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社区居民救护培训的调查分析
2012-08-24胡耀飞章永琳章金媛颜小明
胡耀飞,张 莉,章永琳,章金媛,颜小明,廖 嘉
(南昌市第三医院急诊科,南昌 330006)
近年来,地震、水灾、火灾等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第一时间及时正确地实施救护是有效地自我救护、挽救生命、降低伤害程度的关键[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尚有很大差距。目前,由中国红十字会组织和培训了一部分救护师和救护员,主要是针对在校大中专学生及公安消防等人员,而社区居民未能很好地纳入培训范围。考虑到社区高龄居民在社区内遇突发急救事件概率较高,本研究选取这个群体为调查和培训对象,通过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期达到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和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 10月至2012年2月南昌市西湖区十字街、绳金塔、都司前3个社区居民共138名,其中男65名,女73名,年龄55~65岁,平均6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程度58名,初中程度43名,高中及以上程度37名。
1.2 方法
1.2.1 培训内容
成立培训小组,小组成员由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组成。编写相关急救知识的教材,制订培训相关知识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心跳、呼吸骤停的徒手心肺复苏、脊柱损伤的搬运,四肢骨折的固定和搬运、眼外伤的包扎,急性酒精中毒、急性呼吸道梗阻的急救等,其中特别制定如何寻求急救帮助、如何拨打急救电话及寻求社区医院帮助等内容。问卷内容结果分为不知道(0分)、了解(1分)、基本掌握(2分)及掌握(3分)4个等级。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表,由研究者一一填写问卷内容。共发放调查问卷138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收回率为100%。
1.2.2 培训方法
培训小组选派急救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利用社区培训中心的电教室在双休日进行光盘示教和理论讲解。同时安排操作练习,采用游戏、竞赛、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培训时间为14 d。在培训完成后,进行问卷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参照问卷结果的4个等级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培训前后结果采用Mann-Whitney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培训前社区居民对各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和技能掌握水平均较低,培训后各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和技能掌握程度均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社区居民对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比较n=138
3 讨论
现场社区急救是抢救生命、减少伤残的关键措施之一,是指当意外或急症发生,在医护人员未到达现场前时,以医学原则,利用现场人力、物力对伤病者施行初步援助及护理[2]。社区内老龄居民时常面对心血管疾病的突发[3]、四肢骨折的急救、呼吸梗阻等突发事件,无论是自身发病还是遇他人发病,常常由于缺乏急救相关知识和技能错过了抢救的第一时间。因此,使社区居民能够掌握社区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发挥“第一目击者”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南昌市西湖区十字街、绳金塔、都司前3个社区138名老年居民进行急救培训,更侧重于心血管疾病、骨折、呼吸梗阻等老年常见、多发急症的救护和自救。针对该年龄阶层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在培训讲解过程中尽量使用通俗化的语言。在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较多的居民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急救意识也较淡漠。对此,本研究中增加了现场操作的演示和亲身实践,同时印制大量图文并茂的小宣传册,每册突出一项急救技能,分发给社区居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选取社区老年居民为调查和培训对象,是因为这个群体对开展社区医疗救助体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除提高这个群体的急救、自救意识外,还要求医护人员要充分发挥社区医疗资源,将社区医院和卫生站的宣教和指导功能进一步放大。同时,要求培训工作要有延续性,将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常态化,通过这个群体带动身边其他人相关意识和知识提高,为最终形成院前院内社区救护、延续生命一条龙服务打下基础。
[1] 王野,李远建,杨彬.对城市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J].四川医学,2001,22(12):1198-1199.
[2] 刘杰雄,罗炎光,李小利,等.对城市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1):58-59.
[3] 郭新萍.院前急教中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6B):94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