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络之理论探析
2012-08-22张沁舒
方 毅,张沁舒,陈 蓉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胞络之理论探析
方 毅,张沁舒,陈 蓉△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学者已对其理论及学科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在妇科学中未受到重视。胞络络病在妇科疾病发生发展中普遍存在,本文从胞络、胞络络病的理论内容进行论述,为深入研究妇科学中的络病理论奠定基础。
胞络;阴络;络病;妇科疾病
△通讯作者:陈 蓉,女,重庆市人,副教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妇科肿瘤、不孕不育的研究。
络病学说[1]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奠定了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络病证治基础;清·叶天士发展了络病学说,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使络病成为内伤疑难杂病的病机概念,并将络病学说用于温热病,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标志着络病学说已经形成独特的病机理论;当代吴以岭提出“三维立体网络系统[2]”络病理论研究及其指导疑难疾病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使络病学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络病学说在中医妇科学中理论研究甚少、发展严重滞后。
络脉把由经脉运行的气血面性弥散到全身,发挥对生命机体的渗灌濡养作用,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的生理功能依赖于络脉的正常生理功能,络脉病变势必影响女子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
1 胞络的理论内容
1.1 胞络含义
胞络之名起于《内经》。《素问·奇病论》曰:“胞络者系于肾。”叶天士扩展其含义为“脏腑隶下之络”(《临证指南医案》)。胞宫位于体内,其下隶之“胞络”为阴络[1]。故胞络为络脉之一,胞宫下隶之“入宫之络脉”,与“出宫之络脉”均为胞络范畴。胞络把气血面性弥散到胞宫,渗灌濡养胞宫。
1.2 胞宫与脏腑的关系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脾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而化血,产生天癸;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它们分司气血的生化、统摄、调节等重要作用。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脏腑安和,胞络流畅,胞宫生理功能正常发挥。
1.3 胞宫与经脉的关系
胞宫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联系,其中以冲、任、督、带脉为最。冲、任、督三脉“一源三歧”于胞中,其络脉直接与胞宫相通。
冲脉上渗诸阳,下灌三阴,与十二经脉相通,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又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经络之气血皆下注冲脉,故称冲为血海。因为冲为血海,蓄溢阴血胞络,胞宫才能泄溢经血,孕育胎儿,完成其生理机能。任脉为阴脉之海,蓄积阴血,为妇人妊养之本。任脉之络通畅则月经如常,方能孕育胎儿。督脉为阳脉之海,与任脉,同起胞中,一行于身后,一行于身前,交会于龈交,其经气循环往复,沟通阴阳,调摄气血,并与肾相通运行肾气,从而维持胞宫正常的生理活动。“带脉下系于胞宫,中束于人身,居身之中央”(《血证论·崩带》),既可约束、统摄冲任督三经的气血,又可固摄胞胎。
1.4 脏腑、经脉、胞宫以胞络为枢
脏腑、经脉、与胞宫直接相通者:《素问.评热病论》曰:“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奇病论》又曰:“胞络者系于肾”。带脉通过其络脉下系胞宫。
脏腑、经脉与胞宫间接相通者:脏腑化生之气血通过十二经脉进入冲脉、任脉、督脉之后由络脉面性弥散到胞宫。
2 胞络络病的理论内容
络病是指经络之“络”受邪导致其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所表现的病证。络脉形体细小,逐层细分,纵横交错,具有渗濡灌注功能及血气运行缓慢的生理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络脉病理上易感受邪气,运行气血功能容易发生紊乱,形成络病。《血证论》曰:“月有盈亏,海有潮汐。女子之血,除旧生新,是满则溢,盈必亏之道。女子每月则行经一度,盖所以泄血之余也。”胞络为女子生理功能得以实现的通道,邪气入侵,胞络运行气血功能失调,则“女子肾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失衡,百病乃生。
2.1 胞络络病病机
胞络络体细小迂曲,气血环流缓慢,病则“易滞易瘀”;胞络为阴络,为脏腑之络,病久入深,病则“易入难出”;经主气络主血,病久由气入血,病则“易积成形”。
2.2 胞络络病的病理变化
胞络为络脉之一,基于络脉病理变化[3]的基础上结合胞络生理特点探讨胞络络病的病理变化。邪客胞络,影响络中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或渗灌失常,导致胞络(络气)郁滞、胞络瘀阻、胞络绌急、胞络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胞络损伤、络虚不荣等病理变化。(1)胞络(络气)郁滞:胞络(络气)郁滞是指胞络中络气输布运行障碍或络气因虚而滞的病理状态。胞络中络气郁滞不通,可发生痛经、月经先后不定期、不孕等;(2)胞络瘀阻:胞络瘀阻是络脉病变程度较为严重的病理阶段。邪气入侵影响胞络中气血运行,产生络脉瘀阻的病理变化,变生诸病。如气血不通而为痛经,或血瘀胞络致血不循经而为月经过多,崩漏等;(3)胞络绌急:胞络绌急是指感受外邪、情志过极、过劳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胞络收引、挛缩、痉挛状态。发生病证如痛经、经行头痛、产后痉病等;(4)胞络瘀塞:胞络瘀塞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胞络完全性阻塞或闭塞。发生病证如闭经、不孕等;(5)络息成积:络息成积是邪气稽留胞络,胞络瘀阻或瘀塞,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的病变。《灵枢.百病始生》曰:“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所发病证如:妇科杂病-癥瘕等;(6)热毒滞络:滞络之热毒有内外之分。胞宫与外界直接相通,热(火)毒或寒湿由外入里化热生火,火热成毒。所发病证如经行发热、产后发热等;内则多由气郁化热和络瘀日久化热生毒,胞络功能障碍,代谢废物及浊瘀不能通过胞络排出体外而形成内毒,内毒积蓄于体内又进一步损伤络脉导致病情迁延难治;(7)胞络损伤:胞络损伤是指内外各种致病因素或外力导致的络体损伤,或破损或伤断,致血溢脉冲外或阻断不通。所发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堕胎小产等;(8)络虚不荣:胞络具有环流经气、渗灌气血、互化津血等功能,气血阴阳是胞络发挥其功能的物质基础。胞络中气血充沛、输布渗灌正常则胞宫得其养,故络虚不荣包括胞络中气血阴阳不足胞宫失其养的病理变化和胞络中气血阴阳不足胞络自身虚而不荣的病机,如胞络气虚、胞络阳虚、胞络血虚、胞络阴虚。所发病证如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带下过少、胎萎不长等。
络病学说近年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但在妇科学中没有被真正重视和利用起来。叶天士感叹:“医不知络脉之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胞络络病在妇科疾病发生发展中普遍存在,只有掌握这个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妇科临床实践,提高妇科疾病临床疗效,胞络络病的研究对络病理论自身发展和完善亦具有重要意义。
[1]吴以岭.络病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及治疗[J].中医杂志,2006,47(3):163.
[2]吴以岭.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学科价值[J].前沿科学,2007,2(2):42.
[3]王朝阳,衣华强,睢明河,等.络系统与络病理论初探[J].针刺研究,2004,19(2):159-160.
R224.1
A
1006-3250(2012)01-0028-01
方 毅(1986-),男,重庆垫江人,在读硕士,从事中医妇科肿瘤的研究。
2011-07-12