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旁道前向性2∶1阻滞1例
2012-08-24梁锦标陈春霞蔡小东
梁锦标,熊 垒,陈春霞,蔡小东
(1.高安市人民医院内科;2.高安市血吸虫病防治站护理部,江西 高安 33080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2岁,孕32周。患者于2012年6月21日因产前检查前来高安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呈间歇性发作,未进行过系统诊治。体检:P 95次·min-1,BP 120/70 mmHg(1 mmHg=0.133 3 kPa)。HR 95 次·min-1,心界不大,律齐,无杂音,余(—)。12导联同步心电图显示:P-P间期为0.68 s时,P波规律出现;P-R间期为0.16 s时,QRS波群正常;P-R间期为0.10 s时,QRS 波群起始部模糊粗钝,形成“δ”波,V1~V6的预激波主波方向均向上,具有典型的Kent预激A型的图形特点,且QRS正常图形与Kent预激图形规律2∶1交替出现,QRS波群正常时的P-J间期与Kent预激波的P-J间期完全相等(图1)。据此,该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Kent预激A型)伴房室旁道前向性2∶1阻滞,或可直接诊断为Kent预激A型伴房室旁道Ⅱ°Ⅱ型前向性传导阻滞。由于患者怀孕,未作任何治疗。
图1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旁道前向性2∶1阻滞患者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表现
2 讨论
间歇性心室预激心电图特征为起始部有增宽顿挫“δ”波的畸形QRS波时隐时现,多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是指预激的心电图表现间歇性地存在及消失,即Δ波有时存在,有时消失;PR间期有时缩短,有时正常。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出现与预激的程度改变有关,引起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运动。运动可使50%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正常化[1],系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而迷走神经张力减退所致。2)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对房室结的传导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可使预激程度增大。反之,则呈现较小程度的预激或无预激表现。3)旁路的不应期延长,产生频率依赖性的间歇预激。4)旁路内的隐匿性传导。因房性、室性早搏或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旁路内的前向或逆向隐匿性传导,而出现间歇性预激。5)起搏点位置改变所致。常伴有P波形态和极性改变。6)旁路的阻滞。旁路和其他传导系统一样,可以存在阻滞,如旁路存在2∶1或3∶1阻滞,则可见每隔 1个或 2个正常QRS波群后,规律出现一个经旁路传导引起的宽大QRS 波群[2]。
笔者对本病例分析如下:1)无心率变化和P波形态及极性的改变,也无房性、室性早搏或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存在,故排除起搏点位置改变及隐匿性传导所致。2)若为交感神经和(或)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所致,预激的存在或消失应持续一定的时间,而不应出现1∶1或2∶1如此之快的变化,故排除运动或自主神经张力变化所致。3)本例心电图示窦性激动经房室结-希浦系统与房室旁路1∶1交替下传,故应考虑旁路存在2∶1传导阻滞。
[1] 李忠杰,屈百鸣,俞坚武,等.预激综合征 1∶2房室传导及其变异[J].心电学杂志,2003,22(3):131-134,191.
[2] 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16-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