胞分离的特征;肌电图检查示早期F波或H波反射延迟,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等改变。

1.2 临床分组 将6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治疗组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病情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0.4 g/(kg·d)静脉滴注,连续5 d为1疗程,同时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击疗法,甲泼尼龙500 mg/(kg·d),连用10 d之后以甲泼尼龙1.0~1.5 mg/(kg·d)口服1~2周,减量停药;对照组仅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0.4 g/(kg·d)。两组其他对症治疗相同如常规用抗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维生素 B1、B6、B12及能量合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心电监护、气管切开等。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肌肉萎缩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正常。有效:肌肉萎缩有改善,肌力提高一级以上,功能活动有改善。无效:肌肉萎缩、肌力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处理采用 χ2检验(chi-square test)和 t检验。检验水准 a=0.05。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4.4%,治疗起效快,平均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结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个别患者出现发热面红、便秘等不适,给与对症处理后均消失,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起效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

3 讨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或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常累及脑神经。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组织小血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神经纤维脱髓鞘,严重时可发生轴突变性[4]。格林巴利综合征确切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如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某些微量元素的代谢异常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感染因素和免疫因素[5]。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以腹泻为前驱症状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中85%有空肠弯曲菌(CJ)感染,此外还可能与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体、乙肝病毒、HIV感染有关[6]。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较为公认的是分子模拟机制,该学说认为病原体的某些组分与周围神经某些成分的结构相同,机体免疫系统发生错误识别,产生自身免疫性T细胞和和自身抗体,并针对周围神经组分发生免疫应答,引起髓鞘脱失和轴索变性等病理损伤[7]。针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该病目前主要的治疗包括:激素疗法、免疫球蛋白疗法、血浆置换疗法、免疫抑制剂、其他疗法。当今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一线治疗方法为血浆交换治疗和免疫球蛋白治疗,但两者联合治疗并不增加疗效[8],而且血浆交换治疗费用昂贵、对技术要求较高,故不易推广,因此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机制可能为[9]:提供特异性抗体并中和致病性自身抗体;中和超抗原,调节抗原识别相关分子;阻止补体结合并防止膜溶解性攻击性复合体形成,IVIG通过饱和转化或下调Fc受体亲和力而诱导巨噬细胞的Fc受体阻断,使致敏巨噬细胞失去功能;影响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等。

激素曾经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主要药物,但近20年来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应用激素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无效,且产生很多不良反应[10]。但大剂量甲泼尼龙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减轻机体对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有证据表明,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后在神经系统内产生一种早期强烈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可防止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有害物质对神经系统的侵犯。冲击疗法还能减轻急性脱髓鞘病变的组织炎症和水肿,较好地逆转神经传导阻滞,减少脱髓鞘程度,促进髓鞘的修复,改善脱髓鞘区的传导功能[11]。

本研究显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比单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起效更快、疗效显著且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1]贾建平.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6-348.

[2]张琳,王新来,狄政莉,等.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3):178-179.

[3]侯熙德.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回顾与现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5):307-314.

[4]Worsham TL.Easing the course of Guillain-Barre'syndrome.RN,2000,63:46-50.

[5]龙继发,杜鑫,王尚均,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分析.西部医学,2010,8(22):1486-1488.

[6]Newswanger DL,Warren CR.Guilla'syndrome.Am FamPhysician,2004,69:2405-2410.

[7]袁锦楣,李海峰.格林-巴利综合征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0(1):38-39.

[8]刘群,范佳,江汉秋,等.格林-巴利综合征247例临床治疗与预后的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2):149-150.

[9]李小松,刘江红,刘明,等.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12):1152-1153.

[10]蒋琳祯.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1):3082-3083.

[11]Van Koningsveld R,Schmitz PIM,vander Meche'FGA,et al.Effect of methyl prednisolone when added to standard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Guillain-Barre'syndrome;randomised trial Lancet,2004,363:192-196.

猜你喜欢

脱髓鞘巴利尼龙
中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尼龙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有些疾病会“化妆”成脱髓鞘
基于有限元的尼龙板热膨胀性能分析
安有尼龙扣的清理鞋
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的胺化处理及其在尼龙6中的阻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